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記者》2018年總目錄

2019-01-09 05:20:46
中國記者 2018年12期

每月評論

1-5 集聚“睿實力” 領航新時代 ——2018新聞輿論工作重點的前瞻與建議 本刊特約評論員

2-5 不忘初心 自塑形象 ——從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角度看 本刊特約評論員

3-5 媒體大數據“熱”中的矛盾與前景空間 本刊特約評論員

4-5 努力營造以人民為中心的輿論氛圍 本刊特約評論員

5-5 記者的價值 本刊特約評論員

6-5 在返本開新中堅持真理 ——新時代條件下如何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本刊特約評論員

7-5 更好把握傳播規律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本刊特約評論員

8-5 回歸事實,堅守真相 ——新媒體時代如何拒絕不實信息、樹立好“文風” 本刊特約評論員

9-5 新聞輿論工作的三大突出貢獻 本刊特約評論員

10-5 打好定音鼓 吹響進軍號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 本刊特約評論員

11-5 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 如何將“五個指頭”攥成“一個拳頭” 本刊特約評論員

12-5 提升“四力”強化本領 推出新時代的精品力作 本刊特約評論員

特稿

7-8 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 蔡名照

11-08 堅定“四個意識” 堅持守正創新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8·21”重要講話 何 平

特別策劃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

10-08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更好發揮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主力軍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蔡名照

10-12 以高質量傳播提升中國話語力量 周樹春

10-16 化最大變量為最大增量 讓主流聲音響徹主陣地 雙傳學

10-20 用創新手法展現真實中國 卜 宇

10-24 守正創新 深入推動主力軍深度挺進網絡傳播主陣地 郭 強

10-27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系列重要論述 鍛造新時代廣電隊伍的若干思考 邵曉暉

10-30 著力做好媒體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系列重要論述 楊 穎

特別關注

《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出版的意義及學習領會

1-8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 不斷提升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蔡名照

1-12 以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開創新時代新華社事業新局面 ——“學習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 通訊社”研討會暨2017年新華社新聞學術年會研討綜述 王 會

3-8 《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是怎樣編撰出版的 本刊記者

3-12 立足三個視角,把握四個重點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 孫承斌

3-14 系統梳理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的重要成果 ——讀《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有感 史安斌

4-8 深刻領會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的創新觀點和精神要義 柳昌林

4-11 以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為指導,實現新時期地方黨報轉型發展 ——以《丹東日報》的發展實踐為例 龍慕云

5-8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記協賀信的豐富內涵 陸紹陽

5-1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策略探析 王燦發 陳薈詞

5-14 打牢理論功底,深嗅泥土芳香 ——學習《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有感 劉立綱

5-17 學懂弄通做實 全面提高“四力” ——結合地市報新聞實踐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 蔡志勇 何運林

論壇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媒體思考與實踐

1-16 識大勢 講規矩 重創新:做好新時代黨報工作的思考 謝國明

1-19 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的困難與突破 梁建平

1-22 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將羊晚集團建成現代 傳媒文化集團的幾點思考 劉海陵

1-26 直面社會熱點和公眾關注,切實提升黨報“四力”的方法與路徑探析 陳作平

《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學習解讀

2-43 “新時代”下中國新聞輿論工作者的新任務 ——讀《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有感 程曼麗

2-45 本色、底色、亮色、特色—— 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開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新境界 孫志平 甘 泉

2-49 傾心打造公信力,應對新形勢下的話語挑戰 江作蘇 黃嶺險

2-51 新形勢下地方新聞網站“網絡問政”的創新探索 ——膠東在線“網上民聲”的樣本意義 鄧兆安 孫玲姿 崔景友 宋 君

2-55 2018媒體新年獻詞觀察 ——特點、變化與問題 王歡妮 越明瑞

2-58 《中國紀檢監察報》:以新面貌、 新思路提升專業報核心競爭力 閆 鳴

3-37 擁抱新時代 踐行新思想 更好履行黨報集團職責 管 洪

3-40 從“了解”到“理解”: 拓展中國新聞對外傳播深度廣度的思考 李 燦

3-43 新媒體時代調查報道的困境與出路 李鈞德

3-47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在上海兩會報道中的亮點與創新 傅賢偉

4-43 融合轉型大勢下,新華社探索出哪些供稿服務新模式 儲學軍

4-48 杭報集團:以“蛻”為進,實施新時代智媒體“五四”工程 董 悅

4-50 《新京報》全國兩會報道15年回顧思考 王 悅

4-52 《解放日報》“特稿”:以深度調查報道引導社會心態 林 環

4-55 《中國日報》:適應媒介新格局的國際傳播架構設計與傳播拓展 賀幸輝 柯榮誼 張 宵

5-48 媒體融合轉型的目標與路徑 ——大眾報業集團融合轉型的探索與實踐 梁國典

5-51 《泉州晚報》:在實踐中深刻領會、學習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 葉燕民

5-56 以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為統領 努力將羊晚集團建成新型文化傳播集團 劉海陵

5-60 一部軍旅《那兔》為何“火”遍網絡 ——青少年國防教育宣傳如何有血有肉、過好網絡關 賈啟龍

5-63 從新華社一則“刷屏”報道看如何講好校園故事、中國故事 趙振宇

6-22 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報告 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

6-30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的三個維度 ——從習近平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說起 李 成

6-33 《參考消息》:探索“借嘴說話” 創新輿論引導 陶德言

6-36 “那年,我們21”現象級傳播如何煉成 ——新華社系列融媒報道重點案例剖析及系統性創新思考 張 倩

6-39 新時代地方媒體融合發展的三道歷史性命題 方立明

7-33 把握系統性和時代性特征 全面領會習近平新聞思想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

7-37 習近平新聞思想與中國媒體融合發展新格局 管 洪

7-43 內蒙古日報社:探索深度融合、移動優先的轉型新路 吳海龍 徐 峰

7-47 鄭州日報:以打造精品特刊提升黨報品質 張子明

7-50 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的五個變化 錢黎明

7-54 地市媒體融合轉型跨地域傳播路徑探討 陳 東 李 劍

8-22 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系列重要論述 自覺踐行新時代主流媒體職責使命 ——從云南日報報業集團實踐看主流媒體的擔當作為 徐體義

8-26 步入智能互聯新時代:中國新媒體發展趨勢 唐緒軍 黃楚新 王 丹

8-30 中國稅務報社:構建全媒體矩陣 做稅收權威信源 卜祥來

8-32 精神文明報社:行業報“逆襲”巧借“四力” ——以打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全媒體中心為例 張文藝

8-35 《半月談》: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創新理論宣講的新路徑 ——以50集微視頻《“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為例 孫愛東

9-24 新媒體主導紙媒融合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練蒙蒙 邵 平

9-27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中央編輯部:當好媒體融合的神經中樞 曹蘇寧

9-30 長沙晚報創新主題報道的路徑探索 徐 輝

10-32 變革:數字化社會的媒體智能化發展 劉思揚

10-34 特區生日“融媒爆款”是怎么“特制”的 ——深圳特區報“特區建立38周年”全媒體報道引發刷屏的啟示 周 斌

10-38 融合傳播環境下重大主題報道的創新 ——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系列報道為例 楊 旭

10-41 融合發展:如何讓“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來自上海報業集團融合發展的啟示 張 壘

11-16 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努力譜寫新聞宣傳工作新篇章 張百新

11-20 傳承創新,走出一條富有嶺南特色的羊晚轉型發展之路 劉海陵 雷 鳴

11-24 中國故事,海外記者怎么講? ——《參考消息》涉華精品報道的啟示 陶德言 李 穎

11-27 中國新聞獎首設的 “媒體融合獎項”獲獎作品評析 田曉鳳 張 偉 雷躍捷

11-50 切實履行新時代黨報使命任務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賀信發表一周年 張寶富

12-8 聚焦聚力“四心”要求 唱響主流聲音壯大主流輿論 雙傳學

12-12 聚合“四力” 錘煉鑄就宣傳思想工作精兵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8·21”重要講話 史安斌 胡 宇

12-15 建設自主可控平臺,深入推進媒體融合 ——蘇州廣電打造區域性新型主流媒體的實踐與思考 沈 玲

12-18 內容智庫化 傳播智能化:以大數據為抓手促進都市報融合轉型 王海軍 王衛國

12-23 如何提升主題宣傳的“顏值”與“氣質” ——從新華社報道看如何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吳 晶

封面專題

共同感悟2017新聞傳播的變革與探索

1-30 新聞傳播學者的2017:觀點、事件和人物 劉海明 王雅迪

1-33 2017年媒體版權研究的現狀、問題與趨向 朱鴻軍

1-36 2017新聞傳播活動的10張面孔 ——規范化、智能化與范式創新 李 璐

1-40 2017,新華社《視·覺》繼續深耕 簽約攝影師隊伍聚焦圖片新需求 任正來

1-42 從人工智能到AR世界:2017中國紙媒的融媒探索 ——從《錢江晚報》的改革談起 蔣夢樺

1-45 2018:內容生產的風口與趨向 ——來自“新內容探索者大會”的片斷思考 張 壘

1-49 感受來自地方媒體“廚房”的聲音 ——《荊州日報》“黨報云中央廚房”建設一年來的思考 代志武

1-52 2017:在文化類節目中尋求突破、打造風格的歷程與思考 ——江蘇衛視《閱讀·閱美》如何“打撈”網絡美文,深挖草根故事 周璐璐 王海敬

1-56 一位青年新媒體編輯的2017成長關鍵詞 酒瑞英

這幾年,我和我們所做的調查報道:變革、趨向與問題

2-8 一篇新華社報道是如何產生重大反響的 新華社記者

2-11 新媒體環境下調研報道的議題、方法和形態變革 張志安 陳子亮

2-17 大數據調研體系:調研新手段的探索與運用 ——從新華社江西分社的實踐談起 劉 菁 郭遠明 高皓亮

2-20 穆青調查研究觀及其對新時代新聞工作的啟示 王曉寧

2-24 用新聞調查“笨辦法”和不變的求證精神應對“后真相”時代 ——五人“小”部門四年兩獲中國新聞獎 六年累計采寫近百篇深度調查的感悟 林 培

2-28 北青報的新嘗試:突發事件深度報道的團隊化采寫 宋建華

2-32 全球媒體調查報道創新觀察與發展方向 邱嘉秋

2-35 借用新媒體、新技術做接地氣的調查報道 ——《溫州都市報》調查報道案例解析 潘達源

2-37 “新時代”的調研報道:“變”在哪些方面 賈 娜

2-40 一篇觸動百億產業的調查報道如何寫就 韓 振 柯高陽

面對技術變革,我們還將做什么,想什么,說什么

3-17 “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聞生產和分發平臺—— 新華社“媒體大腦”的主要功能和AI時代的新聞愿景 傅丕毅 徐常亮 陳毅華

3-21 “聊”出來的新聞:國內首款“聊天新聞”APP運作密碼 ——央廣下文客戶端的探索與實踐 梁 偉

3-24 “上游新聞”:優化用戶體驗 “賦能”智慧采編 劉長發 陳 懿

3-26 人工智能:一位科技工作者對傳媒人說…… 鄭海濤

3-29 從傳播方式到形態:人工智能對傳播渠道內涵的改變 張洪忠 石韋穎 韓曉喬

3-33 國際媒體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路徑與未來走向 劉 瀅 蘇慧文

2018,開局之年兩會報道的新變化、新亮點

4-15 書寫新時代萬千氣象凝聚全民族磅礴力量 ——新華社2018年兩會報道全程領跑全面覆蓋 新華社總編室

4-19 立足特區,助力改革開放再出發,凝聚共襄盛會的磅礴輿論力量 ——深圳報業集團2018全國兩會報道回顧與思考 陳 寅

4-23 改進對外傳播 講好中國故事:全國政協委員怎么說 本刊記者 梁益暢

4-27 《中國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播音員海霞——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應把握好四個“度” 本刊記者 梁益暢

4-30 本刊圓桌論壇:全國兩會該如何“提問”? 7位記者分享提問心得 本刊記者

4-36 從2018兩會“爆款”產品看融媒報道的創新與發展趨勢 張 倩

4-41 億級“爆款”短視頻《福氣廣州》是如何打造的 ——從《廣州日報》兩會新媒體報道看融媒內容生產模式變革 田小平 何 超 陳向軍

海南特區30年,傳媒業發展及紀念性報道探析

5-21 高站位精謀劃抓統籌,以高質量新聞宣傳 凝聚起建設美好新海南強大正能量 ——專訪海南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 本刊記者

5-24 南海潮涌聽濤聲 ——新華社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報道實踐與思考 凌廣志 王暉余

5-27 多端發力融合傳播 濃墨書寫海南故事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報道體會與思考 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專題報道組

5-31 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展現地方黨報的新氣象新作為 ——海口日報社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30周年主題報道的探索與思考 張樹廣

5-35 記者,要成為青山綠水的守護人—— 在這里,做了持續30年的生態環境報道 姜恩宇

5-38 海南建省30年傳媒產業發展的實踐探索 卿志軍

5-43 站在歷史的節點,看海南報業的拓荒、瓶頸、裂變 金樂敏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研究的變與不變

6-8 傳媒研究:如何面對“新進者”的沖擊 張濤甫 王智麗

6-11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實務研究創新路徑探析 ——一些傳媒觀察類公號帶來的挑戰及啟示 王 洋 薛金麗 李 延

6-15 讓知識成為社會的知識:新時期新聞學術傳播新渠道及方式創新 吳 飛

6-18 《新京報》媒體觀察公號操作親歷 ——從“新京報傳媒研究”看新形勢下傳媒研究的變化與創新 李 晨

以融合發展推動新聞創新從“文風”問題到職業素養:新聞人才隊伍建設再思考環境輿論監督:方法與策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慶祝改革開放40年:報道理念與路徑聚焦中國新聞獎:優秀新聞作品是這樣煉成的

7-16 新華網智能化編輯部建設路徑探析 田舒斌 郭奔勝 王宇航 劉 冬

7-21 “人工智能”不能替記者做什么 李 俊

7-24 《學習進行時》:深化融合思維用智能化助力領導人報道再上新臺階 周紅軍 王子暉

7-27 人工智能與媒體融合:技術驅動新聞創新 霍 婕 陳昌鳳

7-30 MGC機器生產內容+AI人工智能的化學反應 ——“媒體大腦”在新聞智能生產領域的迭代探索 傅丕毅 陳毅華

8-08 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推動建立新聞行業自律長效機制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開展新聞自律的實踐探索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辦公室

8-11 新媒體時代,如何看待文風問題 崔士鑫

8-15 從“浮夸文風”談加強新聞職業素養教育 王衛明 王 楠

8-17 從廈門大學“馬新班”實踐看高校青年學生馬新觀教育的探索 黃 輝 張錫臻

8-20 真心實意向青年傳授業務 曹仁義

9-08 “記者之筆”如何撼動洞庭湖3萬畝“私家湖泊”? 史衛燕

9-12 中國環境報社:以報道凝聚執法監督、輿論監督、公眾監督的合力 李 瑩

9-15 為何監督,如何監督 ——對黨報環境輿論監督的幾點思考 王亞楠

9-17 如何根據環保輿論開展監督報道 鐘兆盈

9-20 守護好洞庭湖的記憶鄉愁 ——濕地保護報道的點滴感悟 嚴欽海

10-53 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謝新洲 黃 楊

10-57 縣級媒體融合的典型案例 黃楚新 王丹丹

10-61 求實求深求效 探索縣級媒體融合新路 ——江西分宜縣融媒體中心的實踐 李建艷

10-64 移動社交:構建縣級媒體融合新平臺 譚 天

10-68 整合宣傳資源 集聚宣傳效應 ——云南大關縣融媒體發展實踐與啟示 張書權

11-31 圍繞大主題,打好主動仗 ——湖南日報社“慶祝改革開放40年”報道工作擷萃 龔政文

11-33 凝聚強大氣場 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天津日報慶祝改革開放40年報道思路與實踐 王立文

11-37 新華社“國家相冊·改革開放40年系列”創作手記 郝方甲

11-40 創意與創新:三大央媒慶祝改革開放40年報道階段性分析 張 倩

11-43 把握幾個關系,講透幾個重點,做好改革開放40年主題宣傳 涂博文

11-46 黨報的責任擔當 ——寫在改革開放40年之際 張曉紅 王玉風

12-28 腳踏祖國山川大地 寫出最新最美文字 ——從行業媒體獲獎作品說開去 姚 軍

12-30 善用傳播新技術 做好網絡新宣傳 ——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網絡評論、網絡專題作品述評 王君玲 徐 璐

12-34 一臺手機的突圍 ——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柳州融水突圍記》實戰心得 諶貽照

12-37 記者要學會做有心人 ——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我在中國社區矯正的日子”》采寫體會 何百林

12-40 華龍網榮獲兩個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背后的“四有”秘訣 周秋含 張譯文 黃 宇

12-43 “來自巡視一線的報道”:揭秘巡視“利劍”鋒從何出 李志勇 王 珍

學者界面·基金項目課題

1-58 新時期主流媒體注重議程設置有效引導輿論新方案 ——以《重慶日報》“逐夢他鄉重慶人” 人物故事尋訪報道為例 楊清波

1-60 涉恐報道:西方媒體的倫理困境及參考借鑒 武 楠

1-62 新聞實習生與“業務熟手”的悖論與破解 黃曉軍 王山龍

2-61 新時代提升黨報“四力”的意義與方法研究 ——“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十四屆(2017)年會綜述 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

2-65 守望與前行:2017社交媒體影響下的媒介治理 蘇 丹 王 洋 薛金麗

2-68 2017媒體融合發展六個新動向 阮璋瓊

2-70 國外民眾的“一帶一路觀”與中國的傳播策略 徐明華 馮亞凡

2-73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發展戰略與啟示 程 征

2-76 “四個加強”:尋找智能時代新聞傳播教學改革方向 賴明明 楊佳佳

3-50 我國微博發展的現狀、問題與趨勢 黃楚新 刁金星

3-54 Twitter平臺央媒“一帶一路”報道的大數據分析 ——如何打造傳播矩陣 拓展“一帶一路”朋友圈 毛 偉 文智賢

3-59 電視法治節目中女大學生媒介形象的特點、問題與改進 陳麗丹 張曼秋 李淑娟 周香伶

3-64 “千人千面”技術模式下政策類新聞傳播的優化策略 劉 凱

3-66 新媒體環境下,幼師群體報道應客觀公正,而非以偏概全 朱 萍

4-59 從“銳實力”概念演變看國際傳播中的話語權與話語創新 胡 鈺 沈沁怡 既要有“智商”還要有“情商”——

4-62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情境化內容生產 原平方 詹 欣

4-65 “新絲路”大型文化交流項目帶來的 新聞實踐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新途徑 柯 澤 趙哲超 何依爾·博榮 李 榮

5-64 媒介變革背景下傳統電視臺的危機與重新定位 李 宇

5-67 媒體付費閱讀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劉海明 李 琳

5-70 從部分內容平臺看在華外國人的中國故事講述策略 ——以國際數據新聞大賽獲獎作品為例 高碧瑤

5-114 數字時代科普傳播的產品形式與新特點 李慧涵

5-117 國際交互式數據可視化報道新趨勢 ——以國際數據新聞大賽獲獎作品為例 王 晶

6-42 媒體微博運營策略創新及效果分析 ——2017年、2018年人民日報微博全國兩會報道研究 朱智賓 程 征

6-47 新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與實現路徑初探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教育改革探索與實踐 孫 江 王 洋

6-51 從《社會主義“有點潮”》等的熱播看電視理論節目創新發展 楊 晶

6-54 新媒體時代新聞話語特點的變化及新期待 黃 敏

6-56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社會化媒體傳播機制探析 宋 凱 劉葉子

7-57 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學研究的變與不變 ——由新聞行業觀察與研究類公號引發的思考 孫 江 李 婷 楊舒穎

7-60 從強制性規范到倡導性規范:網絡媒體對青少年的責任與擔當 ——以網絡安全法第十三條為中心的考察 庹繼光 蹇 莉

8-38 從譯電科到對外新聞翻譯部:新華社翻譯工作歷史變遷 萬京華 王 會

8-45 從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看高校傳媒人才的培養問題 劉 洪 羅星迪 俞舒悅

8-48 香港報業多元化經營與全媒體戰略的啟示 彭偉步

9-33 人工智能時代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路徑探索 ——封面新聞調研報告 張洪忠 姜文琪 丁 磊

9-37 媒體智能化轉型的切入口:新聞聊天機器人 阮璋瓊

9-40 新時代提升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力的理念與路徑 趙 曦

9-44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出版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及對策研究 徐淑云

9-49 從宜興日報看縣市報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雷 霞

10-44 我國海外企業對外傳播能力建設的現狀與途徑 喻 楊 賴義羨

10-47 從“做人的工作”角度把握時度效 李龍師

10-50 自媒體時代高校新聞教育的模式創新 王一嵐

人與新聞

1-65 在老山,見證生死線上的無悔青春 周 磊

1-66 用心“定格”夢想的歸途 梁 旭

1-68 一位地市報總編輯五年二十多萬字“總編輯手記”的感悟 丁浩宇

1-71 多屆“跑會”資深記者:在第四屆 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感悟“融合”及新特點新生態 劉樂平

1-73 傳統紙媒資深記者如何“玩轉”新媒體、 提升網絡參與度 吳鴻英

1-76 連續九年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秘訣何在 ——一等獎作品《巡視組長——追記李泉新》出臺記 江仲俞 宋海峰 游 靜

1-79 五年“守候”一篇消息 ——第二十屆江蘇新聞獎獲獎作品 《麋鹿回歸大豐30年擁三項世界之最》采寫體會 周湛軍 韓寶貴 王 彥

2-79 泥巴汗水的學問 ——從沙垚《吾土吾民》看新一代傳播學人的 學術追求與取向 李 彬

2-81 新形勢下,重要報道如何高質量“速成” ——幾篇“大稿”的采寫過程與親歷 賈立君

2-84 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報道的背后 王卓倫

2-86 科技記者如何講好故事 ——一篇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采寫體會 劉 莉

2-88 典型“蘭小草”15年追蹤報道紀實 繆 磊

2-90 我和一張“紙”的故事 ——一名新華社記者的調查報道之路 烏夢達

2-91 我在朱日和的17天 陳 曦

3-69 我們的路,我們的夢 高 熹

3-71 優秀新聞人的自我修煉:如何專注而執著地做好一件事 梁發芾

3-74 主流媒體視頻直播新玩法: 全國18家媒體聯合直播《我們的年夜飯》 周 密 蒲 琨

3-77 地方政府大型活動如何借力打造億級傳播量 ——記2017無錫物博會與新華社的深度合作 蔡文煜 馮憑憑

3-80 再“芒”也要讀報: 一名黨報編輯的微信公號運營初體驗 嚴芒芒

3-82 《懷化日報》“百姓故事”:讓“草根人物”成最美新聞主角 向湘龍

4-69 看一名資深文化記者如何“功夫在詩外”,如何寄語“新人” 馬 明

4-72 駐外記者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打開局面 顧時宏

5-72 2018全國兩會:我專訪了楊利偉 王 倩

5-74 “大眼睛”蘇明娟“當選”:獨家新聞發掘記 操鳳琴

5-76 泛媒體時代,尤需做“專才” ——一名“老新聞”走過的由“雜”而“專”之路 侯 軍

5-79 練就一雙“剝洋蔥之手”:五分鐘也能講好人物故事 王志強

5-81 季度薦書:細節即大局 ——從《一流大報不可忽視的細節》看媒體的 糾錯力、制度力和生命力 陳禹安

5-83 《重慶日報》:18年追蹤報道,探索典型傳播新路徑 鄭家艷

6-60 追尋好記者,弘揚真精神 ——品讀《方大曾:遺落與重拾 —— 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再尋之旅》 殷陸君

6-63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記喀布爾“4·30”大爆炸殉職的新聞記者 代 賀

6-66 在這里,每天都要過“武裝到牙齒”的生活 ——新華社記者眼中的阿富汗恐怖襲擊現場 蔣 超

6-67 戰地記者安全防護經驗談 盧樹群

6-70 反恐報道:一名新華社駐外記者眼中的難題與感悟 鄭 斌

6-72 齊魯晚報張剛大篷車:從媒體欄目到社會服務機構 ——一名社區記者的八年探索 張 剛

7-63 從嚴紅楓人物報道看網絡傳播下的新聞初心與守望 楊 昕

7-66 青年教師公派訪學的“個人指南” 文衛華

7-69 一篇稿件推動兩部委發文整治公款存儲“潛規則” ——在扎根基層中發現真問題、作出真貢獻 鄭 良

7-71 奧運會“新聞運行”探密: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 陳 越

8-51 新聞“快餐”時代,如何沉下心來做內容,成為好“工匠” 陳 欣

8-54 專注于內容,探尋媒體人的轉型之路 ——對話“藍媒匯”創始人兼CEO韓輝 王雅迪

8-56 如何在未建交國開展新聞報 道 許 雷

8-58 從一條跨度長達二十二年的新聞看條線記者的深耕 ——以寧波綠洲珠寶行劫案為例 柏建斌

9-52 貴州掛職扶貧,一次最長最深的“扎根” 田朝暉

9-57 我的“慢新聞”時光 ——一名宣傳部長記憶中的記者生涯 張先群

9-60 20多年跟蹤報道“木匠教授”帶來的思考 鞠芝勤 欒玉樹

9-62 一次“特殊”采訪經歷的“特別”收獲 ——記王繼才同志堅守開山島先進事跡首次報道之行 孔祥鑫

9-64 駐站記者要唱好“識金”“搶金”“掘金”三部曲 趙曉勇

9-66 從市縣臺情況看人才流失原因與應對策略 彭培述 郭春賀 康美權

9-68 一位地方報“網絡信息漁夫”的操作感悟 何福安

10-70 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新聞報道中落地生根 ——從連續19天的中俄邊境鄉村調研感受馬新觀集中教育 李鳳雙 管建濤

10-72 如何應對虛假信息和造謠傳謠:案例與對策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媒體誠信建設專題評議會綜述 本刊記者

10-74 傳統報業的全媒體融合:創新傳播形式,更要創建影響 力 ——對話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尹明華 尹明華 張林賀

10-78 一場與采訪對象長達34年的新聞情緣 ——與玉米育種專家李登海重逢的難忘時刻 鄧兆安

10-80 記者是什么?謝謝你,用一生做了回答 ——追記《南湖晚報》副總編輯沈煜威 李舟英

10-83 從祁連山系列調研報道看輿論監督的正向推動力 黃文新

10-86 小切口如何反映大主題 ——小崗村首次分紅新聞特寫的實踐思考 姜 剛 水金辰

11-52 萬隆會議與亞非記協的創建 萬京華 王 會

11-56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新聞文風 ——一位老新聞工作者對文風問題的理論思考 王秋波

12-45 新時代,我們如何做記者? 趙 承

12-47 尋“沼氣報道”作者往事 溯“四向四做”定力之源 惠小勇 蔣作平

12-51 新聞職務作品著作權歸屬的幾點思考 ——從一起最近的案例說起 劉 潔

12-54 版權之爭下的新媒體資產管理 ——從現代快報三年實踐看媒體融合新課題 鄭春平 朱俊駿

12-57 融媒體時代,新聞人如何實現“好師傅帶好徒弟” 張宇強

12-60 ·好記者講好故事·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 劉萬利

12-61 ·好記者講好故事·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張 爍

廣電媒體

2-92 融媒體直播:電視新聞頻道現場直播轉型方向 劉紅明

2-95 地方電視臺:如何突破困局,走得更遠更好 呂 翔

2-97 落實“兩分開”,解地方廣電人才困局 張 麗

2-99 調查類深度報道中出鏡記者的定位思考 雷 瑩

4-104 發揮“精短平快”特色優勢,城市廣播也能占領輿論制高點 劉廣軍 尹 遠

4-106 徐州廣電:以城市公益宣傳提升兩個效益 巴全東

6-90 “一帶一路”廣播傳播中的難點與對策建議 牛 文

6-93 《中國影像方志》傳播核心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的實踐探索 闞兆江

6-95 《國家寶藏》:中國原創電視節目的元素解構及啟示 陳 卓

6-111 中央三臺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發展方向探析 王 玨

8-77 從《讓改革落地生根》看政論片的創新突破 季子華

8-79 個人故事與國家敘事:中國電視紀實節目的“雙重呈現” 涂凌波 崔嘯行

8-82 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文化出海策略 張騰之 溫世君

8-84 地市電視臺新形勢下如何將農村欄目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孫江宇

9-114 以湖南衛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部曲看新聞理念的創新 劉學波 廖雅琴

9-116 廣播融媒體提升傳播力的四個法則 王 紅

10-106 融媒背景下廣播產業發展空間與路徑突破 王春美

10-108 融媒體時代市縣新聞聯動的創優效應 吳峰平

12-104 城市臺文化類節目服務功能的強化策略 林永平

12-106 縣級基層廣播對農節目如何轉型升級 ——以浙江省名優對農欄目 《蘭溪新農村》十年求索歷程為例 徐 瑛

新媒體

1-81 媒體微信公號推送頻次,到底一天幾次合適? 陳成智

1-83 煙臺水母網:“碎片化”下門戶網站 如何走好融合發展之路 牟衛平

1-85 從《長江日報》“早安武漢”看如何 用產品思維打造移動端品牌欄目 蔡傳雄 朱建華

1-88 交匯點:用“四個設計”做好新聞客戶端的用戶管理 孔德信

3-85 從齊魯晚報“智慧社區”看社區新媒體的作用與價值開拓 宋國慶 張 剛

3-88 政務新媒體傳播的困境與破解之道 丁 利

3-91 時政新聞微信標題制作精準化“三式” ——以“宜春發布”微信公眾號為例 辛冬妹

3-93 當下VR新聞制作的缺陷與未來發展 楊 曙

3-95 從濟源日報社新媒體平臺創新看社群運營探索 齊新顏

4-108 從“大小新聞”客戶端看地市報業APP本土化戰略 鄭勇軍

4-110 近期網絡謠言的新變化與應對之策 ——以遼沈地區重點網絡謠言事件為例 王立欣

4-113 用全景技術為平昌冬奧會新媒體報道插上“翅膀” 周繼堅 王妤心泓

4-115 媒體融合中“以端為先”內容打造的困境與出路 趙曉夢

6-98 5000萬級主旋律“爆款”如何煉成 ——從短視頻《戲精女護士》看《晶報》“視頻優先”探索 李鴻文

6-101 巧用新媒體平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濱州醫學院新媒體平臺“E夢園”的探索 王朝榮

7-74 傳統電視媒體介入短視頻傳播的策略探析 ——以嘉興廣電集團實踐為例 楊明松

7-76 短視頻實現健康傳播的“四個要點” 李 陽

7-78 短視頻社交APP的內容分析與倫理困境:以“抖音”為例 焦學振 唐延杰

7-80 湛江日報:20天增長100萬微信粉絲是如何做到的 韓海冰 許 冰

7-83 激活主流思想輿論“端網微”陣地 ——重慶市委黨刊融媒體的創新探索 況曉靜 全 麗

8-86 從“浙視頻”看地方黨報如何深耕視頻產品 方 力

8-89 2018俄羅斯世界杯融媒體報道新生態 賀俊浩 裘 嬌

8-92 我國網絡體育新聞報道中的問題與對策 盧守高

8-94 蒲公英評論網絡互動平臺:教育評論理念與操作創新 張以瑾

8-96 時政類微信公眾號內容生產特色研究 ——以《北京青年報》“政知”系列為例 程 思

8-98 新時期做好黨報微信公眾號的三大抓手 ——以池州日報微信公眾號為例 劉方婷

9-71 從“贛鄱云”實踐看全省一張網融媒發展模式 周 莉

9-73 “規定動作”能不能做出“10萬+”爆款? ——海南日報新媒體“創意工坊”實踐案例剖析 陳成智

9-77 地市網站新聞內容生產的四個關鍵點 王永剛

9-79 移動社交時代,媒體“語態”轉化的三條路徑 郭 蕾

10-110 從一個數據新聞產品案例看數據新聞如何走得更遠 ——以H5《世界環境日丨小紅車相伴十年 看你為減排做了多大貢獻》為例 張妍婷 毛玫菁

10-112 創意融媒體產品如何唱響唱好主旋律 ——以南方報業打造的廣東醫生主題歌《相信》為例 曹 斯 戎明昌

11-59 主流媒體的抖音賬號運營攻略 程 征 周燕群

11-63 用好短視頻“新聞富礦”,講好普通人非凡故事 襲祥德

11-66 移動短視頻的發展趨勢與思考 王舒懷

11-68 北京時間的“暖視頻”戰略 王 星

11-71 《隴東報》全媒之變:從相“加”邁向相“融” 黃天洲 祿永峰

11-73 從微信公眾號“為你讀詩”運營看文化類微信公眾號的傳播規律 厲思璇

12-62 新京報視頻轉型的歷程、理念與困惑 王愛軍

12-65 從全球首個AI合成主播誕生看媒體融合: 媒體應用場景就要AI到底 何 強

12-67 北京市屬媒體移動傳播效果及轉型策略分析 李 政

12-70 專業類微信公眾號傳播力提升策略 ——基于9種微信公眾號的比較分析 吳素華

12-73 做精內容、做強服務、做優推廣:城市臺手機客戶端營運策略 孫小平 武 彪

地方

1-91 惠州報業:“組合拳”傳播,提升黨報引導力影響力 蔣勤國 何萬明

1-94 廈門日報社:增強黨報“四力”的四個著力點 汪金銘

1-96 《新鄉風·心家園》如何講好鄉村振興的“廳堂故事” 周向勇

1-98 金華網紅評論專欄《人可微言》:接地氣,有讀者 何生英

2-108 一名地市報視覺設計者推進新聞可視化,提升 報媒“四力”的思考與實踐 ——以《金華日報》為例 徐 彧

2-111 《金陵晚報》:從氣象新聞“變臉”看都市報的突圍 王 華

2-113 《十堰晚報》:以特刊報展匯聚城市奮進精神力量 朱 江

2-115 鎮江報業:以“京晚藝術+”開辟地方藝術市場 延伸紙媒品牌價值 張立華

3-98 《淮北日報》:重點推進、多方發力促深融發展 張士鋒

3-101 《寶安日報》:“四位一體”創新基層黨報“價值鏈” 梁修明

3-103 《咸寧日報》:用時評提升地方黨報引導力公信力 杜先龍 陳 新 鄧昌爐

3-105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公益報道面臨的挑戰與突破 吳俊斐

3-108 北海電臺:地方電臺精品新聞策劃的幾個立足點 唐立鵬

4-92 《千山晚報》:巧用新技術,地市媒體 也能打造出“現象級”作品 鄭 杰

4-93 《舟山日報》:發揮輿情信息獨特作用,提升地方黨報影響力 常慕城

4-95 地方報業集團“新春走基層”報道如何彰顯特色 吳輝耀

4-97 《泉州晚報》:區域特色經濟推廣中的媒體作為 郭培明 莊建平

4-99 《揚州日報》精耕、深耕、細耕理論評論的創新探索 李 峰

4-102 《黔東南日報》:創黨建品牌 引領報業發展 李田清 潘皇林

5-86 《咸寧日報》:主題報道的“四度思維”與實踐 杜先龍

5-89 浙江媒體2017年主題報道特色觀察評析 曹 峰

5-91 《泰州晚報》文化周刊: 用“四度空間”留住讀者 打造地方文化大餐 嚴 勇

5-94 《溫州商報》:服務地方經濟 探索特色發展之路 梅喜雪

5-96 《蕭山日報》:以專欄帶隊伍、提升影響力的實踐與思 考 徐麗榮

5-99 《成都晚報》:文化傳播在媒體融合中的創新實踐 伍江陵

6-103 《金華晚報》:著力實體經濟,以深度報道服務地方發展 張偉建

6-105 開封日報報業集團:創新傳播手段,做好做精新時代民生新聞 段光欣

6-108 既是報道者,也是參與者,助力公益事業發展 畢曉亮 關妮妮

6-109 金華廣電《百姓零距離》:地方臺調查性報道如何提高引導力 朱曉丹

7-85 宿遷日報:重塑地市黨報的三個維度 申文勇

7-87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融合轉型的瓶頸、對策及思考 徐 鵬

7-90 黨報地方分社如何提升境外影響力? ——浙報集團溫州分社“走出去”的實踐與探索 徐月萍

7-97 鹽阜大眾報:在“深入淺出”中創新經濟報道 范 進

7-105 衢州晚報:如何用版面幫助讀者聆聽內心,尋找力量 席曉平

8-107 《煙臺日報》:以融合創新做活做強縣域新聞 鄒海東 胥延義

8-109 視頻制作如何堅持“小正大”原則,實現“兩個效益” ——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今日消費》“今日視覺”為例 王 鐃

8-112 《鹽阜大眾報》:10萬+背后的“加減乘除” 費如星

8-114 《海南日報》:把握時、度、效, 做好“霧鎖瓊州海峽”報道 傅人意

8-116 《固原日報》:講好“精準扶貧脫貧”主題報道故事 薛正榮

8-119 地方黨報如何以優質內容贏得當下傳播 ——從《河池日報》的幾篇獲獎報道談起 黃筱鈺

9-81 株洲日報:主題報道“爆款”是如何煉成的? 顏青春 李支國

9-84 借“一帶一路”打開國際傳播新路徑 ——從《歐華聯合時報》“中國品牌世界行”的 創新看華文媒體探索之路 吳 敏

9-86 讓“家文化”宣傳落地入心 ——《遼寧日報》新聞策劃《兩地書》創作談 王 研

9-88 新時代地方媒體生態環境報道策略 ——以《廣州日報·佛山新聞》為例 黃健源

9-90 《金華晚報》:強化中老年報道路徑探索 張偉建

10-102 《鹽阜大眾報》:系統謀劃,讓黨報典型報道叫好又叫座 江漢超

10-104 從《蘭州晨報》的擴容看都市報的創新 戴凌云

10-105 從《周口日報》“記者在一線”看 地市黨報如何以策劃增強傳播力 杜少華

11-76 基層融媒在突發災難面前的探索和擔當 ——壽光日報融媒體報道“壽光水災”紀實 桑愛梅

11-79 公益慈善報道如何助推影響力建設 ——以鶴壁日報為例 張 凱

11-81 紹興日報:增強主題宣傳能力水平的實踐探索 單濱新

11-85 與央媒同臺競技,“地方小廚”如何獨辟蹊徑 ——以泉州晚報參與“晉江經驗”大型主題采訪活動為例 黃連茂

11-88 《嘉峪關日報》:弘揚傳播絲路文化與長城文化 楊小紅 吳萬先

12-91 時代風云一紙書 守正創新踏征程 ——開封日報報業集團新型主流媒體發展路徑的實踐探索 劉會敏 屈艷枝

12-96 精心做好“兩山”理念報道,持續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大文章 ——湖州日報社以“兩山”理念為引領做好生態報道的啟示 朱樂云

12-98 嘉興日報傳媒集團:結合時代特點 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朱勝偉 陶克強

12-100 廣西與湄公河國家開展媒體合作的現狀、困境與對策 崔玉可 黃秋秋 侯 琳 張 聰

案例與方法

1-100 “曲藝之鄉”天津相聲廣播: 專業細分贏得廣闊市場的探索之路 李 鯤 劉元旭

1-103 中國新聞獎獲獎新聞漫畫的六個特質 丁 安

1-105 重大突發事件地方主流媒體的應對之策 ——以江蘇豐縣爆炸案件為例 劉建玲

1-108 以“黨刊+服務”理念放大黨刊好聲音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社媒體融合的探索與感悟 邢 丹

1-110 “十九大十九問”系列報道: 對外報道敘事方式的一次新探索 賈靖峰 郭金超

1-112 警惕:“融”時代硬新聞導語寫作常見的十種失誤 武 斌

1-115 執法活動中媒體跟拍易出現的問題與公民權利保護 劉金林

2-101 新時代軍事期刊理論創新發展路徑探微 毛俊福 趙 輝 羅保華

2-104 《鹽城晚報》:以“有感”的黨建報道成風化人 征跟東

2-106 做好對外經濟報道工作的四個“立足” 王 鈺

3-109 都市類媒體民生新聞熱線轉型的探索與思考 姜鵬飛 陶克強

3-112 社區新聞報道題材的拓展路徑 陳春淋

3-115 《燕趙都市報》房地產板塊融合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高利鋒 李 暉

3-117 廣電新聞評獎中消息的常見問題與改進 曹仁義

3-119 重大主題報道專副刊的“六化”表達 金小林

3-122 重大工程報道如何與網紅傳播相結合吸引閱讀 米金升 田 恬

3-125 總結和闡揚魯迅的新聞觀 ——讀徐人仲《從新聞學看魯迅》 李 成

4-75 網絡時代香港媒體版權保護制度的特點及啟示 朱志剛

4-77 新科技革命趨勢下全球科技報道的重點關注與內容選擇 ——立足“三個面向” 把握全球科技報道主動權 方家喜 提高站位 揚長避短 突出特色——

4-80 《紫光閣》全國兩會報道的實踐思考 任海軍

4-82 “南都即時”如何在熱點事件報道中打造正能量“爆款” 王 佳

4-85 眼見未必為實:當前食品藥品報道中的若干問題及改進建議 蘇 婧 周盼盼

4-87 保險新聞:如何找好專業化與大眾化的結合點 施蕾蕾

4-90 民族高校新聞傳播卓越人才培養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馬學清

5-102 多元化、個性化情境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做好大眾傳播 楊子平

5-105 《中國紀檢監察報》: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曹 溢

5-107 我的10年提煉、修改標題經歷 江南華

5-109 把握時機,老題材新切口的地方媒體實踐 何百林

5-111 從《福建支部生活》改版看黨刊編輯工作的改進創新 唐瑜敏

5-114 數字時代科普傳播的產品形式與新特點 李慧涵

6-75 從《羊城晚報》實踐看融合發展下黨報通聯工作創新路徑 雷 鳴 趙仲煒

6-78 《紫光閣》出新出彩、提升影響力的思考與實踐 任海軍 張桃英

6-80 從《福建日報》幾個報道案例看黨報如何講故事 朱海華

6-82 從《中國青年報》一組系列報道看新聞深入的“五度空間” 雷 宇

6-85 四個維度解析新時期現實題材人物紀錄片創作 王曉明

7-93 網絡時代如何把關新聞信源 劉 暢

7-95 政治性專業性通俗性—— 一位資深環保記者的三個報道原則 吳耀輝

7-99 中國環境報:用評論引導輿論的四種方法 黃婷婷

7-101 公共安全教育中的媒體作為 ——以中國警察網公益活動“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為例 唐曉勇

7-107 居高聲遠唱大風 ——“大評論”理念在海南日報的實踐與思考 吳 卓

8-60 《中國紀檢監察報》:全方位展現監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圖景 李志勇 王 珍

8-62 大數據給新聞采編帶來的五個“度” ——從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實踐說起 屈 鑫

8-64 把握重大主題報道創新的“四個關系” ——以長江日報“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武漢”系列報道為例 陳曉蓉 王建兵

8-67 融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如何找準著力點 ——寧波日報報網端城建“圍擋”怠政系列報道剖析 陳仲僑 賴小惠

8-69 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新聞宣傳如何提升對外傳播力 胡莉莉

8-70 我國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的現狀與改進建議 朱立達 常 江

8-73 工會媒體如何做好監督性報道,為職工服務 章慧芬

8-75 咸寧日報傳媒集團:以媒體深度融合引領傳播創新 黃 勝 柯建斌 陳 新 查生輝

9-94 從區塊鏈看經濟熱點新聞傳播 張辛欣

9-98 以小見大,做好精準扶貧主題報道 周 靜

9-101 《檢察日報》:用好品牌欄目 發掘欄目潛力 張 立

9-103 精準扶貧報道的原則、誤區與策略 劉激揚

9-106 如何做好鐵路新聞創新 ——以《上海鐵道》報實踐為例 何水根

9-109 如何在行業報道中“畫龍點 睛” ——海南省三亞市城市“雙修”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龔后雨

9-112 新媒體環境下黨報短新聞的報道路徑 王智濤

10-89 從制造“爆款”到深度參與互聯網治理:建設性輿論監督操作方法 王 佳

10-91 《遼寧日報》:深耕思想理論陣地 服務地方振興發展 譚 怡

10-94 精細化、年輕態:融媒語境下老年報創優傳播探析 崔宇宙

10-96 偵查階段刑事案件新聞報道的操作與限制 ——以徐某某涉槍案引發的系列媒體名譽侵權案為例 譚 明

10-99 從“信陽杰克”普吉島救人事件看正能量報道的原則堅守 何正權

10-100 自媒體時代如何提高高校學生媒介素養,強化信仰教育 趙 平

11-91 樹立精品意識 講好江西故事 ——江西日報社九屆十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啟示 楊惠珍 祝蕓生 張 衍

11-96 堅持問題導向 服務改革大局 ——關于做好調查報道的幾點思考 張 虎

11-98 半月談時政主題宣傳的“試題品牌化”之路 王 謙

11-100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監督性報道 ——以《中國紀檢監察報》糾“四風”系列報道為例 何 韜

11-103 昆山正當防衛案件報道的啟示 丁光明

11-104 民族地區新媒體如何做好重大主題報道 江 鴻

11-107 從《廈門日報》專欄“花花視界”看政法新聞如何講好民生故事 郭桂花

11-109 “鎮域新視角”:以微創新探索“三農”報道新思路 侯召溪

12-75 新聞采編過度依賴技術的弊端分析與預防舉措 陳建飛

12-79 從港珠澳大橋報道談重大工程融媒體報道策略 林 沛 閆思如

12-82 如何以融合思維創新重大主題報道 ——《內蒙古日報》草原文化節融合創新傳播分析 翟 碩 徐 峰 張麗萍

12-85 亮在情感維系 勝在融合傳播 ——“為金庸點亮襄陽城”報道的回顧與思考 王 婷 李興會

12-87 《時代三明》“一字專題”:提升文化的可視性 楊為春

12-89 強化社交意識,讓價值與需求相契:做強校園新媒體的若干思考 魏驪臻

傳媒運作

1-118 《蘭州晚報》:品牌營銷助力報紙經營轉型 寧永馨

1-120 報業自辦發行供給側改革的特點與舉措 張志成 一年21場活動,構建國際化格局——

4-122 一家地方傳媒如何以經營轉型實現跨地發展、全國布局 韓文友

4-124 借力“智慧城市”、以整合求融合: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索 關琮嚴

6-113 從知識傳播到知識服務:行業期刊的轉型思考 李 蕾

6-116 專業報:走跨界創新之路提升影響力 ——以《浙江法制報》為例 戎蔚玲

7-110 上飛機、進班級:半島都市報拓展發行的探索 贠瑞虎 單俊楠

7-112 地市媒體公眾號如何實現年創收500余萬元? ——以十堰晚報、秦楚網微信公眾號為例 雷 勇 陳 環

7-114 給“老黨刊”注入“新活力” ——云嶺先鋒雜志社融合發展實踐及思考 蔡祥榮

8-101 《晶報》:傳統媒體如何參與政務新媒體運營 陳昕瑜

8-105 南風窗傳媒智庫:非營利性專業智庫的打造路徑 李桂文

9-118 杭報集團:以深度融合為主線 壯大國有傳媒文化集團 李 稹

9-120 《中國名牌》服務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的三個視角 楊 俠

10-115 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內容營銷策略 ——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重大報道營銷創新為例 王華崗

10-118 縣級市如何讓行業報發行8年創全國第一 鐘兆盈

10-119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貴報傳媒·全域旅游品牌國際傳播中心非報產業的點滴探索 姜 洪

11-111 杭報集團華媒控股:傳媒融合教育打造大文化+新生態 張韶衡

11-113 破壁體制機制 賦能媒體融合 ——長興傳媒集團媒體融合探索實踐 王曉偉

11-117 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認識誤區與對策 文鳳雛

12-109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融合中提升傳播“四力” ——銀川市報社與廣電整合兩年來的經驗與體會 陳寶全

12-111 融媒體語境下探尋專業新聞傳播最優路徑 ——“中國石化新聞網·行業頻道”傳播實踐與創新 黃 振

國際視野

1-123 從2017世界科學記者大會看全球科學新聞新趨勢 ——可視化、數字化、人性化 彭 茜

2-117 新時期國際報道:如何“深起來”“銳起來” 吳黎明

2-119 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澳大利亞廣播業新格局 王嵐嵐 鐘 新

4-118 今日俄羅斯YouTube報道策略及啟示 朱智賓 蔣玉鼐

5-117 國際交互式數據可視化報道新趨勢 ——以國際數據新聞大賽獲獎作品為例 王 晶

6-118 從法國政府作為看廣電媒介的管理與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播 劉 京

6-121 新媒體語境下假新聞治理的困境與對策 ——以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為例 趙 浩 申金霞

7-117 2018年足球“世界杯”報道新技術 王艷秀

7-120 面向智能化的數據新聞: 2018美國計算機輔助報道年會的啟示 肖書瑤 趙鹿鳴

11-120 中國媒體國際傳播本土化策略再思考 ——以中央電視臺在日本實施的本土化項目為例 李 宇

11-122 從2015至2018年報看BBC數字化轉型策略 林彥君

12-114 “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輿論場的話語建構與報道框架 ——以巴基斯坦主流媒體為例 毛 偉

視覺

1-126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簽約攝影師? ——一名畬鄉新聞攝影人的成長經歷 李肅人

2-123 “刷屏”版面《沈陽日報》“向人民報告” 特別策劃如何煉成 程謨剛 蘭寶剛 李德才

2-126 2018新年版面,海外紙媒怎么做 趙玉君 郭建良

3-126 《安徽日報》:從2018地方兩會等報道 看新媒體影像傳播路徑創新 黃連廣

4-126 從紙媒到微博、微信,“街拍滾叔”因何持續受關注 —— 一名“街拍”攝影記者的11年轉型路 鐘 昊 馬 焱

5-120 三獲世界新聞設計賽大獎,“浙江新聞”何以受青睞 黃 昕 包璇漪

5-123 《中國日報》:媒體插圖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之策 羅 杰

5-126 從攝影部辦報看地方紙媒視覺轉型路徑 ——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圖片中心創辦《新僑藝報》的新聞實踐 戚 顥

6-125 從《新京報》實踐看現象級數據新聞報道如何生產 張學冬

7-123 重大節慶報道,紙媒版面如何表達? ——以廣西日報“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專題報道為例 李宇寧

7-125 找到屬于自己的攝影關注點—— 一名攝影記者拍攝深圳變化發展20年的感悟 薛云麾

8-121 攝影記者如何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李 欣

8-122 不流于拍攝精彩競技,重在捕捉球場上的故事 ——一位報道多屆世界杯的攝影記者拍攝感悟 李 尕

8-125 怎樣用照片講好一個故事 ——《中國海洋石油報》專題攝影的敘事結構分析 張宗鷺

9-123 從“浙視頻”看媒體視頻直播的“圈粉”實踐 錢璐斌 周莎莎

9-125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攝影報道如何實現“刷版”“刷屏”? ——以新華社“苗山脫貧影像志”系列攝影報道為例 李 斌

10-123 用文字拓展攝影作品記錄時代的表達邊界 ——國家博物館“影像見證40年”攝影展圖片說明創作解析 郝方甲

10-125 報紙版面:用傳統藝術呈現新聞,可行 嗎 胡德桂

11-124 融媒體時代,攝影記者如何拍攝大型熱點論壇活動? 李 林

11-125 強調服務意識,助推紙媒攝影部發展轉型 ——《楚天都市報》攝影團隊“5個服務意識”的 發展策略與新聞實踐 朱熙勇

12-118 我為科學家拍肖像 ——新媒體傳播下的新聞環境肖像拍攝創新與思考 金立旺

攝影作品

1-封二 “廣西云”:傳播八桂好聲音 文/葉樂陽 圖/廣西日報傳媒集團

2-封二 穿過黑夜的“你的眼” 文 / 魯 鵬 圖 / 郭 程

3-封二 年畫動起來 新春鬧起來 文/鮑洪俊 圖/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3-62 聚焦·平昌冬奧會 王昊飛 等/攝

4-封二 用二維視角看多維世界 文/魯 鵬 圖/ 趙穎全

5-封二 看得見的世界,看不清的前程 ——評第61屆荷賽環境類單幅一等獎作品《等待自由》 文 /魯 鵬 圖 /Neil Aldridge

5-47 聚焦·第61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獲獎作品 Erik Sampers 等/攝

6-封二 東方風送東方潮 ——《深圳晚報》集束報道慶祝改革開放40年首站采訪活動 文/丁時照

6-88 聚焦·《長江日報》汶川地震十周年報道 文/蔡傳雄

7-封二 在悄然中創造奇跡 ——評《冰島隊1比1戰平阿根廷隊》 文/魯 鵬 圖/曹 燦

8-封二 靜瞰浪急更有聲 ——評《臺風“瑪莉亞”逼近 溫嶺沿海巨浪拍岸》 文/魯 鵬 新華社/發

9-封二 躍馬摘金展俠風 ——評《中國選手孫培原獲得第18屆亞運會武術男子長拳冠軍》 文/魯 鵬 圖/李 響

10-封二 驚心更在下一刻 ——評《英國國家賽馬節》 文/魯 鵬 圖/新華社/法新

11-封二 嘿!弄潮兒 ——評《沖浪少年》 文/魯 鵬 圖/新華社/歐新

12-封二 移形換影劍氣寒 ——評《2018中國擊劍大師賽賽況》 文/ 魯 鵬 圖/萬 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超级碰|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视频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高清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欧美精品啪啪|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毛片基地|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国产一线在线| 亚洲成年人片| 狠狠色丁香婷婷|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少妇精品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另类视频|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伊人欧美在线|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青青久视频|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va|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国产网站在线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日本久久免费|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欧美成人A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在线免费a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