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概況】2017年,全省大宗農機裝備保持高位增長,新增拖拉機7165臺、各類收割機1.45萬臺、插秧機8974臺(其中乘坐式6456臺,占比約73.5%),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保有量分別達18萬臺、17.5萬臺、14.6萬臺;新增糧食烘干機8045臺、噴桿式噴霧機3405臺,保有量分別達到2.5萬臺、9.1萬臺。經濟作物、畜牧水產養殖、林果業及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等也實現穩步增長。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3%。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298.67萬公頃,還田率超過65%;糧食產地烘干能力達50%;高效植保能力達81%。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持續提高,全省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8807個,農機經營效益總收入達320.5億元。
【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省建設】全省各級農機部門依托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項目,省級在首批15個示范縣基礎上,啟動第二批19個示范縣建設;各地協調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推動轄區內示范鎮(鄉)、示范村(組)創建工作。2017年,全省共建設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34個、示范鎮(鄉)477個,整體推進比例超過56%。首批15個示范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86.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個百分點。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補短板系列現場展示演示活動,示范推廣小麥機種、糧食烘干、高效植保等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及裝備,有效促進糧食生產各環節協調發展。2017年,全省共舉辦現場會、培訓班等形式的全程機械化推進活動2500多場次,參與人數近20萬人次,印發技術資料超過357萬份。組織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專家組,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實地調研,幫助制定分區域的作物品種、種植模式和裝備技術等組裝集成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為全程機械化創建提供技術支撐。全省17個示范縣總結出29個適合當地實際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為同類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2017年,中央和省級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4.99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12.992億元、省級財政2億元。共補貼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等10大類48個品目的機具7.79萬臺套,受益對象4.83萬個(戶)。全省認真貫徹農業部、財政部有關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工作部署,圍繞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省建設、高效設施和綠色節能型農業機械發展,按照“保重點、補短板、降定額、控過剩”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優化“品目管理、自主購機、鄉鎮受理、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農機購置補貼操作模式,推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平穩有序實施。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省農機局與各市農機主管部門簽訂購機補貼工作目標責任狀,各項目縣成立由縣(市)政府領導牽頭,財政、農機等部門參加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多部門聯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機制,形成政府主管、農機和財政協作共抓的工作格局,同時制定發布《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經營違規行為處理規定》等文件,依法依規加大對企業違規的查處力度。優化農機補貼機具品目范圍,開發啟用 “農機購置補貼產品自主投檔系統”。改進補貼機具核實與安裝驗收流程。開發啟用 “購機補貼信息預錄入”軟件。精準實施政策,提高補貼資金精細化管理水平,完善升級全省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輔助系統。組織開展農機購置補貼督查和第三方核查,建立健全各級投訴舉報制度,安排專人受理農民投訴。完善績效管理考核指標體系,委托第三方對縣、鄉鎮的農機購置補貼績效管理工作進行抽查,做到補貼政策實施和績效考核同安排、同檢查、同落實,將績效管理工作與補貼資金、工作經費分配、補貼實施成效、評優工作掛鉤。農機補貼政策宏觀引導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呈現出農機市場購銷兩旺、農機裝備結構提檔升級、農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的良好局面。
【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推廣】2017年, 省級下達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助專項資金8.8億元,在省級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各地農機部門爭取當地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9億元,其中,作業補助1.32億元、第三方核查經費0.19億元、組織保障經費0.39億元。各地緊緊圍繞省級作業補助政策和財政投入,堅持“以夏季麥秸稈還田為主、以還田面積穩定在稻麥種植面積的52%的指標計劃作業目標”的原則,認真計劃作業面積,科學合理編制實施方案。同時根據計劃作業面積和補助資金,提前做好機具作業能力測算和作業對象落實等保障工作,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加強部門之間與農機服務組織、農機戶和農戶之間作業組織協調,引導農民自覺自愿組織作業,并落實好作業期間機具檢修、作業用油及配件供應等各項保障工作。按照《稻、麥、玉米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指導意見》,統一規范全省秸稈機械化還田操作程序。在夏秋關鍵時期,召開推進會、現場會廣泛宣傳當地作業技術路線、作業要求、作業補助標準以及操作程序。組織秸稈機械化還田專家組的專家,深入各地開展技術巡回指導,各地也結合科技入戶、豐產方建設等項目工程的實施,加強農機、農藝結合技術的指導服務,為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的有效推進提供技術支撐,確保秸稈還田后茬作物生產獲得穩產高產。2017年,各地共組織技術培訓1480期,召開現場演示會110場,發放技術宣傳材料220多萬份。完善第三方核查,強化考核。全省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的98個縣(市、區)全部聘請第三方機構開展作業面積和作業質量核查。組織省級第三方深入各地進行跟蹤管理和工作檢查,確保作業實施效果。夏秋農忙作業期間,組織人員赴各地開展暗訪式調查,市、縣各級農機等部門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專項督查,進一步完善“行政檢查、社會監督和第三方核查”相結合的考核督查機制,推動還田工作順利開展。2017年,全省夏秋分別投入帶切碎拋撒裝置的聯合收割機11.8萬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秸稈還田機11.5萬臺套,組織4700多個農機服務組織、46000多戶農機戶和550多個跨區作業隊實施秸稈還田作業。全年完成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面積298.67萬公頃以上,還田率65%以上,超額完成省政府確定的秸稈機械化還田目標任務。
【農機質量管理】省農機局在金湖舉辦2017年全省送農機送科技送服務送政策下鄉暨農機“3·15”活動。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圍繞強化農機市場監管與農機化質量監管,分別組織形式多樣的農機質量投訴監督咨詢和農機打假治理行動。組織開展農機質量調查工作。印發《2017年江蘇省農機質量調查實施方案》,重點對谷物烘干機、谷物聯合收割機、高效植保機械進行質量調查。同時受理農機投訴案件65起,結案65起,為農民挽回損失138萬元。2017年,受理省級委托檢驗730項,較2016年增加76%,完成390項;受理省級推廣鑒定870項、部級推廣鑒定481項,較2016年分別增加97%、70%;全年頒發省級推廣鑒定證書555張,與2016年基本持平;完成部級推廣鑒定411項,較2016年增加60%。農機推廣鑒定范圍涵蓋全省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環節。組織全省農機系統參加2017年江蘇省農機化地方標準、2018~2020年農業機械化標準的申報工作,下達4項農機地方標準制定項目,審核通過6項地方標準。推進全國拖拉機標準化委員會電器儀表分會的工作,制修訂17項拖拉機電器儀表行業標準,組織研討8份行業標準,完成5項標準的復核。組織開展農機機務管理和維修服務專項課題研究,制定《拖拉機機務管理規范(試行)》《聯合收割機機務管理規范(試行)》《插秧機機務管理規范(試行)》《機務管理流程圖(試行)》《江蘇省農機合作社機車管理臺賬(試行)》等農機機務管理有關規范。年內,全省共有60個縣(市、區)開展農機報廢更新,使用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資金2928.02萬元,其中報廢舊機補貼資金1310.1萬元,更新購機補貼資金1617.92萬元,報廢更新機具1113臺,其中聯合收割機996臺,拖拉機117臺,受益農戶1083戶。
【農機社會化服務】2017年,全省各級農機部門繼續強化信息引導,規范作業市場,提高農機跨區作業組織化、信息化和規范化水平。指導各地檢修各類農機具100多萬臺(套),其中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均超過10萬臺,并對農機搶收搶種和跨區作業工作進行部署。開展“平安農機通”手機短信息服務,促進農業機械有序流動。發揮農機合作社組織化程度高、市場信息靈、保障能力強、服務質量好的優勢,著力推行訂單作業、綜合作業、承包土地等服務模式,跨區作業向機插秧、秸稈機械化還田、機耕、秸稈打捆等項目延伸。繼續深化與中國石化江蘇分公司的戰略合作,全面推出農機作業用油“三優一免”(優惠供應、優先加油、優質服務、免費辦卡)保障供油措施,從5月25日至11月30日對持有江蘇農機雙優加油卡的農機手在全省充值加油優惠比例提高到10%,其他時間優惠4%。全省開辟500多條農機加油綠色通道,確保農機作業用油足量供應,農機“雙優”加油卡全年加油量近7萬噸,優惠金額近5000萬元。2017年,全省共組織超過200萬臺套農業機械投入夏秋機械化生產,其中投入小麥、水稻搶收的聯合收割機超過10萬臺次,小麥、水稻機收水平均達到98%。繼續以農機合作社為抓手,不斷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全省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8807個。2017年,省級機庫和維修點建設項目資金分別達2000萬元、500萬元,分別扶持200個合作社、50個農機維修點。開展農機合作社示范創建活動,2017年,新增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201家,江蘇20個農機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全面推進農機綜合保險政策實施,聯合省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機保險工作的通知》,明確從2017年起,財政給予保費補貼的農機保險險種統一為農業機械綜合保險和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交強險,并在全省范圍內實施。2017年,全省共投保各類農機具15.08萬臺次,較2016年增長41%,累計保費 7358萬元,財政補貼超過4800萬元,事故理賠金額達2517.2萬元。
【農機交流與合作】4月13~15日,2017年第九屆中國(江蘇)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次展覽會圍繞“聚焦全程全面、服務現代農業、實現產業共興”主題,吸引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企業和相關機構參展,展品以大型和高性能機具為主,涵蓋大中型拖拉機、收獲機械、耕整地機械、播種機械、植保機械及農產品產后儲藏加工機械。展出農業機械新產品、新技術超過1000項,展出面積超過6萬m2,共設立精品館、國際館、自主品牌館、綠色農機館和綜合創新館五大主題展館,同比上屆展會規模增長14.9%。展會期間還舉辦全程機械化高層論壇、國際農機化發展新趨勢論壇、國際農機市場介紹以及江蘇農墾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機需求發布會及集團大戶面對面專場等配套活動,并開展知識產權保護促進農機化發展和應用、農機鑒定規則及3C認證知識的政企對接活動。2017年,江蘇沃得農機、常發集團等企業參加東盟(泰國)國際農機展暨中國農機展、德國漢諾威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越南農林漁業技術與設備國際博覽會、印度國際農業機械展。
(程起蕓)

江蘇省農業主要指標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