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亞哲v
【摘 要】該文總結了護理人員,在環境復雜,氣候惡劣、任務艱巨的野外駐訓任務中,如何通過改善駐訓條件,做好充分準備,保障前充分學習,體力訓練等方法克服困難,增強自信心完成保障任務的體會與經驗總結。
【關鍵詞】野外駐訓;衛勤保障;護理人員
強軍目標下,軍校訓練不斷加強,保障任務愈加繁重,隨著軍隊改革推進,本基層門診部人員只出不進,持續減員,外出保障護理人員由以男衛生員戰士為主逐漸改為以女性文職護理人員保障為主。如何克服護理人員在野外駐訓遇到的問題,做好保障任務需要認真思考,現就相關問題探討如下:
1 問題
1.1 暑期野外駐訓的特點與難點
(1)自然環境艱苦,氣候惡劣。駐訓地點一般遠離市區和營區,多為寸草不生的戈壁或植被茂盛的荒山,一般晝夜溫差大,紫外線強烈,風沙大,氣候多變,交通不便。
(2)生活條件艱苦,生活設施簡陋,多為板房或帳篷,生活用水短缺,飲食衛,生環境衛生條件差。
1.2 保障任務艱巨
(1)人員比例失調,人員聚集,疾病多樣。被保障人員與護理人員與比例達300:1,大批人員聚集,訓練強度大,疫病多樣,以訓練傷、腹瀉、上呼吸單感染、蚊蟲叮咬,皮膚病為主,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保障過程中會打破護理人員??凭窒?,處理自身??埔酝獾募膊?。對護理人員醫療技術和知識儲備提出了挑戰。
(2)醫療設備簡陋,藥品器材數量有限,常規的護理方法無法對一些常見疾病實施全面化的治療,交通不便,危重病員后送困難。
(3)對護理人員身體素質要求高。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全程跟隨,部分地區車輛無法通行,護理人員要背負攜帶藥品,液體,設備,保存自身的情況下完成救治傷病員的任務,教好的體力無法完成隨行保障任務。
1.3 女性護理人員需克服性別帶來困難
(1)保障人員多為男性,男女比例達300:1,女性比男性在野外保障中面對更多的生活難題和不便,如洗澡、如廁、生理期等。
(2)女性的社會角色決定其對孩子,家庭牽掛多,思想包袱重。環境不適應,生理期激素影響情緒,免疫力下降等,加之野外訓練時活動范圍受限,生活單調,與外界接觸少,容易導致護理人員產生心情倦怠,情緒低落,焦慮等心理變化。有研究野外駐訓護理人員的亞健康狀況可達75%,遠高于普通臨床護理人員的51%[1]。
2 對策
2.1 爭取改善駐訓條件
軍校野外駐訓中,雖女性占絕少數,后勤保障中如有條件應適當增加面對女性的人性化設施,如女廁、單獨洗澡間。
2.2 駐訓前充分準備
了解駐訓地生活條件,氣溫、氣候特點,駐扎時間,衛生條件,針對保障任務提前進行充足的準備,如保障任務以長途拉練為主,應準備充足外傷、防暑降溫藥;保障地點植被茂盛,應多備蚊蟲叮咬藥物;生活方面如保障地點用水困難,應多備濕巾;日照強烈應備好遮陽帽和防曬霜等有針對性備齊物資。提前接洽駐地附近最近醫院,加強與部隊編制內其他衛生機構如后方醫院和支隊衛生隊駐地人員的合作,做好后送準備,建立全程連續救治,逐級后送原則,保證救治環節的緊密連接。駐訓期間人員多,戰線長、任務艱巨、協調復雜,在傷病員數量較大的情況下,要解決好快速保障、高效救治、時時后送的難題
2.3 駐訓前進行針對性學習及日常知識技能儲備
有研究表明,外出保障人員存在緊張、新鮮、緊迫、擔憂、茫然的心理。產生這些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對自己能力和訓練內容的不確定性[2]。擔任野外衛勤保障任務時由于醫護人員有限,病情多樣,往往所遇情況會打破護理人員自身內、外科等專業界限和分工,承擔平時職責、能力范圍以外的任務[3]。因此平時護理人員應加強各科專業知識、急救技能及戰傷救護的培訓,在出發保障前對野外駐訓多發疾病進行針對性學習,以減少緊張情緒,增強護理人員的自信心。
2.4 駐訓期間對駐訓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確保準訓期間個人衛生
可組織衛生宣教課程和訓練期間防病治病常識,現場急救表演,普及衛生知識,啟發官兵自覺遵守衛生制度,掌握簡單的自救知識,使防病治病工作真正從個人作起,有效避免了非戰斗減員。
2.5 駐訓期間配合展開衛生防疫工作
野外準訓期間人員密集,衛生條件設施,護理人員應配合醫療隊在進行駐扎訓練的期間進行環境衛生的改善與生活衛生的處理,并且使駐扎區內的所有人員能夠保持自身的衛生,以此實現對傳染類疾病產生源的進行阻隔,減少流行性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其一,組織駐地部隊人員進行衛生流行病學調查,以確定其是否存在有傳染病的人員,若發現后則需要及時進行隔離,以保證傳染病不會出現延伸問題。其二,積極對暴露人群進行的預防性用藥,若在駐扎地區發生傳染病時,應第一時間利用中西藥物對暴露人群進行預防治療,提高其抗病能力,降低發病的可能性。其三,做好傳染病的管理與預防,發現的傳染病癥及相關問題時及時處理,若駐扎地區無法徹底解決該類問題,則需要在第一時間內按照規定送至其他醫療較高的醫院進行治療。最后,要做好駐扎地飲食衛生的監督管理,同時要做好飲食衛生控制,飲水衛生安全與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使得整個駐扎地區的環境衛生以及防疫工作均能夠控制在最佳范圍內。
2.6 配合醫生做好野戰手術治療控制
在進行駐扎區訓練任務時,必須要對駐扎地內的所有人員健康、安全提供有利保障,護理人員應做好傷員的觀察與管理,并做好手術治療器械、設備的配備,以保證第一時間配合醫生為需要治療的傷員提供全面化的檢查及適宜的治療。確保手術治療期間情況的可行性,并且在對情況較為嚴重的傷員做好初步的檢查與處理后則需要及時送至醫院接受更為全面化的治療,以減少駐扎地任務開展期間人員的傷亡率。
2.7 加強體能訓練,增強身體素質
在山區長途奔襲訓練伴隨保障中,車輛無法通行,護理人員需背負靜脈輸液液體、藥品,不但要跟隨完成奔襲任務,還要確保有足夠的體力去應對被保障人員的突發情況,因此平時應加強體能訓練,增強身體素質,才能保存自己,完成任務。提供遂行衛勤保障部隊駐訓期間,為達到震攝和練兵的雙重效果,多次組織了各類演練,根據演練的特點,針對重點部位、重點方向,結合部隊建制內的衛勤力量,護理人員配合醫療隊為演習預案定制提供了相關素材及伴隨的衛生支援。
2.8 適當攜帶減壓娛樂設施
駐訓前合理安排好家庭人員事宜,減少后顧之憂。駐訓中訓練之余,適當安排一些文化娛樂活動,減壓游戲活躍駐訓氣氛,使大家在活動中放松心情,實現解壓目的。
綜上所述,基層門診部護理人員在野外駐訓中從環境,專業技術,體能,心理等方面對諸多困難,在駐訓前進行充分了解駐訓地點、時間、訓練項目、氣候等,針對性進行充足的物資準備,對多發疾病進行集中強化學習,基層護理人員在日常應打破??葡拗七M行知識儲備,體能訓練,增強身體素質。駐訓中利用常規的護理醫療方法無法對一些常見疾病實施全面化的治療,再加上治療材料、設備的短缺,使得醫護人員即使擁有高超的技術也無法完成整個治療情況。傷員數量過多或者是情況過于復雜都可能會因治療不及時、治療環境差等問題而出現過多的致殘或者致死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便對醫務人員的專業能力素質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與后方醫院的合作,充分發揮衛勤保障的協同效能,建立全程連續救治,逐級后送原則,保證救治環節的緊密連接,發揮最大潛能,才能按照“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完成好衛勤保障任務。護理人員野外駐訓前合理安排家庭事宜,駐訓中適當減壓娛樂,以實現減壓目的,確保野外駐訓任務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程玉青.野外駐訓護理人員亞健康狀態成因[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6,23(04):353-354.
[2]朱丹.肖寧.曾新華.軍隊醫院文職護士首次參加伴隨保障抽組前心理的質性研究[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8,32(2):118-120.
[3]王曉莉.劉洋.薛利利.加強野戰醫療所護理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J].實用醫藥雜志,2016,33(9):862-864.
[4]黃瑩,葛學娣,凌霞.應急救援護理能力評價體系在野外駐訓中的應用[J].東南國防醫藥,2013,15(05):4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