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舞蹈表演專業能夠培養出優秀的舞蹈人才,通過“以賽促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比賽平臺當中既能踐行自己的所學知識,同時還能夠吸收新的知識,并且積累大量與舞蹈表演專業能力全面接軌的舞臺實踐經驗,為學生日后從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學及與舞蹈相關的工作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本文將主要圍繞“以賽促教”,簡要分析研究高職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以賽促教;高職;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最新的教育改革提出要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更加求真務實,而“以賽促教”的方式與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不謀而合,通過“以賽促教”,教師在平時的舞蹈表演教學時也更加注重教學內容的實踐性,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讓學生能夠掌握更為實際的舞蹈表演能力,也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途徑之一,有效推動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順利落實。
一、高職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
(一)培養目標
我國經過了文化體制改革之后,專業舞蹈演出團體對于舞蹈表演人才的遴選更為公正也更加嚴苛,而高職院校提出的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其實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具備一定舞蹈表演能力及教學能力的舞蹈人才。現階段的人才都講究一專多能,運用在舞蹈表演領域中就是指學生不光要具有扎實的舞蹈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學生還能夠同時具備較強的舞臺表演能力、舞蹈的教學能力,舞蹈的創編能力等,高職院校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舞蹈表演的能力越來越高,學生按照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一路發展,就能夠從容應對各種比賽和實際演出,成為舞蹈表演及培訓教學方面的專業人才[1]。
(二)培養原則
高職院校的舞蹈表演人才培養首先遵循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專業能力為首要目標,在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體現教學的實踐性,按照學生的實際身體條件進行針對性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舞蹈表演技能;其次,高職院校需要按照“以賽促教”的原則進行教學,通過不斷讓學生參加真實比賽,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在實際比賽中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不斷提高自身的舞蹈專業水平[2]。
二、藝術高職院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辦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優秀人才,從客觀角度去探究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上出現的問題,針對高職舞蹈表演專業人才的培養設計方式上有著關鍵的意義和作用。
(一)當下舞蹈表演專業生源的質量良莠不齊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舞蹈表演專業不僅僅只是存在在藝術學校當中,一些綜合類型的大學以及一些師范類的院校也逐漸設置了舞蹈表演專業,在舞蹈表演專業上不斷提高的教學水平的同時,在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來源也激起了競爭的熱潮。通過本科大學舞蹈表演專業的嚴格競爭選拔之后,高職院校舞蹈表演專業的生源上就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因為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相較本科偏低,在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的整體素養上要求也相對較低,所以舞蹈表演專業的生源質量就容易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在高職院校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當中,有部分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較差,但是其舞蹈表演的水平較高,有著良好的專業能力,這類學生在選擇報考高職院校的舞蹈表演專業時候是有一定的舞蹈表演基礎的;而另外一些學生卻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低,而高職院校的門檻低,才報考了高職院校的舞蹈表演專業,但是其本身的舞蹈基底是比較差的[3] ;還有一部分中職生是通過獲取一些相關證書和考試就進入高職院校的,這類學生的基礎是其中最弱的。
(二)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方式較單一化
長時間以來,舞蹈表演專業職業教育所采用教學方法通常都是傳統的言傳身教教學方式。高職院校舞蹈表演專業教師利用口述以及舞蹈示范的方式進行舞蹈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是以舞蹈教師作為主導,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舞蹈表演專業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作為主要教學目標[4],考核模式多為單一的教室展示教學內容考核。所以,部分高職院校的舞蹈表演專業教學在模式和方法上不夠新穎、豐富,模式較為單一,舞蹈表演學生獲得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途徑較少,致使很多學生的舞蹈基本功很扎實,但是缺乏實踐平臺,在舞蹈表演舞臺實踐能力上較弱,對于舞蹈創作和想象力上的思維能力較為欠缺[5]。
三、“以賽促教”對高職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一)檢驗高職院校的培養成果
“以賽促教”就是以參加比賽的方式促進教學,而比賽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實際學習成果,更能發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以往的舞蹈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集體展示作為主要考核方式,而這種的考核方式較單一,也無法全面發掘學生的多面性[6]。參加舞蹈比賽,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參賽作品的排練中也會更多地投入和自覺地練習。而比賽,學生的競爭對手不再拘泥于本校,評委也不僅僅是熟悉的老師,因此學生在比賽中獲得的最終成績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綜合能力,也客觀公正地反映出高職院校的培養成果。
(二)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明確
“以賽促教”使得高職院校舞蹈表演的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更為明確,在該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舞蹈表演能力、舞蹈技術技巧及舞蹈創編的能力,不僅目標清晰明確、方向感十足,而且教學內容也更加具有實踐性,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經驗積累[7]。
(三)提高高職學校的競爭實力
現階段,我國的藝術類院校層出不窮,舞蹈表演方面的院校更是數不勝數,高職院校作為專科院校本身實力還是低于大型本科院校的,因此,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也一直處于弱勢,而在“以賽促教”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戰功赫赫”、勛章無數,而且學生扎實的舞蹈表演功底和創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無形之中為學校提高了競爭實力[8]。
四、“以賽促教”在高職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創新
(一)創新教學內容,完善培養方案
在傳統的高職院校舞蹈表演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舞蹈表演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傳授學生表演技巧、夯實學生舞蹈功力的教學為主,因此,學生在比賽時常常覺得與平時所學還存在著差異,“以賽促教”則是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賽事,感受最真實的實踐平臺,在比賽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而且還能夠學習到其他優秀參賽者的閃光點,并運用到自己身上[9]。與此同時,比賽中常常除了表演技能賽項還有編創賽項,也就促進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創編教學,培養學生創編舞蹈的能力,對音樂和節奏的把握能力,另外還能通過比賽培養學生能夠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平常心,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等。可見,“以賽促教”改革創新了教學內容,使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變得更加完善。
(二)師生共同參與,雙向提升能力
“以賽促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同時還能優化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可以與其他同領域的優秀學者進行切磋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其次學生比賽的獲獎情況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成績評定,學生在比賽中獲取優異成績,教師也能獲得相應的物質獎勵或是在評獎評優中被優先考慮,這樣的肯定無疑也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自覺性,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五、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需要不斷思考與完善。高職舞蹈表演專業注重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以賽促教”的方式則能夠最大限度地凸顯出教學的實踐性,教師通過讓學生參加各種規模舞蹈比賽和展演,不僅能夠有效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更能促進學生通過比賽不斷完善專業能力,并能夠讓學生積累比賽經驗鍛煉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成為該領域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代春洋.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促進教學改革實證研究 ——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為例[J].戲劇之家,2018(7):218.
[2]王欽.“賽訓合一”與“素質教育”研究——芻議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舞蹈課新模式[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6):169-170..
[3]劉嘉.試論“以賽促教”培養高職舞蹈表演人才[J].神州(中旬刊),2016(5).
[4]韓磊,莫非.“以賽促教”高職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1(4):69-74.
[5]王琳靄.淺析海南高職院校舞蹈教育對保護黎、苗民族舞蹈的問題及對策[J].藝術評鑒,2019(8):138-139.
[6]尚宜佳.關于高職舞蹈教學的思考——談舞蹈語言、舞蹈形象及舞蹈意境[J].青春歲月,2018(20):267.
[7]馬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學對河北民間舞蹈產業化發展導向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9(8).
[8]羅霞.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編創能力的策略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5):215.
[9]張曉芮.舞蹈教學中”課堂”與”舞臺”——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1):219.
作者簡介:吳淑丹(1981-),女,海南人,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