于海晶
(呼瑪縣林業局十二站林場,黑龍江 呼瑪165199)
當前,在構建生態城市理念的指導下,營林綠化工作逐漸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苗木培育是做好營林綠化工作的基礎技術,想要優化綠化效果、實現營林目標,需要對苗木培育技術進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通過各種有效策略提升苗木種植成活率,進而為營林綠化奠定技術基礎。
一是選擇土地。在種植苗木前,要選擇地勢平整、排水性好、適合灌溉、土質肥沃的土地進行苗木種植;二是插穗采條。在苗木插穗和采條中,需要選擇冬芽飽滿、適應性強、抵抗性好、一年生的平茬枝條,進而確保苗木生長健壯,具有較強的病害抵御能力;三是扦插操作。將枝條垂直插入土中,土壤表面要與芽基部位一致,盡量在秋冬季節進行扦插操作。
苗木培育是實現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在育苗護養中,需要結合育苗初期、中期以及后期三個階段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護養措施,進而保證育苗長勢良好。一是在培育初期階段。幼苗相對脆弱,工作人員在培育護養中,需要控制好培育溫度和水分,滿足幼苗發育的養分需求,在灌溉中做好勤澆水、少澆水,溫度盡量控制在15℃左右;二是在培育中期階段。幼苗發育趨于穩定,并且具備了一定的抗病害能力,護養需要以供應養分為主,施加氮肥,肥料數量控制在100g左右;三是在培育后期階段。幼苗的生命力和抗病害能力較強,護養以修剪枝杈為主,保證主干的營養供應充足,促進育苗的健康成長。
土壤培育是苗木培育的關鍵技術,其與苗木的存活率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培育人員在土壤培育中應掌握以下要點:一是控制土壤水分。這是提高苗木存活率的保障,水分含量要適中,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定期噴灌等方式調節土壤水分;二是控制土壤養分。土壤的酸堿水平和養分含量是實現苗木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也是土壤培育的關鍵內容,氮、磷作為苗木成長中必須的養分,培育人員可以通過施肥的方式,在土壤培育中增加氮、磷含量,同時,培育苗木土壤性質通常為中性土或者弱酸性土,如果土壤呈現堿性或者酸性,對苗木發育均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培育人員需要對土壤性質進行適當調整,促進苗木健康成長。
在苗木培育過程中,嫁接技術是關鍵技術之一,其主要應用于秋季,包括插皮接法和切接法。插皮接法是當前我國在苗木培育中最常用的技術,操作方法為:從培育苗木樹皮內層開展嫁接工作,將枝杈的40cm嫁接到粗壯枝干上,留出內層嫁接芽白,使用密封膜做好密封工作,進而完成苗木嫁接;切接法在具體應用前,需要對待嫁苗木主干進行適當的處理,然后將其嫁接在育苗處,使用密封膜進行密封處理后,起到保護嫁接的作用,提高育苗嫁接的存活率。
苗木培育病蟲害防治需要針對不同培育階段,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在幼苗生長初期階段,蚜蟲是主要蟲害,需要針對蚜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在苗木生長的中期和后期階段,毛毛蟲是主要蟲害,需要采取防治措施;蟲害是危害苗木生長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做好防治工作,會降低其成活率,因此,在蟲害防治中,需要使用濃度硝酸鈉溶液,其具有較強的殺蟲能力;為了提升營林工程的生態效益,需要積極引入生態防治措施,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營林特點,通過生態防治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營林工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在苗木培育中,經常出現更換培育基地的情況,因此,養護人員需要做好苗木的運輸管理工作,保證在運輸中苗木不受傷害,確保其存活率。一是在運輸中需要盡量縮短運輸時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大幅度晃動,防止對苗木根系帶來損傷;二是苗木運輸盡量采用潮濕麻袋包裹,做好遮陽工作,避免苗木遭到陽光直射,防止水分大量蒸發。
苗木培育進入后期,運輸移植和保存是關鍵技術,是影響苗木存活率的關鍵因素。在育苗移植中,需要結合其根系挖掘土坑,半徑保證在30cm左右,根系需要與土壤充分連接,進而提升其存活率。在完成移植后,需要定期施加氮肥,保證枝葉茂盛。同時,在水分管理中,要結合苗木需求進行定期澆水,滿足生長期苗木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
營林綠化是我國構建生態型社會的重要舉措,苗木培育作為基礎工作,對營林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養護人員需要加強技術研究,進而為我國居民創建健康而綠色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