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木首飾不像珠寶玉石那樣顏色豐富、炫目艷麗、璀璨光亮,紅木首飾自然優雅、色澤沉穩,與銀的金屬光澤搭配更顯其自然形態優美。紅木與銀無論在材質對比還是氣質屬性方面都有很高的契合度,在制作工藝方面也比較豐富多樣。
【關鍵詞】紅木首飾;銀;工藝研究
【中圖分類號】TS946.3 【文獻標識碼】A
一、紅木與純銀的材質搭配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紅木首飾,都更傾向于用銀來跟紅木搭配,提亮深沉的紅木的質感。銀是傳統首飾材料之一,銀的亞金屬光澤與木頭質樸、無華的質感可以形成強烈的對比。紅木與銀結合的首飾,經過合理的塊面設計,它們會更突出首飾的內涵意境,可由內而外、自然而然地散發中國古典的雍容富貴之美。紅木與銀的搭配因材質的對比古色古香,散發出現代時尚高雅的魅力。
在設計實踐中,作者設計了一組《素縷》就是采用銀與木的材料上搭配的嘗試。將紅酸枝作為普通的寶石材料來對待,將其設計制作成簡單的包鑲款式,這種材料的搭配更多的是突出了紅木本身的顏色和自然紋路,大面積的酸枝木暗雅的木色與小部分銀的金屬光澤的對比。
作品《變與不變》設計靈感來源于對立方體的穩定、周全的特性的表達,立方體六面等大,希望人在做事時也能像立方體一樣,眼觀八方六路,做事四平八穩,面面俱到。但是人不可能做到這樣,總是在變與不變之間轉化,無論如何轉變方向,都有不變的是四平八穩的心態。此作品用到鑲嵌工藝為釘鑲,在銀三角內部有一根銀絲,在立方體的角上鉆出相應粗細的眼,用膠水將其牢固地連接在一起。
二、紅木嵌銀絲的工藝
紅木嵌銀的工藝創始于清代道光年間的山東濰坊,主要借鑒于古時的錯金銀工藝,姚功甫成功試驗將金銀絲嵌入紅木器件上,而后成為一個十分獨特的工藝品門類——山東濰坊嵌銀絲工藝。山東濰坊嵌銀絲工藝是在紅木家具及器物上精心嵌入金銀絲構成的圖案,要經過設計圖稿、木工雕刻、拔絲、嵌絲、上漆等工序。用暗紅、烏黑色的木材上襯托出明亮的金銀絲圖案,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效果。這些金銀絲組成的圖案類似于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白描,圖案精致典雅,紋路清晰,疏密有致。
在現代紅木嵌銀絲工藝也用在首飾的制作上,有紅木珠嵌銀絲、紅木牌鑲嵌銀絲等紅木首飾。這些首飾的特點造型簡單,主要用線條來裝飾。為了學習、了解這項技能,作者在上海木文化博物館里嘗試了木嵌銀絲的技術。非常遺憾的是他們只教授如何將銀絲嵌入木槽中,并沒有說明如何開槽。據了解是用激光雕刻機在準備好的紅木牌上刻槽的。
三、數控雕刻在紅木首飾中的應用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現在很多行業都會用到數控雕刻,像廣告牌的制作、石材的雕刻、玻璃的雕刻、金屬、亞克力等浮雕、平雕和鏤空雕刻等。數控雕刻系統集掃描、編輯、排版、雕刻諸功能于一體,能方便快捷地在各種材料(如金屬鋁、銅、鋼、不銹鋼、有機玻璃板、PVC板、ABS板、PCB板、多層板、雙色板、Pr薄膜、光導板、紅木、柚木等硬質木材、大理石、漢白玉等石材、電極石墨等)上雕刻出逼真、精致、耐久的二維圖形、文字及三維立體浮雕。
數控雕刻機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對于數控雕刻紅木來說主要是繪制CAD圖紙,然后將圖紙輸入到雕刻機控制中,再由控制器發出信號中,控制雕刻機主機生成x、y、z三個方向的雕刻走刀路徑。不同的加工材質配置不同的刀具,對固定于雕刻機工作臺上的材料進行切削,可雕刻平面或立體的浮雕圖形及文字。
此次設計的作品《翩翩》就是利用這樣的數控雕刻機制作的,首先繪制數據圖紙,將數據圖輸入雕刻機,分別雕刻銀和紅木,然后將雕刻好的銀與紅木連接起來做成首飾。
四、紅木與銀材料自然形態的表達
人類遭受環境污染迫害日趨嚴重,回歸自然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棄城投鄉的人逐漸增多。城市里的人定期去風景旅游區感受自然、親近自然,向自然訴說生活中的種種不快。而自然界是包容一切的。所以人類對于自然形態的物件就有特別的親近感,那些不愿意棄城的人們為了需求內心的平靜安穩,平時在生活中喜歡搭配一下具有自然形態的物件。蘇州園林中的太湖石就是為了給不能隨便外出的太太、小姐們欣賞的自然形態的物件。由此設計一組《木與自然》主體來源于太湖石的造型,將自然形態中的特征轉化為設計語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重視,珍惜合理利用珍貴的紅木材料也是重要的環境保護內容。
此組作品《木與自然》用到的制作工藝是雕蠟制作太湖石的形象,再用失蠟澆鑄法將蠟模轉化成銀模,對銀質胎體進行銼修打磨拋光,再將太湖石與銀連接在一起。此作品在掛繩上也有創新,黑色的吊繩采用黑色真絲緞面料。制作成繩,再做盤扣的、縫扣鼻的方法制作而成。這種真絲緞料的吊繩比皮繩、橡膠繩給人帶來的佩戴舒適度是不同的。
五、自然本色銀與本色崖柏片的結合方式
此組作品采用崖柏片與銀結合制作首飾,制作工藝并不復雜,主要想表達的是銀總是被做成銀光閃閃的樣子,很多人并不知道銀本身是什么樣的,尤其是在銀融化的過程中會有怎樣的形態和表面肌理,偶然的熔銀中發現這非常有意思,就實驗中做了此組作品。由此也可以聯想到人活著,有人為了各自利益做著各自有意無意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看開一切,歸于平淡,回歸本真。
紅木與銀制作工藝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結合方式,比較適合市場化生產的結合方式有紅木鑲嵌銀、紅木鑲嵌銀絲、銀包鑲紅木,采用數控雕刻機輔助制作工藝的研究、直白的材料對比的形式還不能被人們所認可。用現代設計手段可以設計出自然、時尚的創意紅木銀首飾。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科技發展迅速,網絡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使人類遠離大自然,被惡劣環境所影響。這些因素造成人們心底向往自然,想回歸自然,但又迷戀城市的色彩斑斕。為了平衡心底的欲望,城市的人們對生活中的自然味、原生態的東西格外傾心。原生態的紅木首飾作為一種品位來佩戴,更加注重的是符合現代人追求個性化、情感化、自然風的需求。
由于作者自身能力與藝術水平非常有限,加之紅木與銀首飾文化所涵蓋的學科體系較廣,相關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所以本文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還存在需要深入考究和完善的地方,在工藝制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實踐經驗的積累總結。
參考文獻:
[1]楊筱靜.紅木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5.
[2]袁軍平,陳德東,馬春宇,薄海端.流行飾品材料及生產工藝[J].新課程研究,2014(4).
[3]鄒寧馨,伏永和,高偉.現代首飾工藝與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4]于大川.珠寶首飾設計與加工曲].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
[5]鄭靜.現代首飾藝術[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
[6]徐植.貴金屬材料與首飾制作[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4).
[7]部晴,余艷.世界經典首飾設計[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4).
作者簡介:陳福玲 (1982-),女,漢族,河北省衡水人,大學本科,職務:教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珠寶首飾設計、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