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嬋萍,張 普,周伶俐,李向陽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病理科,浙江 溫州 325000)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宮頸癌的發病率可達(273~478)/10萬人[1]。臨床上宮頸癌的發生,能夠導致患者無瘤生存時間的下降,增加了患者的3年內的病死風險[2]。在探討宮頸癌的發病機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不同生物蛋白水平的波動,能夠通過影響癌細胞周期的調控或者癌細胞的基因突變,促進宮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抑癌基因P16(P16INK4A)的表達,能夠通過提高G1/S期的細胞比例,進而促進宮頸柱狀上皮細胞的增生和異常分化過程[3];轉移抑制基因(KISS-1)能夠通過影響到癌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癌細胞的黏附和浸潤的風險,進而影響惡性腫瘤患者臨床病情的進展[4]。部分研究者探討了P16INK4A或者KISS-1的表達與甲狀腺癌或者直腸癌的關系,認為相關腫瘤指標的異常表達能夠顯著促進患者生存預后的惡化,并導致患者癌細胞轉移和復發風險的上升[4-6],但在宮頸癌患者中的研究探討不足。為了揭示P16INK4A、KISS-1的表達與宮頸癌的關系,從而為臨床上宮頸癌患者的病情評估提供參考,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保存的宮頸鱗癌組織102例,探討P16INK4A、KISS-1蛋白的表達及其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保存的宮頸鱗癌組織102例,患者年齡34~57歲,平均年齡45.20歲;同時選取正常宮頸組織60例作為對照,年齡31~59歲,平均年齡44.80歲。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組織學確診;②宮頸癌術前未行放化療等治療;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臨床資料欠缺者。
病理標本采用石蠟進行連續性切片,脫蠟脫水后采用H2O2室溫下孵育10min,磷酸鹽緩沖液沖洗3次,每次3~5min,8%的蛋白粉封閉液(商品名:BSA,購自南京博奧生物科技公司)封閉2h,倒去封閉液后加入一抗[兔來源,濃度為1:(1 000~1 500)],4℃冰箱過夜,磷酸鹽緩沖液沖洗3次,每次3~5min,加入二抗[鼠來源,1:(400~500)],室溫孵育20~30min,磷酸鹽緩沖液沖洗3次,每次3~5min,加入辣根酶或堿性磷酸酶的標記物,室溫孵育10min,磷酸鹽緩沖液沖洗3次,每次3~5min,滴加顯色劑(DAB,購自南京博奧生物科技公司),復染,脫水,封片。
P16INK4A定位于細胞核或胞質,KISS-1定位于細胞質,染色陽性呈棕黃色顆粒。隨機選取10個視野,每個視野計數100個細胞,對染色強度和陽性細胞比例進行評分。染色強度:無著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陽性細胞比例:<10%為1分,10%~50%為2分,>50%為3分。染色強度和陽性細胞比例得分之和≥3分為陽性表達。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P16INK4A與KISS-1表達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宮頸鱗癌組織P16INK4A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常宮頸組織,KISS-1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正常宮頸組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圖1。
表1各組織P16INK4A、KISS-1陽性表達率比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16INK4Aand KISS-1 between different tissues[n(%)]

組織例數(n)P16INK4A陽性表達KISS-1陽性表達正常宮頸組織60051(85.00)宮頸鱗癌10293(91.18)27(26.47)χ2128.44058.079P0.0000.000

A B C
注:A為正常宮頸組織KISS-1表達;B為宮頸鱗癌組織KISS-1表達;C為宮頸磷癌組織P16INK4A表達。
圖1部分組織免疫組化圖(×200)
Fig. 1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200)
分化程度為中低分化的患者P16INK4A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高分化者(P<0.05);TNM分期Ⅰ期、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KISS-1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TNM分期Ⅱ期、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均P<0.05),見表2。

表2 P16INK4A、KISS-1表達與宮頸鱗癌臨床病理關系[n(%)]
經Spearman秩相關分析,結果顯示P16INK4A與KISS-1表達呈負相關(rs=-0.518,P<0.05),見表3。
表3 P16INK4A與KISS-1表達的相關性分析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16INK4Aand KISS-1

P16INK4A表達 KISS-1表達 陽性陰性rsP陽性1875-0.5180.002陰性90
多次妊娠史或者宮腔操作史均能夠促進宮頸癌的發生,特別是在合并有HPV16、HPV18感染的患者中,宮頸癌的發生風險更高,遠期的臨床轉歸惡化更為明顯[7-10]。P16INK4A是蛋白激酶家族成員,主要表達在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或者部分正常的上皮細胞中,在惡性腫瘤或者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P16INK4A的表達濃度可顯著上升。P16INK4A能夠通過對糖蛋白末端的磷酸化修飾作用,導致癌細胞內的G1/S期比例的異常,提高癌細胞快速跨越G0期的能力,促進癌細胞的持續性DNA分裂。P16INK4A的上升能夠導致癌細胞黏附和轉移能力的上升,增加了腫瘤細胞的擴散風險[11];KISS-1是轉移調控因子,其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偽足形成,降低上皮-間質轉換的能力,降低癌細胞浸潤和突破基底膜組織的能力。有研究認為,KISS-1的表達還能夠降低癌細胞金屬基質成分分解的速度,降低癌細胞的擴散風險[12-13]。
本次研究通過免疫組化研究了宮頸癌患者病灶組織中相關蛋白的表達情況,發現在宮頸癌患者病灶組織中,P16INK4A蛋白的表達陽性率明顯上升,而KISS-1蛋白表達陽性率則明顯下降,提示了相關蛋白的異常表達均能夠促進宮頸癌的發生發展。筆者認為這主要由于P16INK4A或者KISS-1的下列幾個方面的作用有關:①P16INK4A的表達上升,能夠導致宮頸柱狀上皮細胞轉錄激活程度的上升,提高了宮頸柱狀上皮細胞的核異常裂變的風險;②KISS-1表達濃度的下降,導致癌細胞轉移風險的顯著上升,增加了癌細胞對于臨近的宮旁組織的浸潤過程[14]。徐雯等[15]研究也發現,在宮頸癌患者病灶組織中,P16INK4A的表達陽性率可平均上升25%以上,特別是在合并有明顯的宮旁組織浸潤或者遠處轉移的患者中,P16INK4A蛋白的表達陽性率上升更為明顯。免疫組化染色分析研究可見,P16INK4A或者KISS-1蛋白主要表達于癌細胞異型性較為明顯的區域,提示了二者的表達可能還影響到癌細胞的形態學特征。在探討P16INK4A或者KISS-1的表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過程中,可以發現在癌細胞分化程度較差的患者中,P16INK4A蛋白的表達陽性率可顯著上升,而在臨床分期較晚或者發生了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中,KISS-1蛋白的表達陽性率則顯著下降,提示了P16INK4A或者KISS-1的表達與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密切相關,這主要是由于P16INK4A或者KISS-1的表達異常,能夠通過影響癌細胞的黏附浸潤過程,導致癌細胞分化成熟能力和淋巴結黏附能力的改變,進而促進宮頸癌患者病情進展。相關關系分析顯示,P16INK4A與KISS-1蛋白具有負性相關關系,推測其可能的內在機制主要由于P16INK4A與KISS-1能夠通過影響癌細胞內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KB)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而促進宮頸柱狀上皮細胞增殖速度的加快,增加了癌細胞的浸潤和侵襲的風險。
綜上所述,宮頸癌患者P16INK4A蛋白的表達明顯上升,而KISS-1的表達明顯下降,P16INK4A或者KISS-1的表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密切相關,同時二者的表達具有一定的內在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