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仿復制,開啟創意寫作之窗;用心體驗,創意寫作的源泉;方法指導,創意寫作的橋梁;積極積累,創意寫作的基石;多元評價,學生習作的舞臺。
關鍵詞:模仿復制;積極積累;多元評價;
“作文難,難于上青天”,這不僅是許多孩子的心聲,也是許多老師的想法。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也是學生學習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它廣泛地運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編語文教材更是將寫作的觸角延伸至低年段,并對低年級學生寫話提出了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選自《語文課程標準》)這下老師們急了,學生們懵了,家長亂了,低年級孩子這才多大呀,剛剛開始學習而已,如何邁開寫作之門的腳步?又如何我手寫我心呢?這可是連大人們都頭疼害怕的事啊!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作了一些嘗試,為低年級學生的創意寫作開辟了一片天地。
筆者在教學中摸索了一些方法:
一 模仿復制,開啟創意習作之窗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仿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語文的技能。”模仿是人類從事學習必不可少的途徑和方法,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生活經驗貧乏,語言積累不豐富,寫作方法沒掌握,寫話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因此,在教學時要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積累語言、受到熏陶、有所啟迪的同時,指導學生嘗試著“復制”用如詩如歌的語言把相關的事物表達出來。
這種“復制”練習花時不多,難度也不是太大,但卻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以詩一樣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當然“復制”要注意方法,否則寫出的習作有“生搬硬套”甚至“抄襲”之嫌。這就要求教師在用范文引路時,要聯系學生的習作實際,把習作訓練同培養學生的觀察、領悟、想象基本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在習作中能夠不拘泥于范文,做到“舉一反三”。
二 用心體驗,創意表達的源泉
創意寫作要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題材,寫他們自己獨特的體驗。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為孩子創造一種語文生活,努力達到像贊可夫說的那樣: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讓他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文本是基石,生活是源泉。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帶學生走進多彩的、沸騰的生活,去感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快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情趣,去關注每一陣秋風的拂面和游走,去捕捉每一聲銀鈴般的歡笑和驚恐的尖叫……在生活中引領學生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看,用自己靈敏的耳朵去聽,用自己澄澈的心靈去感受,從細小瑣碎的事物中尋找不同尋常的哲理、不同尋常的真、善、美。這樣,我們的習作教學才能讓學生傾吐心聲,放飛遐想,在一次次有意思的練筆中提升自己的言語智慧。
三 積極積累,創意習作的基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揭示的是閱讀和寫作之間那種量變到質變的關系。好的書籍就像是一座知識的寶庫,總是不乏優美的詞句。勤于閱讀不僅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還有利于豐富他們的詞語積累豐潤他們的心靈感受。葉圣陶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學習運用語言。當學生積累了足夠多的寫作素材時,寫作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了。所以每周我都會固定時間帶著孩子們精讀名家名篇,有時要反反復復一遍又一遍。至此,孩子閱讀也好、積累也罷,已不再是以前的態勢了。我相信,當孩子們愛上閱讀,并努力去積累的時候,閱讀所帶來的作用也就隨之顯現出來了。
四 方法指導,創意習作的橋梁
常常聽到一線老師感嘆,學生的習作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天生的對語言的感悟,我對這話不敢茍同,雖然生活中不乏人對語言天賦異稟,但任何一項本領怎么會沒法可依呢?如二下寫話《心中的問號》如果只是讓學生讀讀,那學生寫出的“習作”要么沒多大意思,要么內容單一、句式呆板。而如果指導他們方法:我們心中的問號涉及的內容可多啦,有天文、有地理,有星空、有人類,有動物、有植物……;我們還可以用上不同的疑問詞:為什么、怎么樣、哪兒、是誰等等;同樣的疑問詞我們還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星星會眨眼睛?樹葉的形狀為什么是各種各樣的?壁虎的尾巴斷了還會長,這是為什么呢?通過方法指導,學生寫出的“問號”習作自然精彩紛呈、情趣盎然。
五 多元評價,學生習作的舞臺
沒有舞臺,就沒有演員的精彩;學生的習作更需要展示的舞臺。為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呵護他們的寫作熱情,我努力創設各種展示的舞臺。每天的語文課、晨會、大課間等,我都會擠出時間來讓學生分享精彩瞬間:一段精彩的描寫、一個有意思的句子、哪怕是一個優美的詞語都可能有機會走上展示舞臺。在分享的時候,我會當著學生的面,把喜歡的詞語、句子認真地劃出來。這種多元評價的舞臺能更好地激勵小作者和其他學生寫作的原動力,當然了,特別精彩的我也會幫孩子們向報刊雜志投稿,我想,把他們的習作變成鉛字,供同學以外的人看,還有什么比這更能激動人、激勵人的呢?
只要我們教師深入挖掘教材,結合孩子心性,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切入點、機會、方法,相信學生的習作一定會沸騰起來。
參考文獻:
[1]一種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 沈書生,劉強,謝同祥.? 中國電化教育. 2013(12)
[2]基于即時通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公海霞,王甘霖,彭立.? 軟件導刊. 2013(11)
作者簡介:殷文靜(1971.11-),女,漢,江蘇常州人,大學本科,中學高級,研究方向: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創意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