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冰清
(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特征,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一種彰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文化。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謂,茶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內涵主要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受教育者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施加影響,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正確行為活動。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不但應該承擔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責任,更應該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企業輸送保質保量的綜合型人才。在國家素質教育口號的倡導下,國內各大高校都在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得到了加強,讓公眾越來越認可現代大學生。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仍然有部分大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且他們的行為文化不端正,根本就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基本標準。高校以教書育人為主線,所以通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從當前的情形來看,雖然國內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事實上,當前高校雖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但是卻僅限于校園內的教育活動,基本上不會通過讓學生到一些紅色革命根據地親身體驗一下當今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所以單純地依靠理論教學和校園實踐活動很難起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僅可以享受著國家給他們提供的各種資源,同時也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履行自己的社會義務,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創造價值。但是,國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只注重形式,卻并沒有通過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也沒有通過在學生群體間進行調研而獲知他們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很難得到改善。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務和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他們無論處于何時何地都要以維護國家的利益為重。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底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潛力,讓高校大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但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是他們為祖國的發展驕傲自豪,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成為傳承、發展、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讓他們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茶已經成為很多高校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酌一杯”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行為習慣、行為文化,所以教師完全能夠以茶文化為契機,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這種具有典型性的中國傳統文化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也使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茶文化的活動中。然而,很多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似乎并沒有意識到茶文化的應用價值,一味地給學生灌輸那些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與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更傾向于對學生思想上的教育,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很難通過量化的手段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來間接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低。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睡覺、打游戲、聊天等現象并不是某個高校的情況,而是國內絕大多數高校都存在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那么學生的這些學習行為就不難理解。教學方式老套、教學手段單一已經成為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問題之一,所以教師要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就必須融入新的教育思想,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徹底打破“水課”教育,打造出“金課”教育,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可以由內而外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趣味性。
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從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的特點可以看出,其并不要求學生對理論知識全面掌握,但是卻要保留這些理論知識對他們思想和行為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力。一個人的行為文化往往會反映出他們的綜合素質,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有時候這些人文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要比知識素養更為重要。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能夠使教育內容更豐滿,同時還可以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體會到茶文化的魅力。很多高校學生對未來發展充滿了迷茫,而且他們在當初在選擇自己的專業時并沒有考慮太多,以至于他們到大三甚至是臨近畢業才意識到自己似乎并不應該選擇這個專業,從此變得愈發地意志消沉,從一個個天之驕子淪為自暴自棄的“差生”。通過讓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茶文化能夠讓他們體會到那些高尚的“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華,最終達到由內而外的蛻變。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傾向于“填鴨式”教育,教師習慣于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一言堂”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茶文化,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靈活,也可以為教師提供與學生互動的話題,從而激發他們的課堂聽課興趣。對于學生而言,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一些茶文化,能夠讓他們掌握一種新的技能,在今后飲茶的過程更富有文化氣息。教師必須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不能只知道一味地灌輸給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而是要試著添加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來引導他們學習知識,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滿足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思想,融入更多現代化的教育元素,并在意識到茶文化對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融合茶文化,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同時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興趣。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不同地區所傳承下來的茶文化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如何合理選擇茶文化并將其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總的來說,在茶文化融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其必須要為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掃清障礙,不但應該增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投資力度,不斷完善教學基礎設施,同時還要加強對茶文化的宣傳力度,增加師生對茶文化的認識。一方面,學校可以加強與周邊紀念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可以到這些紀念館參觀學習,實地考察,引發他們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鳴;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要求教師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活動,為那些有困難的人群提供幫助,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助人為樂的真諦。茶文化中囊括了很多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學習茶文化就相當于是學習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對于消除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不良風氣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宣傳茶文化可以讓學生的思想和意識發生轉變,讓他們明白自己應該為未來發展做出什么樣的努力,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雖然有較長的工作經驗,但是在他們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融入茶文化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以他們當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根據學生的需要合理選擇茶文化內容,并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到一起。因此,鑒于這種情況,學校必須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培訓,一方面加強他們對茶文化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實現茶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無縫銜接。當然,教師也應該利用課下時間加強對茶文化方面的學習,而且在選擇茶文化學習內容時要講究實用性,不能將一些茶文化純理論知識講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在課下動手操作的機會,激發學生課堂聽課興趣。
茶文化融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應該將改革教學作為重點。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很難激發學生的課堂聽課興趣,而教師應該利用新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前端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科技感,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互動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要善于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茶文化內容,然后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選擇相應的茶文化內容,并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來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全面體現出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才能大幅度提升。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分組,并且每節課都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分配課下任務,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任務搜集素材,制成課件在課上分享給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讓學生從“觀眾”升級成“主角”,也為那些有扎實茶文化功底的學生提供一個表現他們才能的平臺。只有讓學生也成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他們才會不斷地提升自我。
一言以蔽之,通過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不僅能夠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作用和意義,更有利于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思想傳承、發展下去,讓廣大的大學生群體成為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繼承者、發展者,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由此可知,《茶文化融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