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吉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油畫藝術的創作中,采取現代化的構圖方式以及傳輸技術可以帶來全新的文化景觀,無論是題材、技術、還是表現形式都在不斷進步。如何將外來的藝術畫種畫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成為了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又來自于民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手法作為中國當代油畫藝術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及重要組成部分,正推動著當代油畫創作的發展。
首先,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色彩鮮明,圖案多樣,寓意豐富,例如:服裝造型的圖案中會融入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寄予希望、富貴、吉祥等。還有取自于大自然的花鳥魚蟲;生活中的節日慶典、風土民情等。將這些造型經過特殊手法的處理使整件服裝呈現出和諧的藝術效果,簡練而不是厚重[1]。其次,在色彩方面,多使用夸張、大膽、不限制于固有色彩搭配的顏色,靈活運用色彩的純度、明度以及冷暖色交替,使色彩效果形成強烈的對比。例如:瑤族女裝上衣是青色長衫,下衣為青色長褲,頭上佩戴紅帽以及紅色墜飾,這種強烈對比的色彩相互搭配使整體色調達到了和諧和統一。
首先,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為當代油畫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與依據,圖案多樣、造型豐富、色彩鮮明,加上搭配的飾品使主體色彩效果更加突出。無論從造型、創作、題材、色彩搭配還是審美意境上都能突破傳統固定搭配的限制,形成有中國當代油畫特有的風格,為中國當代油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中國當代油畫吸收了西方油畫創作的經驗,沿用其創作手法與造型特點,并提煉出精華,根據中國的民族造型特點,轉化為具有中國傳統民族風格的造型與手法運用其中。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是當代油畫藝術的橋梁,從生活中獲得靈感,才促進中國當代油畫創作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2]。
第三,中國當代油畫發展到現在,以其民族化與本土化的造型手法是當代油畫藝術更具有表現力、藝術感染力、文化傳承力以及審美藝術效果。加上源自于生活的題材與自然天境,為當代油畫藝術主題提供了真實的體驗與借鑒。
少數民族服裝藝術圖案豐富、造型多樣、色彩鮮明,反映了各民族人文環境以及民俗風情。其圖案、花紋、色彩搭配等具有一定的抽象風格,一些民族有圖騰崇拜以及對自然的熱愛,通過圖案將這些體現在服裝造型上。油畫產生于西方,而中國當代油畫想要借助少數民族服裝造型將其藝術表現形式民族化、本土化,就要在創作時融入少數民族服裝造型設計的靈感,借助少數民族服裝造型特點、吸收其藝術處理技巧。
雖然少數民族服飾造型多樣且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但是在當代油畫創作中,不應直接使用其圖案,應在調查和了解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的精髓后,進行提煉、加工,對圖案進行改進,通過對其結構、布局、色彩等加以處理,保留其原生態、天然和諧并具有古樸凝重的審美意境,將藝術與自然、生活相結合,全新創作而出,而不是通過民族元素的堆砌來實現當代油畫的民族化[3]。
在創作油畫的過程中,不僅要體現其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還應體現其具有的歷史文化傳承價值以及社會價值。油畫創作過程中既需要繪畫技巧,也需要獨特的造型手法,少數民族服裝藝術以其民族性、傳統性、功利性等特點,加上濃厚的色彩與較高的使用價值,融入到當代油畫創作中有利于提高其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也對對當代油畫藝術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除此之外,當代油畫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應注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題材,運用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手法賦予當代油畫藝術社會價值,并為當代油畫創作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文化具有傳統型、民族性與民間性,民族藝術來源于生活,來自于民間,具有濃厚的民間文化色彩。不僅反映了民族歷史文化積淀,也是少數民族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將少數民族服裝藝術造型手法融入到當代油畫藝術的創作當中,映射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與品位,是傳承民間文化的橋梁與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