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偉
(硅湖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昆山 215332)
提升思政課程效果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工作實效性的重要抓手之一,關系著培養國家未來接班人的政治方向。在新時代,作為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也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因此,激發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學習的興趣,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是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我國處于社會的急劇轉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很不完善,種種深層次矛盾日益暴露,如貧富不均、就業形勢逼人等。這些社會負面的影響導致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認同度降低,對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抵觸情緒。
民辦高職學生文化素質和基礎知識較差,學生成才意識和主動性學習較弱,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內容比較抽象、理論說教多,學生學習較為困難。再加之教師教法單一,內容枯燥,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或反感,導致學習無興趣、無熱情。
高職院校片面強調對技能的培養,強調專業教學和實踐訓練,以“雙證書”來體現學校和學生的特色,導致學生只熱衷于專業課的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高校的必修課,學生為獲得成績必須要上,導致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上課只是一種形式。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嫻熟的職業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愛國的情懷。因此,以上種種,都明確的告訴我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必須進行改革,唯有改革才能獲得思政教育的生機。
體驗式課堂中的音樂主要分為場景音樂和背景音樂。場景音樂包括:①暖場音樂(以輕松親切音樂為主,比如:春郊試馬、娛樂升平);②開場音樂(以熱烈激情音樂為主,比如:向前沖、成功之路等)③導師上下場音樂(以節奏強烈、氣勢磅礴音樂為主,比如感動中國嘉賓上場音樂等);④體驗活動音樂(以輕快音樂為主,比如菊次郎的夏天、土耳其進行曲);⑤頒獎音樂(以喜慶歡快音樂為主,比如:亂世佳人主題曲,拉德斯基進行曲);⑥課程結語音樂(以行動力、勵志、莊嚴音樂為主,比如:征服天堂)。
當教師主講或學生分享時,可以穿插一些符合主題的音樂,以起到推波助瀾、引導情緒、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
背景音樂大致可分為三種:①激勵型。以莊嚴、節奏強烈的音樂為主,一般在教師在講到勵志的內容感情充沛的時候或是快結束課程內容的時候,配上激勵型音樂,增強課程效果。②中性型。配合教師或學生分享的語音,使之聲色圓潤,并且拉近與受眾之間的感情。比如班得瑞的月光水岸、林海的初秋等;③催淚型。這類音樂是在教師講到感人至深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共情、感同身受,不僅能達到良好的視聽感覺效果,同時也能非常的容易催發情緒,以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④特效型。通常起著調動氣氛的作用,如掌聲、笑聲、摔玻璃聲、風聲、雨聲、流水聲等等。
音樂在體驗式課堂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作用:首先,音樂是共通的,美好的音樂能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其次,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音樂不但可以給人豐富的美感,讓人心馳神往,而且以它特有的節奏和旋律,能塑造出獨有的音樂形像,把人帶進特有的意境之中,喚發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熱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最后積極的音樂有一種能夠讓人放松,充滿愉悅,勵志向上的特質,它能改善人的性情,拖出人性本質里的善良,對愛與被愛的向往,對社會的理解,對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感覺。當心靈的聽覺與音樂產生共鳴,會射放出無限玄想和無限情感。當聽到優美而深刻的音樂,心靈沐浴在樂河之中,生命將升華到另一種境界。
為了配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進行體驗式教學改革,我校專此改造了兩間330平方以上的特大教室,配置了舞臺、燈光、投影和音響等現代化教學設置。因此在體驗式的教學課堂上,除了主講教師之外還需要音響師的配合,音樂的播放通常是音響師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音響師要根據課堂現場的氛圍來判斷篩選與課堂情境相符的音樂片段,通常情況下首先要對教師課程整體內容有一個認知,要做一個簡單的構架,確保音樂播放的準確性。音樂的播放技巧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3.1 如果是學生上臺分享的情況下,男生通常選用較為陽剛勵志的的上場音樂,其中的代表則是“光輝歲月”、“我的舞臺”等。女生則是清新柔美的勵志上場音樂,代表作品有“揮著翅膀的女孩”、“最初的夢想”等歌曲。一般來說音響師只要截取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勵志歌詞播放即可,不必從頭開始,前奏過長的話,等學生走上講臺了歌曲才剛開始,顯然就是配合上的失誤。分享期間,需要給學生留下三秒鐘的緩沖時間,畢竟舞臺的燈光和自身的心理素質、臺下的觀眾都會給分享者一定的心理壓力,這三秒鐘的空白時間既可以緩解壓力,給學生作自我介紹的時間,音響師也可以準備好需要播放的分享背景音樂,一般來講都要準備兩種風格的背景配樂,第一是積極活潑的,第二是感性哀傷,等到學生分享時候,確定分享內容到底是哪種情緒表達后自由替換繼而順利播放。
3.2 分享期間切忌不可背景音樂高過分享者的音量,以音樂從低到高的音量調節為最佳。通常積極活潑的分享一般采用“菊次郎的夏天”、“children”、“命運”等曲目;感性哀傷的分享一般采用“天堂的眼淚”、“迷失”、“天之痕”等曲目。這些曲目都是較為經典的背景音樂,如果能夠熟練運用將會起到很大的課堂氣氛烘托功能。
3.3 分享完畢后,男生下場音樂則要選用激情澎湃的鼓勵性的音樂,一般采用“我相信”、“相信自己無限極”、“奔跑”等歌曲;女生則會用一些經典英文歌曲,悠長浪漫勵志為主例如“I have dearm”再或者是“揮著翅膀的女孩”等耳熟能詳的背景音樂。當然這些歌曲都是要看現場的氛圍從而熟練地搭配,所以這樣的體驗對于學生而言更加的新穎獨特,一般來說可以獲得比傳統教學明顯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二年多的教育實踐來看,音樂在體驗式教學中展現出的魅力不僅獨特新穎而且能夠達到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的作用。它有利于大學生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進同學間的交流和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由此而言,將音樂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體驗式教學,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