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菊
甘肅省定西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甘肅 定西 743000
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較快發展,同時規范化水平得到逐步提升,在現代農業發展、精準脫貧、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更好地指導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不斷發揮好合作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的帶動作用,本文通過對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取得成效等方面的系統分析,提出了可行性的對策建議。
1. 發展規模較大。截至目前,全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2425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總數30.54萬人,占到總農戶數的47.7%,帶動非成員農戶37.7萬戶,占到總農戶數的58.9%,農民專業合作社較2017年底9508個增加2 917個,增長30.6%。
2. 產業覆蓋較全。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業務范圍廣泛,涉及種植、養殖、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運輸、農產品貯藏、農業生產經技術信息服務等環節,其中:從事種植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681個,占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45.7%;畜牧業4337個,占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34.9%;其他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407個,占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19.4%。
1. 出臺扶持政策。2014年以來,定西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的意見》《關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的意見》,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狀大做出了安排,形成了政府牽頭、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2018年,定西市出臺了《加快推進貧困村農民合作社全覆蓋建設實施方案》和《定西市貧困村農民合作社三年全覆蓋行動工作方案》,為農民合作社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2. 加強宣傳引導。2015年以來,積極推薦農民合作社參加北京、安徽、河南等省舉辦的農產品交易會,幫助農民合作社提高農產品銷售能力,提高了農產品知名度。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參加省內省外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規范化建設培訓班,提高了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在規范化建設、農產品市場營銷、貸款擔保、聯合社服務、工商登記、稅收優惠、示范項目績效考核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理論知識。
3. 典型示范帶動。2018年,認定市級示范社136家,總數達到586家;推薦認定省級示范社29家,總數達到179家;推薦上報國家級示范社8家,總數達到34家;監測合格2015年認定省級示范社34家,監測合格國家級示范社29家。各縣區結合各自實際,積極開展縣級示范社創建工作,通過示范社創建活動,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增強服務帶動能力。突出示范帶動效應,對市內發展規模較大、管理規范、效益較好的渭源縣田源澤馬鈴薯良種專業合作社、隴西縣宏泰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隴西縣正昌農副產品購銷合作社等先進典型作為示范,鼓勵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到典型示范戶參觀學習,形成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4. 建立健全制度。為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成立了由農業、財政、發改、稅務、銀監、工商、水務、林業、供銷9個部門構成了農民合作社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開展專題調研、指導服務、政策支持、監測管理等工作。聯合發改、財政、水利、國稅、工商、畜牧、銀監和供銷社等9個部門,共同制定印發了《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定及監測暫行辦法》,對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開展聯合審核評定,不斷提高了市級及以上示范社管理水平。
5. 加大品牌培育。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品牌建設,實行標準化生產,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截至目前,全市擁有注冊商標的農民合作社90個,擁有注冊商標數96個,實施生產質量標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80個,擁有使用農產品質量認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73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7個;綠色食品49個;有機產品14個;地理標志產品3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2個;擁有注冊商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67個。
6. 搭建融資平臺。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抵押難、擔保難、融資難的實際情況,在全市推廣蘭州銀行在隴西縣開展的“農業部門推薦+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承辦+銀行審查+合作社之間聯保”的貸款新模式,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有效解決合作社資金利用瓶頸。
7. 建立電商平臺。在全市范圍內重點指導合作社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設備,發展電子商務,通過在互聯網上注冊網站,在大型營銷網站上開設網店等形式,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拓展合作社農產品的營銷渠道。如隴西縣弘泰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利用網站開展網上銷售,為其他合作社學習參考成功的電商經營經驗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由于自身資金積累不足,很難滿足金融部門貸款條件,金融信貸難制約了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
雖然定西市農民合作社發展數據得到了不斷增加,但是合作社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12425家,入社農戶37.7萬人,僅占農戶總數的58.9%,帶動能力還不強。
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著社員文化水平偏低,懂技術、擅經營的管理人才缺乏,市場開拓能力不強,法律意識淡薄,難以做大做強合作社。
認真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定西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的意見》,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組建和規范工作的指導,積極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加強品牌化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規范發展。
積極探索建立扶貧互助資金投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模式,引導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狀大。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貸款,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繼續開展市、縣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指導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健全利益分配機制,增強社員責任意識,切實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鼓勵和引導聯合社健康發展,逐步建立鄉、縣合作社聯社,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聯合經營、增強帶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充分發揮好職業農民培訓作用,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對合作社理事長、財會管理人員、技術服務人員和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