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 敏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不少高職院校發展歷史比較久遠,其學生數量不亞于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數量,甚至占據高等院校學生數量的“半壁江山”。現階段,高職院校投身于增加學生數量之中,為適應不斷增加的學生數量,高職院校不得不擴招教師,擴充師資力量,盡可能壯大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為吸引教師投身于高職院校之中,很多學校不斷降低入職門檻,吸引一大批青年教師前來工作,不少青年教師往往剛剛告別本科生活,雖然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掌握具體專業理論,然而他們在入職前,并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自身教學經驗不足,不具備整體而全面的專業規劃,初到工作崗位會因為工作任務繁重而出現斷層的問題,使教師對自己今后專業發展前景感到模糊不清,未確立專門的專業發展目標,時間一長,會浪費眾多職業教育信息,不利于其今后發展。
通過觀察我國大部分地區高職院校內部教師組成成分,我們能夠看到很多教師大都是先前中專學校的老教師,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優秀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等等,因為其在校期間大多接受的是本科教育,這些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受到能力本位思想的影響,沒有確切的職業取向,因為教師經常使用傳統落后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足夠的創新意識,自身實踐操作水平也比較低,另外,由于先前教師以傳統填鴨式教育為主,教師往往籠統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未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根據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學習特點,對其進行因材施教,嚴重阻礙學生發展自身創新能力,激發自身創新意識。調查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師在課后沒有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盡管有一部分教師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但是堅持下去的教師少之又少。
現階段,通過觀察高職院校教師工作地點,我們能夠看出其主要于多媒體教室以及實驗室之中,加之高職院校沒有足夠的科研地點,僅僅有一部分高職院校教師能夠到科研地點進行相應的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沒有足夠的科研場所,使得教師在進行科學研究之時,往往將側重點放在理論知識上面,忽視提高自身實踐才做能力,能夠為學校以及企業克服實踐難題的教師少之又少,盡管國家高職院校致力于提高教師實踐操作水平,壯大教師隊伍,增強師資力量,然而未將觸角伸到增強教師專業水平上,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為鞭策優秀年輕教師參加實踐培訓等活動,鼓勵教師投身于公司訪問之中,但是這對教師來說,只是階段性工作,持續時間很短,無法提高教師實踐操作水平。
當前,高職院校于全民以及終身教育影響之下,其內部教師應當重視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并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師發展歷程,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制造業的發展,該行業發生巨大變化,其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智能制造業的發展步伐,高職院校教師有必要將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擺在重要位置,僅僅緊跟行業發展步伐,走在時代前沿,并制定切合實際的專業發展目標,具體做法主要包括:首先、應當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和專業有關的最新資訊,掌握行業內部前沿技術已。其次、走進企業,親身到企業參與實踐工作,訪問企業工作情況,完成以后教師應當做出企業實踐答辯,并將結果上傳到高職院校內部專家評審委員手中,讓委員對教師答辯做出適當的指導,倘若答辯不符合要求,教師要繼續到企業實踐。最后、為幫助教師確定明確發展目標,走在專業發展前沿,高職院校可親身踐行“優秀導師帶動新教師之方法”,年輕教師進入工作崗位以后,學校可讓優秀并有經驗的教師帶動他們,讓他們跟著榜樣學習,明確自身專業發展水平和導師的差距,進而確定明確職業發展目標,有助于年輕教師在最短時間內增強自身專業素質以及業務能力。
現階段,我國不少高職院校致力于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上,并不斷探索多種積極有效的措施,通過觀察這些措施實踐成效,我們能夠發展高職院校往往憑借教學論壇以及專題研修等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實際上增強教師專業能力為長期艱難項目,教師專業能力包含多方面,不僅包括專業知識,還包括教師創新能力,由此可見,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為系統工程,其不僅要讓教師緊緊跟隨行業發展步伐,制定切合實際的專業發展目標,還應當增大創新能力培養力度,建設創新培養體系,在提高教師創新能力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詳細解讀教育部文件,并設置專門的創新學院,由優秀教師指導組建專業創新團隊,并為學生設置安排專門的教師創新能力提高以及技能發展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其次、讓學生親身體會企業實踐工作,激勵學生以不同角度攻克企業技術難題。最后、高職院校領導應當將提高教師創新水平擺在重要位置,將學校和政府以及企業產業部門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并順應產教融合發展背景,和政府以及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設“四方合作”的創新培養體系,增大教師創新水平培養力度。
分析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組成情況,能夠看出年輕應屆畢業教師占大多數,其由于年齡比較小,沒有深入到企業崗位中深入了解各個企業實際發展情況以及行業背景,不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另外其科研能力往往集中于理論研究之處,為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有必要為其建設校企實踐平臺,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科研專業能力,將學校和企業結合起來,順應產教融合發展趨勢。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教育為振興中華民族的必要武器,教育承擔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在當前中國現代化飛速發展背景之下,中國為早日實現“大國工匠”培養目標,務必要將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擺在首位,尤其是對高職院校來說,更應當順應現代職業教育潮流,加快產教融合改革步伐,教師不斷走專業發展道路,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為其今后發展奠定基礎,但是通過觀察現階段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高職院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十分模糊,沒有確定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創新意識比較淡薄,沒有詳細反思高職院校教學情況,沒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師普遍不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水平等等。為改變這種不良現狀,高職院校有必要采取合適方式:僅僅跟對行業發展步伐,制定契合高職院校發展的專業目標,在創新思想指導下,提高教師專業創新能力,建設校企實踐平臺,從整體上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科學研究水平,以便適應不斷發展的產教融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