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宇,郭 楠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秦皇島066004)
《公共圖書館法》是繼黨的十九大之后的第一部文化立法,又是中國第一部圖書館的專門法,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公共圖書館的高度重視。它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首先,它是我國首部關于圖書館的立法,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其次,它以憲法為依據,確定了公共圖書館的目標方向,完善了文化法律制度的內容,為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援。最后,它的產生對圖書館事業起到了強有力的保護,對進一步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將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在“文化強國”戰略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發展迅速,無論是在服務能力還是服務水平上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當前的圖書館服務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仍停留在“以書為本”的層次,以藏為主的觀念對其影響比較深,未能真正理解“以人為本”這種理念的深刻內涵,還沒有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整個圖書館服務工作中,服務理念相對滯后。
公共圖書館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工作相對穩定清閑,壓力小,很難吸引高層次人才進來,過去靠安置進來的比較多,而且女性又偏多,學歷低,平時工作中不夠重視對館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因此導致整個公共圖書館館員文化素質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隨著現代科技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有些地方的圖書館設備比較陳舊,不能及時應用先進的管理設備,創新能力建設缺乏時代性,不能迅速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圖書館管理人員對信息化時代的意識薄弱,普遍存在著女性偏多,隊伍結構單一,思想還比較守舊,即使有好的想法,也不愿去嘗試,缺乏大膽創新的干勁,創新能力較弱,對創新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隨著《公共圖書館法》的出臺,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讀者服務是圖書館存在的基礎,服務創新是圖書館發展的不竭動力,所以圖書館要引入新技術手段,在服務內容與服務方式上要不斷地創新與發展,創建新穎的服務模式,改變固守的傳統的服務模式。因此,公共圖書館要以《公共圖書館法》為指導,不斷地創新服務社會公眾。
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充滿關愛,開展多樣化的服務項目來滿足社會公眾的文化需求。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這里會讓讀者感受到舒適與清凈,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公眾讀書和文化休閑中心,成為高雅的文化休閑場所。圖書館應為全體公眾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務,而且有條件的圖書館還應當設有休息室、視聽室、咖啡廳、自修室等,使社會公眾舒適愉悅、身心健康,使圖書館自然成為公眾追求休閑娛樂活動的綠地。同時,圖書館還要開展講座,將講座服務深入到周邊的社區、學校、企事業機關單位,不斷地豐富社會公眾的文化生活,讓社會民眾享受高質量、便捷的圖書館服務,從而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新媒體技術在公共圖書館服務平臺中的應用,《公共圖書館法》視域下,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模式也在發生轉變,由傳統的以圖書閱覽室為主體的服務時代向以知識共享和學習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積極拓展“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模式,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和現代化服務水平。
目前的線上線下服務平臺規范尚未統一,這樣就使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數據共享困難。政府應當發揮主導優勢,充分調動各公共圖書館積極參與,共同建設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云平臺,確保館際之間的各種信息資源和數字化服務能夠相互流通和共享。
《公共圖書館法》明確指出“建議、支持并鼓勵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聯合開展社會文化服務”。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利用資源互補的優勢,應該聯合不同區域的圖書館采取合作、共享的方式進行聯合服務,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可見,建立館際聯盟與合作機制是十分必要的。這樣能拓寬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范圍,從而實現圖書館數字資源的跨區域服務。同時,還要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圖書館的建設,進一步激發社會公眾對公共文化事業的參與熱情,使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打開新局面。公共圖書館不能僅僅依靠政府部門,還需要與企業、行業組織、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共建區域聯合機制,促進社會公眾參與圖書館的建設。通過區域協作聯合不同性質的圖書館尋求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公共圖書館法》要求圖書館能夠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來提升讀者的閱讀效率,拓展圖書館的閱讀空間。首先,圖書館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立多樣的數字化閱讀資源。移動圖書館是圖書館移動閱讀平臺,適合讀者移動閱讀,讀者可以在手機、PAD等移動設備檢索和下載館藏數字資源、閱讀電子報紙、觀看視頻,同時可以利用移動圖書館APP下載閱讀,享受方便快捷的移動閱讀服務。其次,圖書館要宣傳貫徹全民閱讀的國策,全民閱讀是提升國民素養的關鍵舉措。利用“4.23”世界讀書日期間,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閱讀中來,滿足公眾閱讀需求,養成終身閱讀學習的良好風尚,讓更多人走進圖書館,與書籍相伴。最后,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聯合全方位、多角度策劃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積極開展聯合服務,提供閱讀環境,營造文化氛圍,舉辦文化活動等,推進全民閱讀,滿足社會公眾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將全民閱讀推廣作為一項永恒的服務持續開展。
《公共圖書館法》要求館員除了具備很強的專業性知識外(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等),還要具有能夠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能力。因此,圖書館要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做好對館員的教育培訓。首先,圖書館要為館員的素質提升創造各種有利條件,通過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和多種教育培訓途徑,全面提升館員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目前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及讀者的文化需求。其次,要引進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如圖書情報、計算機、外語等專業人才),改變圖書館單一的隊伍結構,以適應信息化時代讀者服務工作的需要。最后,拓寬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的建設。可以讓專業的參與主體進入圖書館介紹好的工作方法和經驗,這樣不僅能提高館員的綜合能力,而且也能帶動圖書館館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只有館員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才能給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才能承擔起推動圖書館事業不斷發展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