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玲
(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貴陽 550004)
有史料顯示,我國早在唐代就已經開始向世界輸出茶葉、茶樹以及茶的種子,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茶”的發音也是直接來自于我國茶的音譯。茶作為我國文明象征,也是幫助世界認識以及了解我們國家的重要載體與途徑,尤其是在現如今這個時代背景之下,茶葉文化受到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不再只是局限于簡單的用水泡茶、喝茶階段,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促使其越來越注重品茶用茶,而且形式也十分的多樣化,更甚至還有人將其推廣到了化妝品以及保健品之中。對茶葉進行科學研究,能夠讓茶葉文化價值得到有效豐富與升華,促進我國茶文化的拓展與深化,所以筆者也對其進行了如下分析:
茶葉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1 飲用價值。我國名茶種類名稱豐富,將近有幾百種,還有部分茶葉屬于歷史名茶,按照地區將其進行區分的話,其主要有廬山云霧、西湖龍井、云南普洱、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等等;若是要按照其制作工藝來進行區分的話,又有黃茶、綠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等。古人認為茶有十德,即“散郁氣、驅睡氣、除病氣、養生氣、表敬意、利禮仁、嘗滋味、可雅志、養身體、可行道[1]。”如果從茶葉飲用價值來分析的話,上述所提到的都是其飲用價值。
1.1.2 藥用價值。在我國茶葉經常會與中醫藥有效結合在一起,我國自從唐代開始就已有了茶葉治療,茶葉也存在著較多的藥效,具體體現在預防內、外、婦、兒各科等癥狀之上。除此之外,除了對疾病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等功效。
在我國科技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茶葉在傳統工藝的技術之上也有加大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同時還利用新技術與新手段衍生出了與傳統茶葉具有區別的新產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 茶葉的存儲。茶葉具有一定時間的保質期,我國除了一些少數民族的茶磚之外,通常茶葉都是以新鮮的的口感為最佳。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真空食品保鮮技術也得到了較為明顯的發展,茶葉保存期以及口感保鮮期也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得到了延長,為我國茶葉文化發展以及傳播提供了較為良好的保障[2]。
1.2.2 茶飲料。我國傳統茶葉大多是以葉裝干茶方式而存在著的,可是在物理、機械以及化學生物加工技術不斷出現,其在茶葉生產以及制造中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茶葉包裝形式不僅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茶葉還開始逐漸變成了包狀沖泡式的形態,另外還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茶飲料,例如康師傅綠茶等等。
1.2.3 茶葉的精加工產業。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食品工藝技術相較于之前而言也有了明顯的發展,茶不再只是簡單的作為飲品供人使用,還可以借助于先進的機械加工技術以及精加工產業來將其變成我們生活中的食物,亦或者是茶葉藥物。
茶葉文化是我國古老且極具歷史的文化,要想將其價值有效發揮出來,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及時創新茶葉文化,所以本文也就其進行了如下分析:
茶葉文化要想真正得到創新,首先一定要對我國傳統茶葉文化形成一個較為清楚的認知與把握[3]。中國人在喝茶這一方塊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可謂是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以茶待客、以茶送禮更是在我國具有近千年歷史的一種禮儀,所以茶葉在我國十分的重要,甚至都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群眾會將飲茶作為一種生活亦或者是說一種藝術,在各個地區也都會有茶館、茶樓,更甚至在茶館之內人們還可以品茶、吃甜點、看曲藝,所以說茶文化是我國很多文化形式的載體。若從喝茶習慣來分析的話,不同地區群眾也存在著不一樣的喝茶習慣,例如,北京地區的群眾就十分喜愛喝花茶,而上海群眾則喜好綠茶;南方一帶的少數民族群眾經常會在待客的時候拿出姜鹽茶,這一茶在慢慢嚼的過程中能夠得到香味。除此之外,在沏茶的方式上,不同地區也存在著不一樣的特征,我國東部地區在沏茶的時候喜歡使用大茶壺,在客人進門之后,他們就會將茶葉放置于茶壺之內使用開水進行沖泡,之后再將其直接倒入茶杯之中飲用;而在漳州、福建等地區的話,常見的茶葉則是以功夫茶為主,而且在茶具以及沏茶、倒茶動作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茶道藝術,飲茶人在品茶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一種藝術享受。
茶葉產品質量會直接決定消費者購買以及今后飲茶習慣的形成,不管是中老年人亦或者是青少年,清幽的茶香給人的感覺都是一樣的,高品質的茶葉能夠讓其在飲用的時候產生一種心曠神怡的感受,所以要想真正讓茶葉文化得到有效創新發展一定要先加強基本功建設,真正提高茶葉品質,這也是茶文化發展的關鍵[4]。
我國傳統茶文化大多是借助于茶館、茶樓等平臺來供人品茶,在這一過程中茶壺屬于茶的載體,然后再借助于茶藝手法來進行茶道文化傳播與推廣,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也是我國茶道文化得以發展的關鍵。可是在現如今這個快餐式的時代背景之下,傳統茶文化推廣方式明顯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我們需要借助于現代手段來對其進行宣傳與推廣,以此來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效結合與創新,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茶葉文化得以發展。
我國茶葉文化發展史是隨著我國文化發展史而發展的,從茶文化之中我們能夠看到歷史上道家、儒家蘊含的精神文化,很多儒家人士都會借助于茶來表達出自己的平和與高雅,而道家人士則會借助于茶葉文化來怡情養性,所以從這一點來分析的話,茶葉文化也具有一定的以和為貴的哲學命題。總之,茶文化在不同時間段給人的文化底蘊與深意是存在區別的,在《茶經》之中我們就能夠發現很多詩人在進行創作的時候都有使用茶來表達自己的意象以及精神;另外,還有很多與茶相關的畫作、書法等等,這些不同形式的載體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我國茶文化,屬于有型藝術。歷代有名的茶人在發揚茶文化的時候,也會將其與文化有效結合在一起,具體而言就是將自己的理想以及追求與茶文化緊密相連,這樣就能讓茶文化呈現出其自身內在魅力[5]。
我國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得到傳承與發展,《茶經》在其中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在《茶經》之中我們能夠了解什么是茶、茶的功效以及如何種茶等等,真正在閱讀中感受到我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這都是茶工作者所作出的貢獻。為此,在現如今這個時代背景之下,當代茶工作者也應該要及時總結前人經驗,以此來尋找出全新的發展方向,為后人留下經驗與借鑒。
綜上所述,茶葉文化科學研究就是為了能夠將茶葉文化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本文通過對茶葉的科學研究提出了文化創新建議,希望能夠以此來更好地認識茶葉文化價值以及功效,將茶文化普及到社會各個領域之中,為群眾介紹茶葉價值,打造茶文化旅游、保護茶文化遺址,這樣才能有效促進茶葉文化科學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