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是很多老年人需要面對的重大生活事件,也是人生的重大轉折之一。退休后,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社會角色的轉變—— 不再以“勞動者”的身份出現,不需要投入到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擁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多數老年人往往對此會感到無所適從。此外,退休后的生活內容、作息規律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還要面臨衰老、身體疾病、喪偶等種種壓力,導致許多老年人會適應不良甚至產生心理問題。因此,學會如何應對退休之后的種種變化,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完成的重要課題。
退休生活的開始,開啟人生的新旅途。許多老年人突然賦閑在家,難免感到無所事事,時間一長,甚至產生“人老無用”的悲觀想法,認為人生沒有意義,從而引發心理危機。其實退休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絕不是休止符。退休并不意味著“老無所用”,反而象征著新生活的開始。既然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人生經歷,那何不坦然接受既成的退休事實,去重新適應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良好的身體狀況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退休也就意味著邁入老年,“退休一族”要開始正確面對身體功能的衰退和老年疾病的威脅,從飲食和作息著手,為自己制定健康的生活計劃。此外,定期的體檢、及時地就醫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保障。心態上的“不服老”固然重要,但面對身體的老化,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諱疾忌醫,面對疾病,應當心態平和,謹遵醫囑。
退休后,許多老年人的生活范圍都是以家庭為圓心,與配偶及子女的相處就會變得尤為重要。退休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離不開和諧的家庭關系。
退休后,大多數老年人是與配偶居住,因此,夫妻關系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面對生活中的瑣事,夫妻雙方應該保持足夠的寬容和理解,盡可能減少沖突。共同承擔日常生活中的責任和事務是非常必要的,哪怕是一件小事。比如做家務,事情雖小,但在調節家庭氣氛的過程中卻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做家務也是一種活動,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既動腦又鍛煉身體,有助于身心健康、防止癡呆的發生。但在做家務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舍本逐末反而有害身心健康。此外,夫妻雙方也可以培養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加深彼此的交流和互動。
對于大部分老年人來說,自己退休時恰好是子女的事業上升期,子女可能拿不出大塊的時間給予老人充足的陪伴,因此,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相互理解、及時溝通就變得非常重要。
相信許多人都會有各種各樣在年輕時沒來得及做或沒時間做的事情,如一直想要培養卻沒時間發展的愛好、由于工作而虧欠家人的陪伴等。退休,正是人們重拾舊愿、彌補遺憾、盡享天倫的好時機,人們不再需要每天圍著工作團團轉,而是可以開始真正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新生活。豐富多彩的閑暇活動可以讓人體驗到生活的快樂,不僅身體可以得到鍛煉,心情也會跟著雀躍而明亮起來。
退休生活中的圖景任由自己揮灑,你可以選擇在家讀書看報,關心時事,也可以選擇去老年大學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充實退休生活的同時,還可以活躍思維、延緩大腦衰老、預防癡呆的發生;你也可以選擇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發揮余熱,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提升自我成就感;你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性地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體操、慢跑、打太極拳,培養興趣愛好如養花、下棋、跳舞、合唱,或者與社區鄰居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加活動,共享退休后的歡樂。
總之,退休之后,老年人們要樂觀面對,順應改變,調整身心,享受生活,讓退休成為一個人生階段的新開始,讓晚年成為一段不同于年輕時段的精彩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