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仁
中共民勤縣委黨校,甘肅 民勤 733399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民勤縣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聚焦堅決打贏打好我省脫貧攻堅戰,服務我省脫貧攻堅大局,確保該縣鄉村振興戰略扎實穩步推進、走在全省的前列,科學系統地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設計、發展方向、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政策措施、推進機制。力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努力開啟全縣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著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美麗民勤。
從現有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整體布局而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農”工作重要論述以及“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解決當下城鄉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問題的時代抉擇,是實現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
從實際需求而言,研究民勤縣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確保戰略實施的效果,對該區域城鄉協調均衡和綜合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同時為縣委、縣政府等有關部門在討論制定如何高效科學實施好“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明興縣”三大戰略,如何抓好“堅守生態底線、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美麗家園、增進人民福祉”,如何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美麗民勤有關政策措施、技術模式和管理機制等提供具有一定參考借鑒價值。
從2018年鑒得知:2018年民勤縣經濟形勢較好,但新增長點缺失的問題仍然突出,農業產業化水平仍然偏低,專業化、組織化程度不高,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提速。
各項工作齊頭并進,亮點頻頻,但規模體量還偏小,還沒有全面推開,沒有形成更大的輻射效應和明顯的拉動作用。
民勤縣有一些農業龍頭企業,也發展了不少農民專業合作社,但龍頭企業規模偏小,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部分有名無實,帶動群眾致富的能力還很有限。
經過長期努力,該縣特色農產品有了一定規模,但知名度不高,市場競爭力有限,“只有特色沒有品牌”,有優質產品沒有優勢價格。
在培育特色產業、推進“廁所革命”、“三變”改革、衛生整治等重點工作中,個別鎮、部門盡管有謀劃、有思路,但落實力度不夠,工作推進較慢,個別職能部門調研不深入、指導不到位。
該縣大部分干部有志干實事、干成事,但個別同志仍然存在缺少干事激情,工作不在狀態,怕負責任、不敢擔當的問題,工作與縣上要求還有落差,與其它單位的水平距離較大。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來民勤調研后,開始從省級層面制定綜合規劃,也就是《民勤生態特區發展規劃》,如果該規劃能夠得到中央的批準,那么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民勤生態問題,民勤將獲得更加有力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中央、省、市的《鄉村振興規劃》都已經印發,該縣結合實際也相應出臺了規劃責任書。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這些政策措施,對民勤這樣的農業縣而言,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因此,要結合民勤實際,與《民勤生態特區發展規劃》有機銜接起來同向發力。
當前,國家提出要推動“三項變革”,省委提出要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市上取消了對該縣主要經濟指標的考核。這些政策措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留足了充足空間,提供了有力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這“五個振興”。
1.生態振興是基礎。將生態特區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有機結合,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現有水資源。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堅持自然封育為主,壓沙造林、種草植綠。壓沙就壓非壓不可的沙,壓威脅民勤綠洲的沙,壓威脅老百姓生存的沙,造林就造非造不可的林,科學合理進行產業規劃,向生態特區方向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
2.產業振興是根基。產業振興是發展根基,產業興旺農民才能穩定增收。因此要結合該縣實際,產村結合,打造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科學規劃建設特色的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型育苗蔬菜園區等。引領老百姓科學種植,把民勤打造成全國的有機蔬菜基地。做好“民清源”公共品牌,將好的有機產品集結推向市場。同時,要做好小產區認證,小規模的,由政府主導來做,打開缺口,真正使民勤的產品賣出好價錢。
3.人才振興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民勤雖倡導教育興縣,但學有所成歸來的卻很少,致使方方面面缺少專業人才,農業方面人才更缺。對此要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返鄉、城市人才下鄉、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培養一批有號召力的“帶頭人”、懂技術的“土專家”、善耕作的“田秀才”,打造一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生力軍。
4.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振興不僅是要讓群眾的口袋富起來,同時也要讓群眾的腦袋富起來,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老百姓對精神方面的需求非常大,特別是農村。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的文化設施,各部門要組織開展一系列適合農民的文化活動,同時要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等一系列評選活動,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組織制定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整治“升學宴”“喪事擾民”等不良風氣,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要在培育文明風尚上下功夫,讓群眾物質和精神都充裕起來。
5.組織振興是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組織振興的核心是基礎黨組織,基礎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只有堅強的基礎黨組織,才能確保有干勁和沖勁。
全域生態文明,水資源是關鍵。因此,守住用水總量和地下水開采量兩條紅線要時刻繃緊。科學調整農業結構,推行現代化,精選推廣低耗水、高效益的作物種植,大力弘揚“勤樸堅韌、眾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綠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科學治沙,提高實效,也就是壓沙造林、種草植綠工作確保當年栽、當年成、當年活。
鄉村旅游要突出“優、精、特”,辦出自己的特色,要避免千篇一律,該縣旅游品牌是“沙海綠洲、綠洲碧海”。對于此,該縣精心規劃設計幾個大景區,積極配套基礎設施,摘星小鎮爭取在年底要建成,蘇武小鎮、沙漠戈壁現代農業示范園要確保開工。與此同時,要精心調研,進行調整,要精心辦好活動,通過活動的帶動,使文化、生態、旅游深度整合。最后,該縣仍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謀劃一些與當前中央省市政策相對應的好項目,儲備一批項目。
要樹立“為了人管好城市,而不是為了城市管好人”的理念,加大投入,提升城市品位,加強城市管理,提升人的素質,豐富干部群眾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凝聚人心、凝聚人氣,宣傳社會正能量,提高群眾綜合素質,使“最美風景民勤人”成為現實,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愜意、更加舒適。
推動該縣高質量發展,黨的建設是重要保證。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把黨建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預防和處置各類負面輿情,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總之,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關鍵是要主動作為,抓好落實。要支持擔當者、保護擔當者、褒獎擔當者,使其能夠以務實的作風、真實的過程、嚴實的標準,讓其安心干工作、放手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