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杜志堅
(1.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1617;2.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滇t院,天津300193)
杜志堅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0余年,學驗俱豐,治病因時、因地、因人制宜,辨病、辨證、辨體相結合,遵古而不泥古,善用中醫經典,結合現代醫學,選方用藥精妙,療效顯著,善從情志論治中醫雜病。筆者有幸侍診左右,收獲頗豐,現將杜志堅教授從濕毒熱論治銀屑病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中醫認為,銀屑病屬于“白疕”范疇,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以紅斑、丘疹、鱗屑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不易根治。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銀屑病患病率為0.47%[1]。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患病人數較多,應引起重視。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載有:“干癬但有匡郭,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風濕邪氣,客于腠理,復值寒濕與血氣相搏所生?!敝赋鲢y屑病以癢且搔之白屑出為主要癥狀,又提出風寒濕邪為其主要病因。宋·嚴用和《濟生方》記載:“古方所謂干癬、風癬、苔癬之類……此由風濕毒氣與血相搏,凝滯而為此疾也?!泵鳌り悓嵐υ凇锻饪普凇分兄赋觯骸鞍_乃風熱濕蟲四者而成。風宜散,熱宜清,濕宜滲,蟲宜殺。”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記載“夫疥癬者,皆由脾經濕熱及肺經風毒,客于肌膚所致也”。由此看出,古代醫家認為銀屑病的病因無外乎感受風、寒、濕、毒、熱、蟲之邪。現代醫家多認為銀屑病發病病位在血分,病機為血分蘊毒,辨證論治的基本思路以辨血為主,從血論治,基本證型為血熱證、血燥證、血瘀證[2]。杜志堅教授提出,銀屑病雖為皮膚病,但以內因為主,在血分蘊毒基礎上,指出銀屑病發病應責之素體有濕,與血分之熱毒相合,而致全身紅斑,搔抓點狀出血。另外,杜志堅教授認為肝的疏泄功能失調是銀屑病加重、復發的重要因素,肝氣郁滯,氣滯濕停,濕盛化熱,毒熱內羈,而致皮疹泛發?;跐?、毒、熱3種病理因素,杜志堅教授提出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的基本治則。
(1)患者,男,51歲,2018年9月就診。3年前曾患銀屑病,經服杜志堅教授所開中藥湯劑治愈,但其平素生活失調,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故而復發?,F全身皮膚泛發點滴狀紅色皮疹,尤以頭皮、四肢為甚,層層鱗屑,瘙癢劇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內服西藥、外用涂抹類藥物無效,故再次復診。西醫診斷:銀屑病。中醫診斷:白疕;證屬血熱內蘊,濕毒郁遏。治則:清熱祛濕,涼血解毒。處方:白茅根20g,貓爪草、菝葜、土茯苓、牡丹皮、虎杖、赤芍各15g,夏枯草、苦參、川牛膝各10g,全蝎2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2周后,皮疹局部消散,脫屑減少,瘙癢緩解,未見新皮疹出現,周身拘緊不適感明顯減輕。繼服上方4周后,皮疹基本消失,接近于正常皮膚,后以益氣疏肝養陰之藥調理。
按語:患者平素生活無序,飲食不節,嗜食膏粱厚味,濕熱內生,性情急躁,心火內生,郁而化熱,與濕相和,泛發紅色皮疹于肌膚、四肢及全身。方中夏枯草、貓爪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血分之熱毒較盛,皮疹呈紅色點滴狀,用牡丹皮、白茅根、赤芍涼血活血,散熱毒,配川牛膝引血熱下行,給邪以出路;皮膚層層鱗屑,瘙癢劇烈,為濕熱相合,用苦參、土茯苓、虎杖利濕止癢;全蝎助菝葜祛風通絡,以防血熱內蘊,化燥生風。全方共奏清熱祛濕、涼血解毒之功,效果良好。
(2)患者,男,56歲,于2018年6月就診。1年前頭頂部出現皮疹,逐漸由點狀融合成片,經專科醫院診斷為銀屑病,故來就診。現全身皮膚潮紅,泛發皮疹,大量脫屑,尤以胸腹背部為甚,皮膚干裂,瘙癢劇烈,疼痛難忍,便干溲赤,舌絳無苔,脈弦數。西醫診斷:銀屑病。中醫診斷:白疕;證屬血燥失榮,毒熱內羈。治則:滋陰清熱解毒,益氣養血潤燥。處方:金銀花、土茯苓各30g,丹參20g,生地黃、玄參、牡丹皮、紫草、黃芪、當歸、女貞子、蜂房各15g,生蒲黃、醋龜甲(先煎)、墨旱蓮各10g,羚羊角粉0.3g(沖服)。14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服藥2周后,瘙癢減輕,疼痛緩解,脫屑減少,胸腹皮疹明顯消退。
按語:患者素體虛弱,氣血不足,病程日久,耗傷營血,陰血虧虛,又因熱蘊日久,生風化燥,肌膚失養,復因毒熱內羈,皮疹泛發于全身。方中生地黃、玄參清熱滋陰潤燥,配以羚羊角粉、牡丹皮、紫草清血分之熱毒,金銀花、蜂房清熱攻毒。素體氣血不足,用黃芪、當歸益氣補血,丹參、蒲黃配合當歸活血止痛,使補而不滯;皮膚潮紅,必離不開濕邪,用土茯苓清利濕熱。因患者年齡較大,肝腎之陰虧虛,故以龜甲、女貞子、墨旱蓮滋補肝腎之陰。全方滋陰清熱解毒,益氣養血潤燥而收效。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承受較重的精神負擔,由此誘發的皮膚病隨之增多。心情不暢,郁悶日久而化熱,又嗜食肥甘厚味,濕熱內生,脾胃失于運化,氣血不和,熏蒸皮膚而泛發皮疹;血分毒熱內蘊,化燥生風,肌膚失養發為皮疹。杜志堅教授治療銀屑病以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為基本治則,辨證用藥如下。①下肢皮損較重,滲出物較多,反復發作者,因濕性黏膩重著,蘊濕不化,加苦參、土茯苓、地膚子等?!吨炝即河盟幗涷灱分^苦參“退熱泄降,蕩滌濕火,其功效與黃連、龍膽皆相近”,為治療皮膚病之要藥?!侗静輦湟酚涊d土茯苓能祛濕熱,地膚子能利水。②面部潮紅、腫脹者,為火毒留于血分,加羚羊角粉、牡丹皮、紫草等?!侗静輦湟分^“羚之性靈,而精在角,故又辟邪而解諸毒”。另外,可加夏枯草解內熱,散結氣。③“濕為陰邪,非陽不運,非溫不行”,杜志堅教授在治療銀屑病時擅用風藥以祛風勝濕,如羌活、防風等。若皮膚粗糙,鱗屑較厚,肌膚甲錯,在滋陰養血基礎上加平息內風的藥物,如全蝎、烏梢蛇、菝葜等,以及鎮驚息風之藥,如磁石等。④把握患者氣血的損傷程度,特別注意生地黃、白芍、當歸等補血藥物的用量,以防滋膩。⑤年事已高之人,加適量益腎之品,如女貞子、墨旱蓮等,以固護先天之本。杜志堅教授亦強調情志療法對本病的輔助治療作用,囑患者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緒穩定,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避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