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寇 煜
(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習近平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這門課程,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法理學,對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法學本科學生現在使用的教材的是張守文主編的《經濟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1.1 相應經濟法律已經修正,但是該教材沒有及時更新相關法律制度的規定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17年11月4日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1.2 沒有將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及相關思想引入教材,這就需要主講教師根據法律的最新發展變化,及時準確地增補相關內容。
1.3 教材改革,把思政案例融入其中,改變以經濟法理論統領教材的格局,而要以思政來統領教材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學校思政工作,必須“抓住教材體系建設這個重點”。
“馬工程”重點教材充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充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實踐,充分反映了思政學科領域前沿進展。學校思政課必須以“馬工程”重點教材為基礎,努力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將教學體系轉化為學生思想體系。學校思政理論教育的內容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開放性,這就要求在使用好全國統一教材的同時,又需要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和教學科研動態,及時準確地增補相關內容。
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等。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的學習和研究方法,貫穿于經濟法學的教學的各個部分。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普遍聯系、發展地看問題,全面揭示相關矛盾,對于認識經濟法的產生、發展規律,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因此,只看到經濟法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的不夠的,還必須在更大的系統中,關注各個層級系統的各種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系,這對于解決經濟法領域的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非常有意義。
通過這一系列探究式、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知識的興趣,并且可以更好理解和熟悉經濟法學的相關知識。
2.2.1 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為主
習近平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2.2.2 創建yy語音課堂、微信群、qq群,設計典型案例
習近平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2.2.3 本課程輔以適當的法律實踐活動,主要形式為案例討論、讀書報告、課堂練習。
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教師提出了建設好思政課的標準和要求:
3.1.1 建設高質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好教師的“四有”標準和六要”要求。
3.1.2 推進高質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改革創新的標準是“八個相統一”的要求。
總體思路:通過完善教材體系、深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教學話語以及在專業實習中融入思政教育等措施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
3.2.1 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的創新
要不斷強化、吸收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以及馬克思主義法學等馬克思主義學科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偉大實踐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支撐力,進而加強經濟法學教材的思想政治課理論建設。
3.2.2 推進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話語)的創新
堅持以思政課堂為主陣地,對教學內容、方法、形式進行專題化設計和架構,優化思政課內容、方法、形式供給;要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網絡,善用微信微博、“網言網語”,提高理論灌輸的科技性和信息性,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增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從而創新思政課話語體系。
3.2.3 在法學專業學習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思政課教育評價模式,提高思政育人的科學性。
具體來說,就是實習動員時要講思想政治教育、實習中進行動態考察,并以思想政治教育做為實習單位對學生的實習評價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