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 俏
黑龍江省作為大豆主產區,在進口大豆的沖擊下,總產量、面積連年下降。雖然近兩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種植面積和產量有所恢復,但也僅為歷史極值的半數左右。為此,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楊寶龍提出《著力將龍江大豆打造成“支柱產業”的支柱 端穩中國“金”飯碗》的提案。
大豆是優質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大豆加工的主產品豆粕是重要的飼料原料,豆油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脂。大豆還含有異黃酮、卵磷脂、皂苷、可溶性纖維等,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2017年全球大豆總產量約3.5億噸,其中6200萬噸為非轉基因大豆,占18%。中國是非轉基因大豆產量最多的國家,占比超過23%,非轉基因大豆符合人們對天然、健康糧油食品的消費需求,而世界其他大豆主產國已因轉基因大豆的侵蝕,增長乏力,這更突顯了中國大豆在世界大豆市場上的重要地位。中國大豆看東北,東北大豆看龍江。黑龍江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也是全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加工區,其重要的生產意義和加工價值無可替代。因此,發展“龍江大豆”產業關乎中國的糧食與營養安全、耕地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等重大戰略問題。因此,楊寶龍建議,“省委省政府以龍江大豆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戰略要求的重要抓手,以把黑龍江打造成為國家大豆產業戰略基地,把大豆產業發展成為農業戰略產業中的明星為目標,努力把大豆打造成龍江農業的黃金名片,成為我省食品支柱產業中的支柱,端穩中國糧食的'金'飯碗。”
龍江大豆產業的振興與發展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議從提升龍江農業現代化水平、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和規范市場秩序三個方面入手,推動龍江大豆產業發展。
(一)謹記總書記囑托,為龍江農業插上科技和金融的翅膀,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大豆產業效益和消解風險的能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期貨+保險”模式,建立職業農民培訓系統,提升農民科學種田,以及應用期貨、保險等現代金融工具規避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推動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型。
(二)全面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支持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推廣“雙控一服務”模式,提升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和精準化水平;并實行專品種種植、收獲、儲存、運輸,提高大豆與市場的對接程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生產效益。鼓勵企業開展科技攻關,提升自主知識產權能力,調優產品結構,開發綠色優質、營養健康的大豆制品。支持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糧油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追溯體系,提升龍江大豆制品的市場聲譽和信譽度。充分利用大型企業商業庫存承擔國家儲備任務,使國家儲備與商業庫存動態結合。設立北豆南運補貼,使龍江大豆在價格上與進口大豆持平,實現在全國市場上同場競技。設立大豆“走出去”支持基金,以北大荒集團等大豆龍頭企業為主體,全面推動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農業的深度合作,提升非美國家對我國糧食的供給能力,增強海外糧食保障能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我國農產品供給保障大基地。
(三)全方位構建大豆產業鏈條的市場秩序,打擊各類違法行為。一是凈化生資市場,堅決打擊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等。二是嚴厲打擊以“轉基因”大豆冒充“非轉基因”大豆,致使轉基因大豆流入食品領域的違法行為。三是嚴格商標注冊管理,依法嚴懲盜用、冒用商標等違法行為,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塑造全國性品牌,提升龍江大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