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佳麗
今年以來,東安各莊鎮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主線,以“兩個規范化建設”為支撐,不斷強化黨性教育,夯實黨建工作基礎,促進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互動發展。
一、凝聚共識,擰緊思想“總開關”
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全黨步調一致的前提。為抓好思想教育這個根本,東安各莊鎮堅持三種學習模式,擰緊鎮村干部思想“總開關”。
一是共同參與“集中學”。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后組織開展“周五學習大講堂”、“每周知識點搶答賽”、“包村干部為村黨員講黨課”等一系列固定活動,人人有參與,周周有安排,月月有計劃,讓黨員和黨員干部在學習、交流和競賽中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二是制作口袋書“提醒學”。考慮到農村干部偏老齡化、基層工作復雜多樣,導致知識點容易忘記的現實情況,該鎮抽調專人、購買專業設備,每周提煉習近平系列講話內容制作成類似名片大小的知識點卡片,裝進可以隨身攜帶的卡包中,方便在閑暇時間或者記憶模糊時學習,鞏固記憶,增強學習的靈活性。
三是利用平臺“賽著學”。依托內容豐富多彩的“學習強國”新媒體學習平臺,將機關干部、村干部、村黨員劃分為三個梯隊,每天通報學習進度,每周張榜公布學習排名,每月評選“學習之星”給予獎勵,激發黨員學習積極性,持續掀起學習熱潮。
二、健全機制,從嚴管好“責任田”
黨建工作無止境,干部管理無終點,推行規范化建設既是管言行的“紅綠燈”,又是干事創業的“斑馬線”。通過健全干部管理、責任落實、責任追究三大機制,形成干事創業、知規守矩的良性“閉合回路”。
一是健全民主監督機制,管好干部的“權”。規范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施程序,建立完善村級重大事項報告、村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監督等管理制度。全鎮統一規定村建設工程、各種發包項目、村組干部調整變動和重大開支等都必須經村兩委、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集體討論通過,打造村級陽光黨務,深入推進四議一行兩公開制度貫徹實施。
二是健全績效考核機制,管好干部的“績”。制定村干部量化標準考核辦法,并設置獎懲加減分項和對應的獎懲措施,獎優罰劣,提升村干部爭先意識。
三是健全財務管理機制,管好村里的“賬”。制定集中招投標工作管理規定和農村集體資金資產管理辦法,規定各村必須嚴格建立規范的財務賬目,實行“五個統一”財務核算和資金、賬目“雙代管”制度。
四是健全責任追究機制,提升干部的“能”。制度管理要確保“嚴”,有制度就要有相應的執行力度。通過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實施有責必查、失責必問、實名通報等多種措施,隨時通報工作履職不到位、違反政治紀律、規章制度情況,推動壓力傳導、責任落實。
三、強基固本,“軟服務”畫出同心圓
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在基層,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是關鍵。
一是完善服務群眾平臺。圍繞“硬件過硬、軟件規范、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目標要求,打造集黨務、政務、便民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服務群眾、融洽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供了堅強戰斗堡壘。
二是搭建人才服務平臺。以吸引人才服務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實施“鳳還巢”計劃和搭建校企“產學研”交流合作平臺。
三是培養服務群眾的后備力量。為提高黨員發展質量,更好地服務群眾,該鎮嚴把標準、培訓和審查三道關,推薦黨員發展對象23名,向黨組織輸送了新鮮血液。
四、助推發展,“強引擎”激發新活力
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建設的有力支撐和保障。該鎮積極推行“黨建+”模式,堅持“圍繞黨建抓發展,抓好黨建促發展”,突出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按照“產業優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理念,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成商家林村大棚葡萄基地、三山院村藍莓基地、樊各莊村苗圃基地、牛蒡種植基地、劉莊戶村綠港現代農業基地和東孟家屯村紀旭現代農業園等特色種植產業,在增強農戶對接市場能力的同時,為周邊農戶提供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了百姓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