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俄語心理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語言意識是由于它能夠反映不同民族語言、思想和文化的獨特性。“圓”作為一種形狀,不僅具有哲學和美學價值,更蘊含著博大的精神和生命的品格,它可以體現和諧、兼容、完美的美感,并具有活潑流暢的精神。本文借助俄羅斯心理語言學自由聯想實驗研究方法,對中俄兩國大學生”圓”和“круглый”的聯想場進行對比研究,旨在揭示漢俄語言意識、民族思維及語言定型等異同。
【關鍵詞】圓;語言意識;自由聯想實驗;民族文化特點
【中圖分類號】H613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意識是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研究重點,它反映“人的內在世界、意識、觀念、思想同其外部表達語言的形式相互交叉、滲透的關系,是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特點的工具。通過語言意識的對比研究能夠反映民族文化特點及人們的內在世界,即各民族是如何認知世界、對待世界的”。“圓”是表示形狀的性質形容詞,通過對它的研究可以直觀地看出中俄文化、思維、語言定型等方面的異同在語言意識中的體現。
一、語言意識
在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發展過程中,語言意識一直是其研究的熱門話題。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創始人萊昂杰夫指出德國語言學家洪寶特首先提出了語言意識這一術語。他還認為,語言創造了一種民族語言意識,并遵循人類意識的規律。
俄羅斯語言學家對語言意識的研究不同于歐洲和美國學者。加利佩林和其他學者關注外語教學中的語言意識問題。俄心理語言學的研究特征之一是“語言意識”的研究。近年來,許多心理語言學論壇以語言意識相關議題展開討論。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現在,對語言意識相關問題的研究從未停止過,這表明語言意識在俄心理語言學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塔拉索夫認為語言意識是一種意識形象,通過單獨的詞匯、短語、成語、語篇、聯想場和知識的聯想詞庫來表現。聯想場和聯想詞庫能夠模式化口頭記憶和語言承載者的語言意識。我們認同此觀點,并以此為理論基礎展開研究。
二、漢俄“圓/круглый”的自由聯想實驗
(一)實驗的目的及假設
實驗目的:揭示兩種語言文化背后的認知差異,探討中俄民族間的思維、心理、文化及語言定型。實驗假設:中國大學生“圓”與俄羅斯大學生“круглый”的聯想場內容、聯想方式有同有異,差異之處即語言意識的不同。
(二)受試
本研究以中俄兩國在校大學生為受試主體,漢語實驗受試來自高校各專業在校大學生,共500人。俄語“круглый”的聯想場是依據《俄語聯想詞典》的數據。
(三)實驗方法與過程
實驗采用自由聯想實驗法,通過在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和網絡上在發放、填寫問卷的方式來實現。問卷說明處向被試清晰地呈現出實驗目的、要求、具體做法等。受試根據問卷中所給的漢語刺激詞“圓”,寫出頭腦中最先聯想到的漢語反應詞。我們此次實驗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85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7%。
(四)實驗結果
我們參照俄羅斯科學院出版的《俄聯想詞典》里的方式,即每一個刺激詞都對應著一個實驗后所獲得的反應詞聯想場(見表1)。表2為《俄語聯想詞典》中“круглый”的聯想場。
三、實驗結果分析
(一)漢俄聯想場聯想方式分析
根據以往系列的研究,漢語和俄語聯想方式的差異在于:漢語聯想場中以聚合聯想方式為主,而俄語則以組合聯想方式為主。在漢語聯想場中,出現的“圓圈、團圓、圓滑”等反應詞與漢語語言定型有關,屬于漢語特有的構詞聯想方式。俄語聯想場中的反應詞與以往的研究相符,主要以組合聯想為主。
(二)漢俄聯想場內容分析
1.漢語聯想場分析
聯想場中的反應詞“圓滿、圓潤、完美”等寓意美好的詞,說明中國大學生對“圓”能夠產生積極正面的聯想。我們認為有以下原因:(1)“圓”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象征符號,蘊含圓滿、和諧之意。我國倡導和諧社會、和諧家庭,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其實質是一種尚“圓”的思維;(2)我們的傳統節日,如中秋節、元宵節和春節等,家人、親戚或朋友團圓在一起是節日的象征。反應詞“圓月、月餅、湯圓”等,是中國人重視傳統節日、注重團圓的映射;(3)儒家文化強調的“仁”表示人與人的和諧關系,講究“圓滑”,即為人處世各方面都做得很周到。一般“圓滑”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方式,這也體現了“圓”中所包含的“和諧”的意思。
從整個聯想場看,根據“圓”產生的構詞聯想偏多,這是由于漢語作為孤立語的特點所致,這種現象在我們以往的研究中表現并不明顯,而隨著研究的擴展這種現象會越來越顯著,故我們應該關注漢語的特點,在了解母語的基礎上進行不同語言的對比分析。
2.俄語聯想場分析
反應詞“год(年)”頻率較高。詞組“круглый год”表示“整年”的意思。我們認為產生該聯想的原因是根據“круглый/圓”的原型意義,產生了表示“整的、按整算數的”隱喻意義,這是由于“圓”相對其他形狀都更具完整性。顯然,“完整”這一意義表現為由空間域映射到數量域,所以會產生“круглыйгод”表示“整年”的這種聯想。此外,俄羅斯人認為四季的更替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因此,通過“круглый”聯想到“год”與俄羅斯獨特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及看待問題的角度密切相關,表明俄羅斯人善于觀察自然事物,賦予詞語豐富的內涵。
俄語聯想場內,出現多個表示傻瓜/白癡的詞:дурак(傻瓜),идиот(白癡)等。我們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與以“круглый/圓”的原型產生的另一隱喻意義“十足的、完全的、”有關。“круглый/圓”表示“空間的完整、不缺少”。這里轉指“十足的、十分的”的意思,是空間域映射到程度域的表現。此處的“круглый/圓”相當于“абсолютный(絕對的)”,“совершенный(完全的)”的近義詞。受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維特點的影響,俄羅斯人認為圓圈是一條封閉的線,繞著圈子走,這意味著人們總是回到原點,總是走同樣的路、犯同樣的錯誤。用來指不會變通的人——круглыйдурак(十足的傻瓜)。
從整個聯想場看,反應詞大部分都屬于組合聯想,這與我們選擇的刺激詞詞性有關,同時與民族思維密和語言定型密切相關。
3.漢俄聯想內容對比
共同之處:中俄聯想場的刺激詞中均出現與生活息息相關且自然屬性為“圓/круглый”的事物,包括形態和本質上的相似,體現了語言文化存在相通之處,所以不同民族間雖然語言不同,但仍然可以進行交流和溝通。
差異之處:漢語聯想場中呈現了中國大學生對“圓”非常積極的聯想,而俄語聯想場中則不明顯;俄語聯想場中出現的高頻反應詞дурак(傻瓜),идиот(白癡),болван(笨蛋)等,漢語中則沒有此類型聯想,這與民族間的歷史、文化、思維及語言定型有關。
四、結語
本研究以俄羅斯語言意識理論為基礎,運用自由聯想實驗方法對中俄大學生“圓/круглый”的聯想場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表明兩民族對于“圓/круглый”的認識有相同之處,但差異更明顯。其原因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對“圓”的崇尚,認為“圓”寓意美好、和諧,而俄羅斯民族則傾向于從“圓”物理特征的角度進行聯想。
參考文獻:
[1]Лурия А.Р. Язык и сознание[M].М.:1979:15-17.
[2]盧明森.思維奧秘探索——思維學導引[M].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4:257.
[3]馬慶株.多重定名結構中形容詞的類別和次序[J].中國語文,1995(2).
[4]許高渝,趙秋野.俄羅斯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62).
[5]趙光武主編.思維科學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305.
[6]趙秋野.俄羅斯哲學家施別特對洪堡特語言意識觀的闡釋[J].俄羅斯文藝,2012(2).
[7]趙秋野,黃天德.從的語言意識內容結構看俄羅斯人的語言哲學觀[J].外語學刊,2013(4):78-82.
作者簡介:姚久員(1993-),女,漢族,籍貫:黑龍江省克山縣,學歷:碩士在讀,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研究方向:心理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