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雨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湘潭 410205)
民族傳統服飾是根據民族所在特定地區和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獨一無二的一種文化符號,特殊的少數民族服飾包含了民族對于文化之美的理解,也同樣肩負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任務。但目前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完善,現代化社會缺少對于少數民族服飾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詮釋,使少數民族服飾無法展示出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歷史魅力。所以當前最重要的是需要加強少數民族服飾展示設計研究,從更多角度去展示少數民族服飾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讓更多人去更加深入的了解少數民族文化。通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可以促使觀看者更加自然的融入到少數民族的文化背景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少數民族服飾所包含的文化。
少數民族服飾展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使觀看者可以通過少數民族服飾來了解到少數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少數民族藝術展現的特殊形式,無論是對于保存優良的文化遺產,還是普及歷史文化背景,少數民族服飾展示督促使觀看者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到目前少數民族服飾展示設計與展示出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將對少數民族服飾展示現狀作出探討。
科普類展示是當前少數民族服飾展示的一種主流方式,這樣的展示形式主要由國家博物館或者文化部所承擔。在博物館內進行少數民族服飾的收集,保管,研究和展示文化的重要工作,博物館對于少數民族服飾展示所擁有的文化信息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其展示作用主要是科普為主,將少數民族服飾中所包含的文化科普給普通觀看者。同時由于觀看者屬于普通大眾,這就需要少數民族服裝展示以更加簡單易懂的方式展現出來,才可以方便普通群眾理解。這樣的展示形式雖然可以有效達到快速宣傳科普的目的,但是對于少數民族服飾的文化背景闡釋卻不足,沒有辦法充分展示民族服飾背后的故事。
專業學術性展示與博物館類的科普性展示有較大的差距,專業學術類型展示需要工作人員對傳統服飾進行專業性的搶救收藏和展示,其展示出的物件往往具有較高的時代價值。專業學術性展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追求傳統服飾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的更深層次含義,對少數民族的綜合文化進行再一次探討和挖掘,其主要展示對象集中在服裝類專業人員或者考古人員上,所以其展示形式和展示內容都更為專業化,觀看門檻較高。
文化交流性也是主要作用于促進國家,地區以及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交流形式主要基于文化交流會或者博覽會等進行展出。由于少數民族的文化表現形式并不只局限在服裝服飾上所以留給服裝服務是的表現空間有一定的限制,這就需要在文化交流性展示上,需要將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飾進行展示,并不是展示所有的少數民族服飾。商業性展示與文化交流性展示,具有一定的相同點,但是商業性展示更加注重商業活動,少數民族服飾展示只不過起到襯托活動主題或者增加活動元素的作用,所以說少數民族商業服飾展示并不是為了宣揚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展示方式。
雖然當前我國社會民眾認識少數民族服飾的方式并不少,但是我國民眾對于少數民族服飾的感興趣程度卻不高,這就導致少數民族服飾展示起不到展示民族文化的核心作用。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少數民族服裝展示過程中缺乏對于觀眾審美標準的挖掘,在普通民眾心中少數民族文化并不好理解,少數民族服飾與民眾的普通審美觀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是目前少數民族服飾展示更加注重服飾的傳統文化但是這些文化卻大部分不符合觀眾的審美觀,這就導致觀眾在少數民族服飾展示中缺乏觀看的積極性。所以在少數民族服飾展示設計時并不只是需要注重民族傳統文化,也需要將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人們的審美觀相結合,讓人們可以首先去感受到少數民族服飾的美,隨后再通過更加詳細的了解,去了解到少數民族服飾背后的故事。
在當前的少數民族服飾的展示中,民族服飾主要擺放在靜態的櫥柜內供觀眾觀看,其展示形態單一,無法體現不同民族服飾文化藝術的多樣化,也切斷了民族服飾文化背景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導致民族服飾變成了一種衣服,一種形態較為特殊的衣服而已。
中國文化是一種多文化多民族所組成的多元素文化,中國文化向來強調和諧統一,所以對不同文化的形態也展現了極大的寬容和包容態度。所以說和而不同是我國文化的特點,而少數民族服飾展示也應當符合我國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的特點,在宣揚少數民族文化差異的同時通過有效的溝通和觀念的共享,去尋求不同文化形態之間的共同性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文化結構,以一種更高的姿態去展示少數民族服飾,讓觀看者也更容易理解少數民族文化背景。
少數民族特殊的服飾是在某一特定環境或者特定時代所演變而來的,對社會經濟狀態和民族特征獨一無二的形態體系都有一定的表現,所以在少數民族服飾展示中只采用服飾的展示,很難將少數民族豐富的文化背景所表現完全,這樣也無法滿足觀看者的想象空間。此時就需要將少數民族服飾與可以展現少數民族文化背景的情景道具產生聯系,營造特殊的少數民族文化情境,讓觀看者可以融入到少數民族文化情境中,從而方便觀看者理解少數民族服飾的演變過程。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少數民族服飾也進入了新的時代,隨著VR、AR、PS技術等科學技術的不斷普及,在少數民族服飾展示過程中除了可以讓觀眾觀看少數民族服飾的樣式以外,也可以用VR和AR技術讓觀眾通過影像真實參與到少數民族服飾的演變過程,全方面刺激觀眾的感官,加深觀眾對于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印象。同時也可以利用PS技術將讓觀眾在影像中穿上少數民族服飾并且打印成照片留給體驗者做紀念,同時,提高了觀看者的參與感與體驗感,這樣就采用一種前所未有的交互體驗方式拉近了觀眾與少數民族服飾的距離。并且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可以讓一些對于少數民族服飾不感興趣的觀眾參與到體驗中,在潛移默化中也可以達到少數民族文化推廣的作用。
既然是多樣化的文化背景,就必然是多樣化的民族服飾,不同的民族服飾需要使用不同的展示形態來體現。如某個民族服飾的繡花工藝有藝術特色,則需以疊裝平面展示并結合重點照明,或增加放大鏡等裝置,陳列在觀眾的最佳視域內,觀眾視線也不會單一的從上往下循環移動。針對不同的少數民族服飾,深入探討并開發出新的陳列形態有利于緩解觀眾的視覺疲勞,增加觀眾的觀看與思考時間,更多的理解和體會民族文化瑰寶。
少數民族服飾是展示少數民族特有文化的標志,所以服飾展示設計者需要注重服飾展示的文化理念,采用多種表現手法促使觀眾可以通過少數民族服飾更加深刻的理解少數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