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堃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武漢 430068)
引言: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進行了綠色金融發展,通過這一工作的開展,確保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力度,有利于我國長期可持續發展。然而與歐美等國家相比,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依然存在一定滯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實踐價值。所以,對綠色金融發展的實踐與制度創新策略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在我國金融行業內,于2016年正式發行綠色債券,因而將這一年稱之為綠色債券發展元年。受到我國整個社會背景的影響,使得我國綠色債券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短短的3年多的時間,債券類型增長到80余種,數量將近2100個,總價值達到1300億元以上,與2018年48種,總價值523億元相比,分別增長了75%與52%。同時不論是在種類數量上,還是在總價值上,均追趕上歐美等國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從地區的角度來說,北京綠色債券金額最高,在310億元左右,之后為廣東、江蘇、山東等沿海地區,債券金額均在100億元以上[1]。青海、陜西、西藏、重慶等內陸地區債券金額相對較低一些,不足10億元。在用途方面,以清潔能源為主,占比在34%左右,之后為清潔交通,占比為24%。生態保護與適應氣候變化、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節能等三個方面較低,占比不足1%。
在我國金融領域內,綠色發展基金發布時間并不是很長,但由于國家對這項工作具有較高的重視,并制定了很多激勵政策,使得該基金發展較為迅猛,已經形成了較為龐大的規模。目前,我國共有綠色發展基金260余個,其中,大多數為股控投資基金,占比為60%,而創業基金占比則不是很多,不足13%,且在基金設立方面,22%左右的基金由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財政部與一些大型金融組織,還設立了PPP項目基金。由此可以表現,我國的綠色發展基金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向著地方政府的方向轉變。
想要使綠色金融發展在實際當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必須要轉變企業經營理念。首先,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參與綠色金融相關的學術會議,通過這些學術會議的開展,一方面,加強自身對綠色金融的理解,學習更多與此相關的理論,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強與歐美等國家知名企業進行交流與學習,掌握對方綠色金融發展中的先進內容,并給予自身一定啟示,從而達到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的目的[2]。其次,對于國家來說,作為金融市場的管理者與服務者,應加強對綠色金融發展相關理論的宣傳力度,通過有效地宣傳,改善企業以往的落后認知,逐漸提升對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視程度,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更多與此相關的工作,以不斷擴大綠色金融發展規模。
在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時,應制定資金價格機制,具體來說,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1)優化商業模式。在商業模式當中,價格不僅會影響商業模式的最終結果,而且商業模式也會對價格帶來一定影響,所以,在制定資金價格機制時,需要與綠色金融資金特點為基礎,確定出合理的商業模式,最大程度上對非市場行為進行限制,防止其對資金造成影響,之后交易雙方利用談判的方式,確定出最佳的價格。同時,資金使用時,還需要對其優化,轉變投資方向,使得有效的資金資源能夠體現出最大的價值。(2)探索綠色金融環境效益。對投資收益分析時,可以在傳統收益項目的基礎上,增加環境效益,以保證綠色投資時,成本能夠達到內部化需求。此外,操作時,還應對環境風險進行防控,減少其對具體操作的影響。
綠色金融發展由很多環節與內容構成,每個環節與內容的進行,均需要相應人員參與,只有這些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會更好地開展與綠色金融發展相關的工作,從而為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提供重要幫助。所以,應打造出一支優質的人才隊伍。首先,金融機構應加強與周邊高校的合作力度,將自身對綠色金融發展人才的需求告知對方,由高校定向為企業培養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較高的人才,以加快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步伐[3]。其次,在企業方面,應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培訓的方式,向其傳授更加先進的理論知識,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為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貢獻出最大的力量。
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時,最主要的為加強制度建設,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披露制度。綠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向社會各界披露相關信息,通過這些信息的披露,加強社會各界對綠色金融發展情況的了解程度,為綠色金融的推廣與執行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相關制度當中,一定要制定出強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時,制定出披露之后,還應開展試點工作,尋找出制度中不完善的內容,并予以改進,使其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4]。(2)服務制度。一方面,應針對綠色金融發展的具體要求,制定合理的綠色認證標準,全方位對企業進行評估,以提升整個綠色金融行業的規范性。同時還可以加強對綠色金融發展進行引導,使其向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構建綠色評價組織,加強對綠色金融的評估,加快評估工作速度,也會使整個綠色金融更加規范。
除上述幾個方面之外,還應提升監督力度,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則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完善環保監管機制,以現有環保法規為基礎,不斷對其完善與優化;綠色金融投資時,加強對其進行審查,并賦予其相應的法律職責與義務;申請數量較大的貸款時,必須要準備環境評審書;遵守相應審批標準,嚴格對項目進行審查;企業經營過程中,若產生嚴重的環境破壞問題,應降低其信用等級,或加大資金懲處力度等[5]。此外,還可以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構建出綠色金融發展監督平臺,不論是政府、社會機構人員,還是普通的社會大眾,均可通過該平臺,將自己發現的問題告知相關部門,加強相關部門對綠色金融發展中存在問題的了解程度,尋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推動綠色金融向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綠色金融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通過這些時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依然存在一些差異。所以,為了推動綠色金融進一步發展,必須要轉變企業經營理念,制定資金價格機制,打造優質人才隊伍,加強制度建設,提升監督力度,以達到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