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扶正祛邪”理論在兒童重癥肺部感染中的應用*

2019-01-07 07:53:57魯艷芳
中國中醫急癥 2019年6期
關鍵詞:兒童

李 卉 魯艷芳

(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

兒童由于“稚陰稚陽”的體質特點,容易感受外邪,所以感染性疾病高發,特別是呼吸道感染,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約40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中重癥肺炎的病死率約20%~30%,是發展中國家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疾病[1]。“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重癥肺炎的發生,除了邪氣亢盛因素,與患兒正氣不足也有密切關系。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發展,特別是抗生素的日新月異的發展,由于感染性疾病而導致的兒童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抗感染藥物的使用,特別是在重癥肺炎中強效長療程的使用,對人體正氣也存在一定影響。

兒童由于體屬純陽,具有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特點,感受外邪后,容易化熱,肺炎喘嗽多以風熱、痰熱證為多。中醫治療多以性寒藥物清熱宣肺化痰治療為主,西醫治療多以抗感染藥物治療為主,亦多能獲效,但兒童為“稚陰稚陽”之體,《小兒藥證直訣·變蒸》云“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2],特別是低齡嬰幼兒,由于陽氣不足,感受外邪后難以化熱,表現為面色晄白、大量白色黏痰壅盛、舌質淡紅、指紋滯,證屬風寒或是痰濕,若再用苦寒,會致病情纏綿難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這類患兒多為病毒感染所致,抗病毒藥物療效不確切,副作用較大,且多合并抗生素治療,患兒多出現腹瀉等證候,正氣耗傷,邪氣入里,容易出現心陽虛衰的變證;或是邪氣熾盛,邪勢過甚,正不敵邪,而出現邪陷厥陰的變證;或是由于先天不足或是反復感受外邪,長期使用苦寒清瀉的藥物或是抗感染藥物,導致病情纏綿難愈甚至出現一些機會菌如真菌感染,長期反復如此,患兒會出貧血、疳證、尿頻、遺尿等肺脾腎三臟虛損證候,嚴重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有研究表明,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是兒童肺炎反復發作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3]。目前在兒童重癥肺炎的診治過程中,無論中西醫治療方案,均表現為祛邪力量有余,對正氣顧護不足的特點,如何積極有效地控制病證,又盡可能不影響患兒正常的生理機能,是目前兒童重癥肺炎治療的難點之一。“扶正祛邪”是源于中醫傳統理論的治療思想,在兒童“稚陰稚陽”之體,“發病容易、傳變迅速”的生理病理特點上,應用“扶正祛邪”理論,應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兒童重癥肺炎,在提高治愈率、縮短病程、減少疾病并發癥方面,體現了巨大的優勢。

1 “扶正祛邪”理論基礎及與現代兒童感染性疾病中免疫機制研究關聯

《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中云“六氣之邪,感人雖同,人受之而生病各有異者,何也?蓋以人之形有厚薄,臟有寒熱,所受之邪,每從其人之臟氣而化,故生病各異也”。相對于成人患者,兒童的生理特點表現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故“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小兒時期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的形態發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臟六腑的形和氣都相對不足,尤其以肺脾腎三臟更為突出,故容易感受外邪,而且發病后病情變化較成人迅速,小兒稚陽未長,稚陰未充,以其稚陰稚陽之體,患病后難以協調機體陰陽平衡,因而寒熱虛實的變化較成人迅速而復雜,正如《溫病條辨·解兒難》[4]中談到“臟腑薄,藩籬疏,易于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于感觸”。“正虛邪盛”導致了兒童重癥肺炎的發生,而“扶正祛邪”之法在此類疾病中的應用多能收獲良效。

“扶正祛邪”理論起源于《黃帝內經》《傷寒論》。正,即正氣,指機體抵御外邪能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有人認為正氣即機體的免疫能力,強大的免疫力有抵抗外邪的能力;邪,即非時之氣,泛指一切外來致病因素。兒童重癥感染原因,可能包括自身抗病能力不足與邪氣致病力強兩方面因素,更多學者認為與自身臟腑嬌嫩,抗病能力不足有關。在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中,現代醫學強調外因,即某種具體的致病因素(種子)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而中醫學則更著重于內因(土壤)即人體正氣的不足[5],因此,在應用中醫理論體系辨證論治過程中,扶正祛邪,在兒童重癥感染中作用尤為重要。

對于重癥感染,目前多是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不足綜合征(MODS)學說,即 SIRS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輕度的炎癥反應對機體是有益的,有助于祛除外源性致病因素,故不應該一味抑制,只有當炎癥反應過度后刺激機體一系列反應,就會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害。目前對于重癥感染導致的MODS有3種學說,一是腸道學說[6],炎癥反應損傷腸道黏膜,導致致病毒素經腸道黏膜而進入血液循環,在兒童重癥肺炎診治過程中,經常發現在應用抗生素治療后出現腹瀉情況,特別是對于年齡幼小的嬰兒,故腹瀉應該作為重癥感染誘發因素之一,予積極干預,現代多以口服腸道益生菌來進行干預,實際療效并不理想,而中醫在診治重癥疾病中尤其強調“保胃氣”的扶正思想。二是炎癥因子學說[7],在感染過程中產生大量炎癥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腫瘤壞死因子、血栓素、自由基等,這些因子的過度釋放導致了多臟器功能損傷。三是SIRS/CARS(代償性炎癥反應綜合征)(CARS)學說[8]。當機體發生重癥感染后,機體產生炎癥因子,發生SIRS,輕度的SIRS對機體有保護性作用,同時機體產生抗炎癥介質,防止SIRS破壞過多的組織,控制SIRS在一定范圍內,SIRS與CARS平衡,機體就不會出現損害,當SIRS強于CARS,即發生休克、臟器損害,當CARS強于SIRS,即發生免疫抑制,無論哪種失衡,均可導致 MODS[9]。 中醫理論強調“陰陽平衡”“陰陽互根”,即陰陽在相互博弈過程中取得動態平衡,這與現代免疫學的觀念是一致的。

現代醫學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強調對抗因素,一味抑制炎癥因子,后來發生不可控制的全身免疫機能的潰敗,出現機會菌或是耐藥菌的感染,從現代感染免疫學的理論也可以解釋其發生原因。中醫“扶正祛邪”的理論就是從兩方面著手,不但強調對抗性的祛邪,對于兒童重癥患者,更強調“扶正”的治療,這樣在治療過程中可以起到祛邪不傷正,心陽虛衰、邪陷厥陰等變證的發生率均可以明顯降低,病程縮短、復感染率低,均是“扶正”優勢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體現。

2 “扶正祛邪”理論在兒童重癥肺部感染中具體應用

在兒童感染性疾病治療過程中,現代醫家多以兒童為“純陽”之體,“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特點,加之肺炎喘嗽多表現為發熱、咳嗽、喘促、大便秘結等實證癥候,在使用“扶正”補益方面多有遲疑擔憂,恐“火上澆油”,更助邪氣留戀不去,卻不知兒童亦屬“稚陰稚陽”,正邪交爭劇烈,易耗傷正氣,出現重癥肺炎,多是正氣已有耗傷,根據舒靜等對難治性支原體肺炎中醫證型研究[10],在81例重癥支原體肺炎中,居于第二的即是“肺脾氣虛型”,提示重癥肺炎與普通肺炎有所不同,不僅僅在恢復期出現虛證。《小兒藥證直訣·肺臟怯》曰“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脾肺病久,則虛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虛,不能相營,故名曰怯”。小兒如若出現心胸煩悶、氣息粗亂、喘息氣促哽氣的癥狀,則為難治之癥,多緣肺臟虛損[11]。在兒童重癥肺炎,扶正祛邪,雙管齊下,根據寒熱虛實辨證使用。

2.1 扶正 重癥肺炎在兒童發生,不外乎邪氣實與正氣虛。現代抗感染藥物的不斷更替,在祛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臨床療效,但兒童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弱、形氣未充,容易感受外邪,且傳變迅速,而且抗感染藥物攻伐之力較猛,用之過強過久,更易損耗正氣,在應用現代醫療措施診治兒童重癥肺炎時,更需要顧護正氣。1)固心氣。“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形寒飲冷則傷肺”,無論寒熱之邪,在侵犯兒童首先出現的多是肺系疾病,加之兒童體質特點,特別要注意“先安未受邪”之地,“即病防變”,在病初未傳變之時,先安未受邪之地,若病傳癥見之時再用藥,難免為邪所制,病情遷延,甚至導致變病壞證發生。重癥肺部感染,最容易導致的變證即心陽虛衰與邪陷厥陰,邪陷厥陰多因邪氣盛為因,現代診治可以通過更替抗感染藥物達到治療效果,但亦容易損耗正氣,或是患兒本身正氣不足,極容易發生心陽虛衰的變證,診治過程中顧護心陽為第一要義,常用生脈飲加減為用,生曬參、麥冬、五味子、山茱萸肉為常用藥物,若已出現呼吸淺促、四肢厥冷、煩躁不安或精神萎靡等心陽虛脫的變證,可以選用參附注射液靜滴。現代研究認為參附注射液可調節機體的抗炎/促炎系統平衡,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對肝腎功能具有保護作用,避免嚴重膿毒癥發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12]。中醫藥理學認為其有緩解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血氧供應之作用。2)保胃氣。《靈樞·五味篇》指出“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脾胃氣復則正氣復,病可向愈;脾胃氣衰,則正氣衰,預后多危。在疾病過程中,一般胃氣復則能食,胃氣不和,則不能食,審其能食與否,可辨預后吉兇[13]。重癥肺部感染,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疾病本身影響,患兒可出現腹瀉、腹脹、食欲減退等脾胃虛損之癥。現代研究表明腹瀉是MODS發生的重要原因,腸道黏膜損傷,毒素由腸道黏膜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而且容易繼發二重真菌感染,且疾病恢復后免疫力低下,復感染率高。藥物治療應少用苦寒敗胃之品,飲食清淡、溫食,如粳米粥、蒸蛋羹、菜泥等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膩、辛辣之品。若因病情或藥物使用出現腹瀉、腹脹情況,可使用參苓白術散、七味白術散等健脾滲濕止瀉,若病程日久,脾腎陽虛,表現為完谷不化,可選用理中、四逆之輩,或是選用中醫推拿、溫灸神闕等外治療法多能獲效,“存一份胃氣,即留得一份生機”。肺通調水道功能正常,水液輸布于大腸,腸道濡潤,則傳導功能正常;肺氣肅降,則大腸腑氣暢通,才能保持“六腑以降為順,以通為用”的正常功能狀態,若是熱毒壅盛患兒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肺部痰涎壅盛、大便秘結情況,常以枳實、桃仁、瓜蔞等化痰通便,保持大便通暢,使腸腑通暢、脾氣升、胃氣降,食納正常,胃氣得存。3)納腎氣。重癥肺部感染多有喘息癥狀,且頑固難以緩解,激素、霧化等藥物使用后多不能很快改善,對于此類喘息癥狀,中醫分析認為多屬喘促經久不愈或反復發作,損耗肺腎之氣,表現為正虛邪戀,肺實腎虛,痰涎壅盛,肺失宣肅,痰隨氣升,故見喘促,腎陽已虛,失于攝納、溫煦,則動則喘甚,為“腎不納氣”,甚至發生喘脫,《醫貫·喘論》有云“真元耗損,喘出于腎氣之上奔”,《小兒藥證直訣》指出“腎水氣上行,旁浸于肺,故令大喘”[2]。 這類喘促多治以補腎納氣,常用藥物包括紫石英、降香、山茱萸肉、補骨脂、檀香、附片等,也可使用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參附“二藥相須,用之得當,則能瞬息化氣于烏有之鄉,頃刻生陽于命門之內,方之最神捷者也”,上助心陽,下補腎陽,中健脾氣。現代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可降低呼出氣冷凝液IL-4濃度,升高IFN-γ濃度,并可改善支氣管哮喘患兒肺氧合,提示參附注射液可能通過調節炎性介質緩解喘息[14]。4)調肺氣。肺部感染多以肺氣郁閉為病機,治療以“宣肺”為第一要義,麻黃為君,配合理氣化痰通絡,開宣肺氣,恢復肺氣宣發肅降,但開宣發散太過,加之大量抗感染藥物過強過久使用,患兒多出現自汗、盜汗、面色無華之證,若不加干預,易出現再次感受外邪,病情反復情況,故在與抗感染藥物同時使用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時,早期開宣肺氣,在出現正氣損耗或是機體素來肺脾之氣不足,要注意開宣有度,勿過度耗散,邪氣漸去,可逐漸加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玉屏風散,健脾補肺固表,食欲振、出汗止、肺氣復、肌表固,使正氣復。

2.2 祛邪——痰、瘀 對于重癥肺部感染,由于病情兇猛、來勢急驟,加之小兒病情危重,服藥困難,急救多以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治療。在病原明確條件下,療效的確比較顯著,特別是改善“熱、毒”證候方面,療效可能比清熱解毒類中藥更為明確,但在改善“痰、瘀”癥狀方面,中醫藥具有其獨特優勢,表現在稀釋痰液,改善咳嗽、咯痰癥狀及改善肺部血液循環,預防并發癥及促進疾病恢復、縮短病程。1)祛痰。稀釋痰液,促進排痰。重癥肺炎,分泌物多,小兒排痰能力差,容易發生痰堵,對于病毒性肺炎,痰液為最好的培養基,繼發細菌感染,中藥辨證使用,稀釋痰液,排痰容易,恢復更快。中藥祛除痰涎要特別注意寒熱的辨證,根據熱痰與寒痰的不同,分別與清熱化痰(痰熱清注射液、黃芩、蛤殼、竹瀝、瓜蔞、石韋)與溫化寒痰(小青龍湯 、干姜、細辛、陳皮、法半夏、桂枝),特別是低齡嬰幼兒,白色痰涎壅盛,證屬痰濕閉肺之寒證,切不可再以痰熱清注射液或是麻杏石甘湯苦寒清肺,用之則更耗傷正氣,容易導致心陽虛衰變證發生,應以溫化為主,配合寬胸理氣通絡的薤白、橘絡,使痰涎去、咳喘平。兒童多不會咳痰,痰涎多壅在肺、胃,表現為咳劇有嘔惡、食欲差、大便秘結,根據“肺與大腸相表里”原則,采取化痰藥物,使痰涎從大小便而走,使病邪有出路,用藥后部分患兒會有大便質地變稀的情況,但往往肺部痰喘情況明顯好轉,此類藥物包括紫蘇子、萊菔子、葶藶子、枳實、全瓜蔞、車前草,具有瀉肺水,通利大小便作用。2)化瘀。活血化瘀,改善肺部循環,促進炎癥吸收,防止血栓形成。肺朝百脈,主一身之氣,肺炎喘嗽,肺氣郁閉,氣機不利,氣滯血瘀,血行不暢。《壽世新編》中說“肺氣和,則血脈利;肺氣病,則血脈瘀;血脈瘀,則肺病益甚”;唐容川《血證論》中有“瘀血乘肺,咳逆喘促”及“內有瘀血,氣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等因瘀致病的記載。現代研究表明,兒童重癥肺炎由于缺氧、感染、酸中毒等原因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引發凝血纖溶功能障礙,促使微血栓甚至肺栓塞形成,使局部供血不足造成肺組織壞死[15],或是引起彌散內血管凝血,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研究顯示早期干預高凝狀態有助于改善預后[16]。薛艷英等認為血瘀是造成社區獲得性肺炎肺實變的重要病機[17]。患兒除了肺部體征外,多表現為舌質紫暗,唇周微紺,治療多加用桃仁、川芎、當歸、丹參,或是以中藥紅花黃色素靜脈滴注,可以改善全身高凝狀態,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發生。或是配合中藥燙熨治療,以行氣活血藥物鹽醋炒熱后外熨肺部[18],起到通調血脈,行氣活血的功效,改善肺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

3 病案舉隅

患某,女性,1歲7個月,因“咳喘3 d,加重伴發熱2 d”入院。既往史:患兒出生時有重度窒息,診斷為“大腦發育遲緩”,于2月齡時開始行康復訓練,曾行腦部CT檢測提示腦白質軟化,8月齡時出現抽搐,行腦電圖檢查,診斷為“癲癇”,并予“丙戊酸鈉、氯硝西泮”口服。體溫39.6℃(肛溫),脈搏177次/min,呼吸60次/min,血氧飽和度80%,昏睡,抱入病房,面色青灰,點頭呼吸,可見鼻煽及三凹征,口唇發紺,齒列齊,咽部充血,扁桃體無腫大,雙肺呼吸音低,滿布濕啰音及哮鳴音,心率177次/min,律齊,肝肋下3.5cm,質韌,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水腫。床邊胸片提示雙下肺感染,血氣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入院診斷:肺炎喘嗽病,痰濕閉肺、心陽虛衰;五遲、五軟病(脾腎兩虛證);小兒癇病(脾腎兩虛證);疳病(疳氣證)。院后予泰能抗感染治療,霧化抗炎解痙、持續氣道正壓(CPAP)輔助通氣等對癥處理,中醫治療以“宣肺化痰,納氣平喘”為法,方藥:麻黃 6 g,杏仁 10 g,桂枝 6 g,白芍 10 g,旋覆花 6 g,紫石英 15 g,芡實 10 g,沉香 1 g,補骨脂10 g,人參 5 g,丹參 10 g,鉤藤 10 g,前胡 10 g,白前10 g,法半夏 6 g,陳皮 6 g,檀香 3 g,車前草 15 g,蜈蚣1條,炙甘草3 g,葶藶子10 g,椒目3 g。以免煎顆粒劑溶解至50 mL,分2次從鼻飼管注入。方中麻黃為君藥,開宣肺氣而平喘,佐以杏仁、旋覆花、白前、前胡降氣平喘,與麻黃相伍,既宣利肺氣而平喘,且又復肺氣宣降之權,使邪氣去而肺氣和,桂枝解肌發表、通達營衛,助麻黃發汗宣散之力,與麻黃相伍,解表而營衛和,白芍酸甘而涼,益陰斂營,與桂枝相配,營衛同治,邪正兼顧,散中有收,避免肺氣過度耗散;人參補脾益肺,大補元氣;檀香、降香、紫石英納氣平喘;芡實、補骨脂補腎納氣;丹參、蜈蚣活血搜風通絡;鉤藤息風解痙;車前草清熱、祛痰、利尿;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化痰,納氣平喘”之功。患兒入院后咳嗽,持續喘息,大量膿痰,間斷予吸痰處理,經治療3 d左右咯痰明顯好轉,效不更方,5 d左右肺部聽診明顯好轉,復查血氣分析呼吸衰竭糾正,因“癲癇”發作肺部痰鳴復起,調整抗癲癇藥物后肺部痰鳴好轉,10 d復查肺部CT提示肺部炎癥吸收,順利撤除CPAP,調整上方以“健脾化痰,納氣平喘”為法,以小青龍湯、二陳湯、生脈飲合方,12 d帶鼻飼管出院,隨訪3個月患兒病情穩定,發熱1次,經治后3 d痊愈,未再發生咳喘。患兒為腦癱患兒,排痰能力較差,此次重癥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因家屬拒絕呼吸機輔助支持治療,僅以CPAP呼吸支持,大量膿痰、發熱、劇烈咳喘,在對癥抗感染及霧化處理基礎上,配合中藥辨證方治療,患兒可以通過咳嗽排痰、體溫迅速控制、每日排便通暢無腹瀉、僅5 d左右肺部聽診明顯好轉,較無基礎疾病患兒恢復更為迅速,因患兒以鼻飼喂養,故湯藥依從性良好,處方均能就位,10 d脫氧,12 d出院,且未發生真菌感染、腹瀉等常見并發癥,較一般重癥肺炎恢復更為理想,且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在危重癥患兒中醫藥參與治療收到了良好的療效。

4 討 論

兒童由于“稚陰稚陽”的生理特點,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尤以外感疾病高發,兒童重癥肺部感染發病率高,由于疾病演變迅速,加之兒童對于中藥依從性較差,中醫治療在兒童重癥感染參與率不高,治療多以“清熱解毒化痰、宣肺止咳平喘”為法,且多配合靜脈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在中醫理論上屬于寒涼之品,高強度長療程的使用在消滅病原菌的同時也損害人體正氣,特別是對于3歲以下嬰幼兒,兒童屬“純陽之體”,不耐攻伐,大劑量使用對正氣損害明顯,致體質更虛,容易外感,病情遷延進展,目前真菌性肺炎發病率不斷增加,有此類因素影響。加之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不恰當使用,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抗生素與清熱解毒中藥的聯合使用,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使用方法。對于感染性疾病,不進行中醫的辨證論治,僅以某些藥物對于細菌病毒的體外殺菌率來使用中醫中藥,是目前中醫在感染性疾病的誤區,會導致兒童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正氣損害更加明顯,出現汗出如雨、食欲減退甚至腹瀉、面色晄白、乏力、遺尿等諸多癥狀,這是中西醫結合理論的不正確使用,也容易引邪深入,比如一些體虛兒童在外感風寒后,一味使用抗生素與清熱中藥,演變為肺炎的不在少數。

中醫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應注重辨證論治,辨虛實、寒熱、陰陽、表里及體質、環境、飲食因素的綜合影響,而不能一味以清熱解毒思想來治療感染性疾病。對于兒童,有“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特點,外感風寒亦容易化熱,故熱證較多,但兒童同樣具有“稚陰稚陽”的特點,正氣易傷,不耐攻伐,不能僅以“祛邪”思想來治療兒童疾病。現代醫療方式治療兒童感染性疾病多以對抗性治療為主,即以抗感染藥物來對抗細菌、病毒、真菌及非典型病原菌,對于重癥感染,多級別高、療程長,對正氣損耗亦明顯,若再配合大劑清熱解毒中藥,往往是“雪上加霜”。部分兒童本乃正氣不足之體,感受外邪后正氣無力抗邪,往往難以化熱,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多以痰濕閉肺證為主,治療不應清熱而應以溫化為主,多用小青龍之輩,甚有先天肺脾腎不足之體的腎病、先心患兒,僅溫化痰濕不夠,更應配合扶正之法以祛邪,甚至需要輔以溫補脾腎之品,如參、桂、附之輩,使“祛邪不傷正”。

筆者認為重癥肺部感染除與邪氣亢盛有關,多有正氣虛損因素或是正氣奮起抗邪有所損耗,才導致肺部感染癥狀波及全身多個臟腑而出現重癥,“扶正祛邪”理論是符合兒童生理特點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理論治療兒童疾病的一種思路,“陰平陽密”,方能體質康健。辨證論治,方能發揮中醫最大優勢,中西醫結合治療,需取長補短,互相配合,現代醫學對抗治療優勢在祛邪,中醫治療就應注重 “扶正不礙邪”,固心氣、護胃氣、納腎氣、調肺氣合以化痰活血逐瘀,在臨證過程中,往往能收到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并可以在兒童其他疾病診治過程中更多地應用。

猜你喜歡
兒童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2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9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7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0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8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74
少兒美術(2019年8期)2019-12-14 08:07:00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69
少兒美術(2019年3期)2019-12-14 08:02:56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视频一区|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www.狠狠|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自在线拍|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四虎AV麻豆| 99视频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热九九精品|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自拍中文字幕|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日本www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就去色综合|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亚洲人人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人妖在线|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91国内在线观看| JIZZ亚洲国产|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不卡在线看| 综合色婷婷|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在线va视频|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久久成人免费| 欧美啪啪一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91免费观看视频|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av在线5g无码天天|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色在线|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色综合成人|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