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仙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智慧黑板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其強大交互性、操作便捷性、功能多樣性等特點,使課堂教學更直觀、更生動、更有趣,為課堂上的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便捷操作。本文結合我校師生就智慧黑板在培智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應用,進行教學探討。
關鍵詞:智慧黑板;智障學生;課堂教學
一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傳統培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都是基于語言或者是簡單的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難調動或者調動的程度不夠,因而大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而智慧黑板的外觀和操作接近黑板,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用手就可以直接對智慧黑板進行操作,其中的“魔術筆”、“放大鏡”等功能,把講授的重要內容放大、凸顯、聚焦,更容易吸引智障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來完成圈一圈、選一選等操作,學生各個都很積極參與,能動性發揮較好。
例如:筆者在講授八年級下冊健康教育《不能吃變質食物》一課時,讓學生觀察課件中圖片,思考問題,教師利用智慧黑板中的“魔術筆”功能,讓學生自己在圖片上把食物中有霉點或腐爛的部位圈出來,放大后變質的地方更突出、更醒目(如圖1),讓學生看得更清楚,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并學以致用,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實。因為師生互動是讓老師與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只有師生充分互動起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性,才會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中獲得最大的受益。
二 生生互動,促進同伴合作交流
智慧黑板的操作不僅僅是屬于教師的,同時也是屬于學生的。有時候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嘗試放手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智慧黑板成為小老師,自己去做電子作業,自己批改。這樣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又可以從解答問題的同學身上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捕捉到學生認識的差異并進行及時的糾正。
例如:我校一位數學教師在講授九年級下冊生活數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時,學生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順序后,教師請個別學生操作完成智慧黑板課件中的習題。學生利用了智慧黑板中“筆”的書寫功能,計算除法豎式。學生做完后教師利用智慧黑板中“區域捕捉”功能,獲取學生的電子作業。引導學生當小老師,一步一步地檢查每題的計算過程。會寫不會說的學生使用“筆”的功能,批注作業,將錯誤的信息用紅色筆圈出來,再寫正確答案。(如圖2)會說不會寫的學生幫助他把想說的話說出來。這樣有利于讓智障學生各施所長,調整思維,成為學習道路上互助的好伙伴。
三 人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智慧黑板運用手指觸碰,實現互動操作的功能,真正讓教師擺脫鼠標的束縛,不用固定站在電腦前,而是可以在智慧黑板前自由的走動,并配合豐富的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也可請學生上前操作智慧黑板,真正實現互動教學。
我校一位語文教師在上四年級上冊生活語文《蔬菜》一課,教師在生字教學環節設計了“快樂大轉盤”游戲,利用智慧黑板隨意拖拽、旋轉功能,讓學生自己轉動轉盤,轉盤上有“市、交、不、奇”等字,使其與“木”字旁組成新字再組詞,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如圖3)。教師創設了語言學習環境,注重對學生知識重組能力的培養,鞏固了已學知識,擴展的詞匯量,幫助學生有效地積字,有規律地識字,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欲望,課上各個開動小腦筋,積極回答問題。
四 各取所長,有效整合教育資源
無論教育技術多么先進,要與教學內容實現恰當結合,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功效,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的課堂全程使用智慧黑板授課,老師一直在用課件,完全摒棄了對日常生活用品的適當使用,淡化了與其他教學資源的融合。低年段的學生本來注意力就不集中,持續時間還短,關注智慧黑板的時間過長,不但引起視覺疲勞,而且很快從感覺新奇到單調乏味,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所以,我們不能拋棄傳統媒體和日常生活資源,而是要把這幾者的優勢有效整合,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應用各種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培智課堂教學實踐中,智慧黑板以其交互性與高智能性為培智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交互、協作與共享的平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直觀、生動形象的交互平臺。為此我們要充分挖掘這個平臺中蘊含的教學策略,使新技術真正融入到培智課堂教學中,生成精彩互動的課堂,實現新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新突破,使教師能開展更加智慧、適用、高效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曉芬. 信息化教學,讓學生“活”起來[J].新課程·中旬,2017(03)
[2].王淑萍. 觸控式一體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