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東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國際人才英語考試(簡稱“國才考試”,English Test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測評中心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新時代背景下,順應國家發展,響應社會需求而研發推出的職場英語溝通能力認證考試體系。
“國才考試”分為初級、中級、高級、高端以及高翻(筆譯、交傳、同傳)。“國才考試”所有級別的測試都不僅僅考查學生對英語的溝通應用能力,還注重檢測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針對問題提出對策的能力。英語溝通能力既看運用英語完成各類溝通任務的能力,又考查學生在國際背景或商務場景中運用外語能力轉述信息、協調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與表達能力。
“國才考試”聚焦溝通,溝通任務中主要考查國際人才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應試者的商務閱讀及寫作能力、概括論證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難發現,“國才考試”的板塊設計都是為了幫助涉及國際商務溝通的相關行業和領域選拔具有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能夠完成跨文化交際任務的國際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英語人才是指針對當前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培養出道德修養高、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也就是說,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造就一大批“復合型英語人才”。復合型英語人才是語言基本功扎實、知識面寬、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社會適應能力強,在工作中稍經鍛煉就能獨當一面的人。但在“國才考試”形勢下,傳統教學的模式是教師主導一切,學生處于被動狀態,而少有主動思考以及發表看法的機會。這種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出具有國際溝通交流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因此在“國才考試”形勢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勢在必行。
國家形象體現出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在當前世界整體處于和平以及發展的環境之下,國家要想提高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就必須要不斷開展競爭。在“國才考試”形勢的社會發展下,英語專業與外貿、財務、教育、醫學等行業越來越融合的今天,面臨著大一統的學科趨勢。現在,社會對語言人才的要求更高。英語被稱為是沒有專業的專業,因為會英語的人越來越多,如果英語專業不精通的話,在就業上就沒有任何優勢,比起其它專業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英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一些別的方面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在懂英語的基礎上還要懂外貿、文化、政治、教育等知識。也自然對“國才考試”形勢下復合型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也無形中體顯了“國才考試”形勢下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既然復合型英語人才是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那么設置有英語專業的高校如何通過培養英語專業學生做到“一專多能”呢?
英語是一門傳統的基礎學科,我國目前開設英語專業的高校不勝枚舉,全國高校布點較多,辦學質量參差不齊。高校在激烈的競爭中只有做到緊跟社會發展潮流,不斷新培養途徑,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新的教育環境下,要求英語人才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了解國外文化、職位需求和英語運用技巧等內容,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適應能力,是英語學習的根本要求。
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都設置了翻譯部門,需要招收英語人才來輔助工程師和它方間的溝通。為了確保翻譯工作開展順利,要求英語人才同時掌握英語知識和制造業知識。這就需要明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標,也為英語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對教學內容有較高要求,首先讓復合型人才培養理念深入人心。要想保證學生掌握基礎英語知識和英語運用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等,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盡可能豐富教學內容的來源。通過將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融入英語課堂中,可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思考積極性,進而促進英語人才的培養,使得學生畢業后能勝任崗位工作。
其次加強英語實踐教學。英語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英語專業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時候應當有較多的獲得實踐教學的機會。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英語角、話劇表演和情境訓練等形式,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才能在未來的企業面試中脫穎而出。
最后加強英語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引導大學生向復合型人才目標方向發展。在大學期間,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知識和價值觀的發展形成一個關于職業生涯的自我認知。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大學生應當努力使自己成為“國才考試”形勢下的復合型英語人才。
要想實現培養“國才考試”形勢下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則需要盡快轉變教學模式,將創新思維運用到教學模式建設中。教師對于某些問題可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針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形成一個真正的高效課堂。總體來說,教學模式改革能為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動力,為學生提供思維發展、能力鍛煉的平臺,以便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增加學術英語課程內容,拓展英語教學范圍。可以將英語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發揮英語語言功能的實用性,突出教學目的。美國的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程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注重文科與理科的互補以及交叉學科的融合。
首先,采用復合應用型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教學。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當前我國部分英語專業高校之中開展的梯度教學模式。同時在進行英語教育的過程當中,將專業知識融入到其中,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更加具備目標性以及實用性。
其次,對教學方法進行擴展。高校教師在進行外語教育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互動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也就是在課堂上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也可以通過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進行課外教學,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利用各種學習平臺,如英語趣味配音、China-daily微信公眾號進行聽力、口語的訓練,從而有效激發出學生對外語學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外語學習之中。
“國才考試”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誕生的,它立足于國際商務溝通,旨在為各行業選拔優秀人才。這門考試可以作為高校制定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策略的風向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此同時,增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影響力的現實需要,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思維必須徹底改變才能更好的體現“國才考試”形勢下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的方針。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新時代,結合“國才考試”形勢下的特點,從課程內容選擇的適度性和加強教學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