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梅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它是利用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把語言作為一個變量和參數來分析語言對經濟的作用與影響。信息經濟學的開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揭示了語言的經濟學的性質,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價值(value)、效用(utility)、費用(cost)和收益(benefit)。他認定經濟學與探求語言方面的優化具有密切關系,對這四個方面的分析及其相互關系的探討成為語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語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理論的一個分支也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語言經濟學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還處于發展初期。尤其在國內,其研究對象還局限于很小的研究范圍內。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語言經濟學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分別在語言與收入的關系、語言與經濟發展、語言的動態發展及語言政策方面形成了一些理論觀點,并對宏觀語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指導。用語言經濟學理論探究英語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和應用還很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語言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成熟,它的應用范圍和領域必將進一步擴大,其研究者所運用的工具和分析方法也將進一步成熟和多樣化。
語言與收入的關系一直都是語言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主要探究第二語言掌握的熟練程度的對收入的影響。例如在研究中,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被分為聽、說、讀、寫四種不同的技巧,根據掌握情況的不同,每種技巧又分為四個等級:熟練、良好、一般、無。然后研究英語掌握的熟練程度對于個人收入水平的影響。F.Grin等人2000年通過電話采訪的方式,收集了在瑞士掌握英語對收入影響的數據。在研究中,英語被分為聽、說、讀、寫四種不同的技巧,根據掌握情況的不同,每種技巧又分為四個等級:熟練、良好、一般、無。下列表格說明了這種關系:

男性女性全職調整收入收入全職調整收入收入熟練148150149143良好128129143132一般112116119110無100100100100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的經貿英語目前進行的是大專的職業教育,大學英語教學作為專業學習的必要補充和提升個人綜合綜合能力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經貿英語課程開設的對象是大二的報關,國際貿易和物流專業。經貿英語一般開設在基礎英語或者職場英語之后,基本的語言知識已經不是本階段學習的重點,因為學生有一定的語言知識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學習部分知識并且能夠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作業進行課外自主學習。專業課又涉及國貿報關和經貿物流等與經貿英語密切相關的課程,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對于經貿英語的學習有一定的專業優勢和英語基礎。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大學英語教研室積極實施語言與職業密切融合的教學改革,不僅重視學習內容的職業性,同時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該部分學生英語入校成績比較低,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詞匯和語法的掌握程度不高。經貿英語課本涉及的詞匯和專業術語比較難記憶,尤其是部分的支付和運輸術語,很難理解和識記。
1、學生基礎普遍較差
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時英語成績普遍較低,詞匯語言的掌握很不到位,個別學生甚至對于最基本的詞匯和語法都一無所知。新職業英語經貿英語行業篇涉及的專業詞匯和外貿流程對于學生來說又相對難以記憶。
2、學習習慣不好,積極性不高
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基礎差底子薄,單詞的記憶沒有方法,語言的學習沒有系統化,很多時候面對一篇經貿英語的文章,詞匯不認識,術語不了解,根本無法讀懂,所以嚴重影響了學習積極性。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不高,學生之間很難進行相關知識的交流,師生互動較差。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效率難以保證。
3、專業詞匯記憶困難,難以運用到實際經貿活動中
經貿英語行業篇涉及八個單元的知識,從簡單的建立商務關系入門,到商務背景核查和商務談判。進而到合同的擬定,貨物的支付,商品的包裝到貨物的運動以及消費者的投訴與理賠。每個單元都涵蓋一個單行的工作任務,八個單元組成經貿行業主要職業最典型的工作過程。其中涉及的核心職業詞匯和專業術語需要識記和以項目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語言和職業竟技能的實踐。由于受限于英語基礎水平和專業知識,實踐活動很難開展。
經貿英語和傳統的基礎英語教材在內容組織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以經貿行業主要職業的典型工作過程為參照系來組織內容的,讓學習者真正體驗經貿活動中的工作過程,獲取以英語為載體的過程性知識,讓英語學習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為以后實踐工作提供知識儲備。語言經濟學理論中語言與收入的關系強調第二語言的掌握程度影響著個人的收入。經貿英語教學中運用語言經濟學理論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的學習經貿英語的必要性和價值,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確定未來的職業定位和擇業目標。有了就業目標的學習動機,為確保以后工作待遇的經濟利益的驅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語言經濟學理論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價值(value)、效用(utility)、費用(cost)和收益(benefit)。經濟學與探求語言方面的優化具有密切關系。語言除了是獲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載體,還與其他商品一樣具有經濟特性,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因此,與其他商品一樣,合理的選擇和優化語言可以實現經濟價值的最大化。英語的學習供經貿類專業的學生使用,旨在培養學生用英語處理與經貿相關的業務能力,涵蓋了經貿類職業最典型的工作過程。對教材知識的系統提煉和優化,提煉出各單元的典型工作過程和核心專業詞匯,在教學設計上兼顧學習者的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和專業知識的鞏固,并確定每一項工作過程中的主要任務,然后根據這些工作任務做需要的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設計課堂教學任務,做到教學過程有的放矢,讓學習者真正體驗經貿英語典型的工作流程,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語進行相關的交際活動。利用語言經濟學理論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和流程,讓先學習者在最短的時間獲取以英語為載體的專業知識,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產出,做到事半功倍。
語言經濟學理論作為近幾十年新發展的理論,在研究課堂教學方面的應用還不成熟。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經貿英語課堂教學,通過語言與收入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對學習者進行因材施教,優化知識模塊和教學流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高校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牢記語言經濟學理論,利用語言經濟特性,最大化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組織上以經貿英語的工作流程為主線,輔助以結構大綱,功能大綱等合理要素;在教學方法上,不局限于某一經貿知識點而是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強調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的整體培養,確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中心地位,以優化設計的經貿英語任務、項目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最終獲得必要的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綜合能力的提高,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