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銀梅
(天津職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10)
從黨的十八大開始,我們國家就開始注重培育國人的文化自信的心態,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建設文化自信,黨中央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為全局出發,強調文化自信是基礎,在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會議中,習近平同志更是發聲強調,“文化自信建設要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起,注重建立更深厚,廣泛的自信。”要不忘初心,肩負使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四個自信繼續向前進,注重塑造文化自信,如何實現文化自信,是我國未來更好發展的軟實力。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面向大眾,面向世界,面向民族和未來,必須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堅持中國文化的發展立場,根據中國當代的現實狀況和現下的時代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我們中國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結合后產生的成果。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思想,推動社會主義精神,物質文明的發展,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促進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從而鑄造中華文化的發展,是黨中央自十九大以來明確的任務發展方向,也是為建設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了道路。
總之,如何實現文化自信,塑造國人文化自信的心態,是我們目前建設文化自信,發展中華文化的一大目標,有利于我國穩固大國地位,重塑大國雄風,發展自我,走向世界,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軟實力。提高自己國人的文化意識和培養文化心態,可以促進國家文化產業的有效發展,也有利于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無論哪一個國家和地區,只要能夠把握好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發展,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個國家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勝利。中華民族歷經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和滄桑,還一直不斷向前發展,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精神提供了支撐,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繁榮昌盛的發展的軟實力,沒有我們文化傳承的發展,就沒有現在的國運昌盛,所以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要提高文化自信的精神和心態,建設文化自信強國,推動我們國家“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心態,發展先進的優秀的文化,用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團結中華兒女,以文化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推動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培養文化自信,建設文化產業的方法首先是,從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歷史文化中找尋優秀的文化,它是熔鑄在黨的建設中,是黨領導人民的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有社會主義歷史實踐經驗的。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方向,根據中國當代的現實狀況和現下的時代條件,堅守中國文化的立場去發展,就應該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思想,推動社會主義精神,物質文明的發展,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促進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從而鑄造中華文化的發展和輝煌。
建設文化自信,首先要從意識形態方面去把握,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人民大眾都能在意識形態方面,價值理念方面,道德觀念上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解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作為凝聚力和號召力,把人民大眾聯系在一起。要推動理論知識的傳播,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的深入人民群眾,深入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同時也要構建社會科學,重視傳播文化自信的手段,利用網絡平臺,大眾輿論和媒體報道加快文化自信建設,構建網絡治理體系,加強網絡文明管理,建設文明網絡環境,提高群眾文化意識,發揚文明觀念,抵制錯誤觀點,加強陣地建設,區分各種原則問題,通過網絡平臺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還人民群眾一個文明的網絡文化建設環境。
培育全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全民運動,國家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培養時代的新人擔當起復興民族文化的任務。同時要創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文明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注重精神文化產品的傳播,以文化傳播帶動人們的文明素質的提高,從干部領導人帶頭做起,全民行動,從小抓起,結合時代的條件,從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出發,建設新時代的文明思想和文化觀念,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和時代精神。
國家要開展文化觀念教育活動,加強人民的文化自信意識,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全民行動起來提高社會文明。要傳播社會主義文化和對中國夢的宣傳,同時要堅持發揚社會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文化自信精神和民族自信自強精神。另外,也要加強建設思想道德工程,營造良好的社會文明環境,使得人們都能努力向上,愛國愛親,善良文明,誠實守信。弘揚科學發展觀,廣泛開展科學知識普及的活動教育,提高人們的文化科學知識,弘揚時代精神,抵制腐朽的落后的思想文化,同時加強人們的責任意識和先進的思想文化意識,培養奉獻精神和服務精神,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要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水平,文化知識素養和奉獻精神,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加強文化自信建設,也要發展文藝創作,我們要不斷的加強學術研究,加強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推出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謳歌祖國,贊揚文明,弘揚科學精神的藝術作品,同時也要多多發揚藝術民主,文化創新的作品精神。另外,要推動藝術的創新,原始的設計,講究高品位,有格調的藝術作品,培養優秀藝術創作人才,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抵制低俗,粗鄙的作品。
要加快完善現有的文化體制,發展文化產業,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提供文化精神食糧。同時,要加快惠民工程的建設,尤其是建設文化工程,通過文化工程的大力建設可以豐富起來人們的生活活動,建設文化服務大眾的完善體制和新時代的文化產業,保護文化遺產,加強文物的保護。其次,也要注重培養全民的體育精神,建設體育強國,開展體育強國活動,籌辦好冬奧會等等。為促進中外國家的交流,要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兼收并蓄,吸收優秀的世界文化,樹立國際文化形象,向世界展現出立體的,最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一個文明的大國形象。
在現代化建設中,文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和生產熱情。鄧小平曾說過,勞動者是有很高的勞動創造熱情和思想覺悟的,他們都甘于奉獻,用于鉆研,在社會生存中創造出了文化對現代化建設的巨大作用,表現它能夠提高更高的社會生產率。我們要加強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的創造和生產熱情,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和科學知識,推動勞動者建設更高的物質文明社會。
文化自信的建設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需要國家高度重視培養勞動者的智力水平,科學文化水平。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推動國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建設現代化的文化產業。一個國家人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著這個國家的發達程度的高低,而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與這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程度相關,受到很多文化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提高國人的智力水平,就要高度重視科學文化交流,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崇尚科學的精神,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現代化建設需要確認好發展的方向,不能走錯誤的路線,最重要的是思想導向不能錯誤,不僅僅要加強物質文明建設,更重要的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這樣才能少走彎路。物質文明的建設過程中,不是只有以人們物質交換作為賴以生存的基礎,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交往才是真正重要的。發展加快文明建設,要堅持正確的導向,走正確的思想道路。
建設文明社會,發展優秀的中國文化,需要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作為保障。穩定的社會環境可以為文明建設提供后備保障,沒有一個和諧的穩定的環境作為支撐,社會動蕩,就無法建設好。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想要安心的搞建設,都要有一個安定的政治環境,文化大革命的例子就很充分的證明了這一個歷史經驗,人民遭受困苦,受到災難,社會不夠穩定,文化建設無法進行,所以我們應該明白文化建設在維護社會安定和和諧發展方面有無法忽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