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
【摘 要】目的:對呼吸重癥監護病區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接受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選取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96例呼吸衰竭患者,并運用隨機表的方法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均48例。結果:根據潮氣量、氣道壓、肺活量、呼氣量,滿意度,平均住院時間上,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舒適護理;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效果
呼吸衰竭是由于肺部通氣-換氣功能障礙,導致有效氣體無法正常交換,機體氧供不足所引起的臨床上常見的急危重癥,需長時間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有創機械通氣是呼吸衰竭患者主要搶救措施。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的患者因無法說話,不能用言語表達自身需求,同時,有創機械通氣給患者造成了生理創傷,再加上,病室內缺乏家屬陪伴,患者難免會產生焦慮、煩躁,不安全感,甚至抵觸等負面情緒,進而影響病情的恢復,不利于搶救工作的開展。因此,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的舒適護理應用的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研究選取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96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運用隨機表的方法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均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標準護理,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對照組48名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7:21(男27例,女21例),年齡范圍41-81歲,平均年齡(57.1±2.5)歲。觀察組48名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8:20(男28例,女20例),年齡范圍36-83歲,平均年齡(56.9±2.4)歲。對比以上兩組數據,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常規護理主要是按照規范制度為患者提供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的監測,基礎護理的實施,滿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等。觀察組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2.1 心理護理
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對機械通氣的了解不足及不適感,使其焦慮。護士給予患者進行宣教可以解除心理壓力。患者不能開口說話,很難與護士溝通,形成交流障礙,護士可以為患者提供寫字板,圖片進行交流,或引導患者通過手勢等肢體語言的非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另外,可以通過播放輕音樂療法放松情緒,舒緩壓力。護士在與患者溝通時要有耐心,加強巡視,滿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積極的為患者解除焦慮,樹立信心。
1.2.2 環境干預
層流病房保持溫度20-24℃,濕度50%-60%,應保持病室安靜,避免大聲喧嘩,談笑。控制夜間照明亮度,減少不必要的光源刺激,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靜,干凈的病室環境。對于病室物品表面,每日運用含5‰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護士進行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掌握洗手五時機,避免醫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
1.2.3 體位護理
由于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人工氣道的建立是有創傷的,會導致患者有不適感,患者常常擔心體位的移動會有脫管風險,患者拒絕甚至抵觸更換體位,加上部分危重患者營養缺乏,長期臥床容易形成褥瘡及墜積性肺炎,因此,可應用電動氣墊床減少褥瘡的發生,同時指導并協助患者每2小時更換體位。為患者翻身和叩擊后背時,注意人文關懷,保護患者隱私安全。使用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在無禁忌癥的情況下,應床頭抬高30°,預防墜積性肺炎,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復。昏迷或不能自理的患者的四肢應處于功能體位并給予被動肢體運動,切勿使得四肢過度外展或處于非功能體位。
1.2.4 氣管導管護理
氣管導管的穩妥固定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危,應使得氣管導管的位置保持在穩妥舒適的狀態。經鼻腔的氣管導管可以用繃帶纏繞固定,繃帶兩端固定于耳后,松緊度適宜。經口腔的氣管導管應與牙墊用繃帶雙套結固定,兩端系于耳后打結,調節一個手指的松緊度。在牙墊的兩翼以及口唇之間墊塊紗布,防止磨損患者口唇。若口腔分泌物,痰液污染紗布或及時更換。患者面部,繃帶接觸處皮膚及耳廓可用水膠體敷料粘貼,防止繃帶擦傷。氣管切開處套管使用繃帶固定,松緊容一手指為宜,在脫管及皮膚之間襯墊無菌紗布,每日更換無菌紗布,如有污染,及時更換。
1.2.5 口腔和鼻腔的護理
有創機械通氣患者每日三次口腔護理,避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觀察患者的口腔情況,尤其是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應調整導管及牙墊在口腔的位置,避免長時間壓迫一處形成壓力性損傷,增加患者的痛苦。經鼻腔氣管插管時易磨損鼻翼部位皮膚注意觀察,盡早拔管。
1.2.6 吸痰護理
先吸插管內后再吸口鼻內的痰液或分泌物,避免交叉感染。抽吸痰液之前給患者解釋抽吸痰液的目的作用,囑患者有效咳嗽,放松,取得患者積極配合。抽吸痰液時應觀察患者面部表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情況,如有不適應立即暫停抽吸痰液,并通知醫師。標準的抽吸痰液的手法,準確到位的健康宣教。
1.2.7 鎮靜鎮痛藥物的應用
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創機械通氣的過程中,因強烈不適感,使得手術難以進行,甚至會錯失搶救時機。初期的鎮靜鎮痛藥物的應用有助于插管的順利進行,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適當應用鎮靜鎮痛藥物,使得患者配合有創機械通氣輔助治療。對于鎮靜的評估可用Ramsay評分法,分值以2-3分最佳鎮靜狀態,此時患者可以喚醒并能安靜配合,有效的減少人機對抗,并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鎮痛藥物減少了疼痛感,彌補了有創機械通氣患者的生理創傷。
1.3 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患者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其中呼吸功能包括潮氣量、氣道壓、肺活量、呼氣量在內的兩種呼吸功能的改善;患者滿意度可應用評價表評估,總分100分,80分以上為滿意,80-60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患者在我科住院天數以平均住院時間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