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提醒人們銘記那些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自由幸福、國家繁榮富強獻出生命的英雄。
②雷鋒被說成是造假,黃繼光堵槍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認為是假的,邱少云烈士、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也被質疑……
③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并沒有刻上某一個具體英雄的名字。不要窄化英雄的概念,只要足夠努力,平凡的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姬文剛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加以闡述。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也說英雄
(標題不必刻意求新、求奇,簡潔、自然、明了的標題,有時也會讓人眼前一亮,起到以少勝多的效果)
深圳中學 高二17班 王飛揚
我們伴隨著課本中的英雄故事成長,我們仰慕英雄、歌頌英雄,但我們是否想過,在看似英雄遠去的和平年代,如何讓英雄之花依舊明艷?(總領全文:“后英雄時代”,如何看待英雄)
何為英雄?是拯救民族于水火的毛澤東和切·格瓦拉,是以單薄凡身阻擋千丈烈火的邱少云和董存瑞,是秋瑾的不屈,是戊戌六君子的傲骨……犧牲小我而成全大我,他們是與主流價值觀完美契合的人物,是將“仁”(建議改為“道義”)與信仰貫穿生命的人。他們無疑是光芒萬丈(建議補充:值得敬仰)的英雄,是看得到的偉大。(聚焦英雄群像,謳歌英雄偉績)
而有一部分“英雄”,我們看不到。貝多芬完成《英雄》后說:“在全人類之中,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大部分。他們或許夫多缺乏能力去做宏偉的事(建議改為“沒有什么豐功偉績”),也沒機會站在歷史的轉折點叱咤風云,但他們敢于面對生活,經受得住生活的各種考驗,他們努力、堅韌,他們欣然接受生活的本然面貌,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家人、朋友,去編織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幸福生活……(建議補充:“英雄”不是極少數人的專屬名詞,這群平凡的大多數,總是默默地創造著屬于自己的不平凡,他們的人生同樣“可歌可泣”,他們也是英雄!)
英雄總是通過將自我價值最大化,來推動社會價值最大化的。(精要總結兩類英雄的共同特質,畫龍點睛)
和平年代,我們同樣需要英雄。(呼應標題,引出文章的現實意義)“在人類自由最不受重視的地方,英雄崇拜總是盛行的。”就像失意的人需要希望,人民也需要變得更好的可能性和依據。如果某種形象被賦予了“美好”“偉大”的定義,那么他將成為人們的精神向導。日常生活中,人們很難徹底擺脫私欲對思考的掌控,若能常常通過榜樣的力量對精神上的離軌進行矯正,那我們就有理由期待人格的健全、完善以及社會風氣的向好。崇尚英雄也有利于弘揚民族文化,一個由具有英雄精神的人組成的民族,將是一個熱血的民族、光輝的民族。(此段重在闡釋英雄的價值以及崇尚英雄的意義,由個人到社會再到民族,層次分明)
關于英雄,人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對待他們。我認為,尊重理應排在首位。我們成長在蓬勃發展的時代,應該崇尚英雄,而不是吹捧;應該傳承英雄精神,而不是復刻;應該贊揚英雄行為,而不是強制要求甚至以此批判他人。崇尚,宣揚,繼承……找到英雄精神適合時代發展的定位及應用,不去生搬硬套甚至扭曲詆毀,便是最好的尊重。(對待英雄應當秉持的態度,理性、客觀)
英雄是校準價值引領的“指南針”,他標注了人類的精神高度,筑牢了我們的精神底座。
無論什么時代,他都不可或缺,都值得我們仰望與追隨!(再次強調英雄的價值以及對待英雄的態度,段尾升華主題)
前進的時代需要英雄
深圳中學 高二17班 彭心怡
郭沫若說:“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這句話固然有其道理,然而在當今民安物阜、海晏河清的時代,任何敢于挑戰、堅持夢想的普通人,也能如同英雄般閃耀。(古樸文雅,言辭精練,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英雄)
2014年8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提醒人們銘記那些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自由幸福、國家繁榮富強獻出生命的英雄。這些英雄肩負使命,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一條荊棘之路,面對時代的挑戰與危險,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他們以堅毅的姿態和閃耀的人格成為我們所仰望的英雄。可是現在,(過渡自然,巧妙銜接兩則材料)雷鋒被說成造假,黃繼光堵槍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認為是假的……英雄的豐功偉績被人質疑抹黑,這顯露的正是這部分國人的無知與麻木。郁達夫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讓英雄們“熱血難涼”,就要尊重他們、珍惜他們、愛戴他們。(回顧戰爭歲月中的英雄,呼喚理性對待英雄)
偉大不限時代,盛世亦出英雄。(段首句簡明扼要,觀點明晰)英雄不一定要有豐功偉績,那些感人肺腑的力量、牽動人心的震撼和發自內心的抉擇,也能激蕩起世人最真實的情感。(巧妙過渡,引出和平年代的平凡與偉大)王繼才淡泊名利,用大半輩子守護孤島。他守護的不僅僅是那座孤島,更是心中永懷著的國家。“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他字字句句,鏗鏘有力。也正是因為他心中有國(建議改為“這份難能可貴的情懷”),支撐他堅守孤島32年。他的家很小,就是眼前的一方孤島;他的心很大,懷揣著家國天下。(一“小”一“大”演繹平凡人的堅守與偉大,代入感強)在這彈丸之地,平凡之人演繹著生命最持久的綻放。
從萬里長城到大運河,從三峽工程到青藏鐵路,從濱海大廈到港珠澳大橋,高峽出平湖,天塹變通途,它們從歷史中走來,承載著各自時代的英雄們的智慧與付出,無論過去多少年仍熠熠生輝。(由點及面,深化主題)而那些無名的英雄們,雖然大都湮滅于歷史的風塵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人生因努力與奉獻而熠熠生輝,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英雄史詩。(段尾觀點句,表現力強,可資借鑒)
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因為英雄如同夜空上的點點繁星,照亮著后人前進的路。(尾段點題,呼吁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