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偉民 季盈盈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19日,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了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第16個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
文件提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因此與往年不同,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比如,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等。中國鄉村之聲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解讀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
首先,張宏宇介紹,2018年我國“三農”事業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是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各項工作的基礎。
張宏宇: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相關信息在2018年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已經有所披露,還是圍繞著農業農村農民,主題是“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中央對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高度關注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份,所以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意義非常重大。
2018年農業農村方方面面取得的成效是非常巨大的。
從農業角度看,第一,2018年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繼續實現豐收,糧食生產總量繼續維持在6億噸水平以上,支撐著其他行業的發展,很好的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與此同時,其他農產品總量供給都非常充裕。
第二,農業的發展質量在不斷優化: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的農產品滿足了城鄉億萬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要,同時一二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第四,綠色發展深入人心。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統工程扎實推進,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牧則牧,進步非常明顯。
從農民角度看,第一,2018年最大的成就是解決了1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這為到2020年解決全部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從農村角度看,第一,人居環境治理效果非常明顯。鄉風文明、鄉村治理都有非常明顯的進步。
第二,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達到37%。各種各樣的新型經營主體健康成長,家庭農場、合作社、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都非常迅速,而且健康可持續,在組織農民、提高農民知識技能、富裕農民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8年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就也很巨大,農村經營性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全面推進,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供了有效保障。
所以2018年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成就是巨大的。這為2019年的農業農村發展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紅宇認為,要準確把握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實質,就要首先理解“優先”二字。可以說,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所有工作,圍繞的都是“優先”二字。
張宏宇: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實現優先發展。所以理解把握文件的精神實質,就是在“優先”上做文章。事實上,鄉村振興戰略本身就提出要優先發展。在總書記的講話里,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里,都強調了鄉村振興的四個優先: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
一月一晃就過去了,我建立了七八家新業務關系。我發現這段時間訂單挺多,客戶沒以前那么難找了。我沒有意識到這是回光反照現象,是蕭條前的繁榮,是金融危機的前夜。深圳是個信息快達的城市,與國際市場緊密相聯,雖然金融風暴還沒有正式刮來,但包括大發廠在內的許多拋光廠像一只聞到腥味的貓,紛紛開始謀求新的出路了。暫時受了同行冷落的拋光市場不合時宜地出現了繁榮假象。等我后來發現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時候,已經悔之晚矣。
怎樣實現優先?我認為要在理念上、體制上、政策上,包括改革舉措上做大文章。在農業農村農民三大方面都要有所作為:
在農業方面,第一項工作仍然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只有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才有方方面面的回旋余地,近些年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極為重要。
第二是要繼續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延長農業產業鏈,保障供給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四個方面都要有所作為,確保農業發展質量,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三是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以此作為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在農業內部就業的根本途徑。
第四是加快綠色發展。在確保糧食總量供給的前提下,從源頭減少化肥農藥投入,在產后推動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的資源化利用。
在農民方面,要聚焦精準脫貧。2018年我國解決了1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2019年如果再減少1000萬,2020年的壓力就減小了,這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在保障這項工作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再次縮小,這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非常重要。
在農村方面,要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著力解決農村廁所、垃圾和面源污染問題。在此前提下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鄉村道路修建,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農村危房改造問題、互聯網進村入戶問題也都要引起高度重視。農村公共服務在農民教育,醫療救助,社會保障網絡覆蓋等方面,需要有所作為。要推進自治、法治、德治,完善鄉村治理結構,要下大力氣、苦功夫。
張紅宇說,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很重。要完成好這些任務,需要組織、政策、人才三方面的保障。
張宏宇:怎樣完成好這些任務?需要在組織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方面做文章。
組織保障方面,中央反復要求鄉村振興是一把手工程,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讓鄉村振興成為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的大事,要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改革的進度和效果也要落實到人。確保鄉村振興落到實處,確保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
政策保障方面,要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在土地制度、經營制度、產權制度,包括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的構建和完善方面下功夫。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要求,2018到2022年鄉村振興需要投入7萬億元資金。要通過政府行為的調整,帶動社會資本投向鄉村,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人才保障方面,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人才是根本。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是對各級干部的基本要求。同時,要培養造就一批愛農業、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讓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2019年的“三農”工作任務很艱巨,只有把方方面面的要求落到實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目標才可以實現,才能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