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國
去年以來,美國、歐盟和加拿大等成員先后就國際貿易組織(WTO)改革問題發表書面意見,表達立場主張,我國商務部不久前也發表針對WTO改革的三大原則和五項主張。醞釀已久的WTO改革正在啟動。
1995年成立后,WTO獨特的工作機制和以規則為基礎的約束機制成功開創了國際貿易的治理模式。但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經濟貿易競爭格局變化,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上升,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主要貿易大國針對21世紀新規則的博弈日益凸顯,導致國際多邊貿易規則受到沖擊,WTO正常運行機制也遭到破壞。
導致多邊貿易體制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內部職能看,首先是多哈發展回合談判被無限期拖延遲滯,導致WTO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談判功能難以發揮作用。同時上訴機構法官缺失,工作面臨癱瘓。
其次是貿易政策審議機制形同虛設。貿易政策審議機制一直是WTO核心功能之一,與爭端解決機制和貿易談判一起并稱WTO三大支柱。為遏制貿易保護主義,WTO的前身關貿總協定從第七輪談判開始,就嘗試加強對締約方貿易政策的監督,并逐步建立對多邊貿易政策的審議機制。目前審議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審議機制與WTO其他功能脫節,難以發揮有效約束職能,且審議結果不具有強制性;二是成員通報表現不佳,削弱了審議效果;三是對主要貿易大國的審議難以發揮約束作用。
除內部運行機制的問題外,來自外部的挑戰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眾多區域貿易協定的存在對WTO多邊貿易規則形成新的挑戰。美國企圖繞開WTO多邊體制,在區域合作層面推進新的規則和標準,將自貿協定視作推行國際經貿新規則的試驗田,企圖打造21世紀貿易協定的新模板,占據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這些新規則和新標準的規范內容從貿易政策延伸到產業政策,環境標準、勞工標準,規范領域從邊境措施延續到邊境后,遠遠超出傳統貿易協定的范疇,從而對國際多邊貿易規則形成嚴重挑戰。
二是美國長期以來奉行的單邊主義政策對WTO規則形成嚴重沖擊和破壞,例如美國隨意引用WTO保障措施條款,以美國國內1962年貿易法和1974年貿易法為依據,強行對鋼材和鋁制品加征關稅以及對中國開展301調查等行為,都是明顯違背WTO多邊貿易規則做法的,這種行為完全背離了WTO多邊貿易規則及爭端解決機制的要求。如不及時加以糾正,國際多邊貿易規則的嚴肅性將遭到徹底破壞。
當前WTO改革面臨的改革形勢和矛盾極其復雜,其中所討論的議題涉及多個領域,如如何鞏固加強WTO職能,維護多邊貿易組織的作用,特別是如何完善上訴機構的職能和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差別優惠待遇爭議;透明度原則和通報機制的要求;產業政策和補貼的規范使用;國企競爭政策問題等。
對我國來說,WTO改革是一場復雜艱巨的多邊博弈,任重道遠。我們需要明確哪些是與我利益攸關的,甚至哪些關鍵點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底線,哪些是可以體現靈活性的,盡快組織專業團隊,加強對重大問題的研討并做好各種預案,一方面要警惕WTO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同時發揮中國的智慧和影響力,以WTO改革等契機為我國開辟更加良好和可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
在此過程中還要高度重視WTO改革的輿論宣傳工作。這很重要,美國明明是WTO規則的破壞者,但它經常在國際場合顛倒黑白地把自己說成受害者,轉過頭來不斷批評和指責中國是規則破壞者,并將改革矛頭指向中國,同時不斷試圖拉攏它的主要貿易伙伴以結成同盟。對此我們應當予以堅決反擊,向全世界闡明WTO及其改革之所以面臨艱難困境的真實原因,充分揭露美國在改革問題上的狹隘意圖。針對WTO改革的宣傳要注意好兩方面:一是針對改革議題的輿論宣傳,如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如何約束個別貿易大國的單邊主義行為,為什么要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差別優惠待遇,為什么要維護最惠國待遇原則等;二是針對WTO的改革議題及改革方向一旦有了傾向性意見,我們一定要做好早期宣傳,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WTO改革的談判,也有利于推動國內市場化改革。
妥善推動WTO改革對中國在當前形勢下深化改革開放意義重大,同時也符合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和在國際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的需要。要將推進WTO改革與深化國內改革開放密切聯系起來,明確符合國家長遠利益的改革重點和節點,真正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動力。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在把握好大勢的背景下,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國內改革開放的方向和目標,通過加快深化國內改革才能更主動地為推進WTO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環境,并使我國在新一輪國際多邊規則博弈中處于主動。▲(作者是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環球時報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