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義學
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邀請了全國50多名民營企業家代表進行座談,陜西就有3位企業家在場——陜西合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賈申龍、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寶申、西安華歐精密機械公司總經理樊延都。習近平總書記牽掛著民營企業家的疾苦和困難,黨中央為民營經濟發展排憂解難。本刊記者就此專訪陜西省政府及省上各有關機構,看看他們如何出實招,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11月18日,陜西省政府印發《陜西省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其中要求:
簡化企業登記程序——全面實行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工作,加快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加大“微信辦照”業務系統應用力度,實現辦理營業執照“零跑路”;全面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降低市場主體創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打破印章刻制行業壟斷、申請人自選公章制作單位。
優化企業開戶服務,將銀行開戶核準改為備案,全省銀行賬戶服務明顯改進,開戶流程進一步優化,開戶效率進一步提高。
簡化登記信息確認,加強部門間信息實時共享——在辦稅服務廳確認工商登記信息的基礎上,企業登錄網上稅務局新辦企業“套餐”服務可確認工商登記信息;改造升級稅務與工商數據交換方式,實現數據實時共享互認。
11月19日,省政府邀請31位民營企業家出席全省民營企業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鐘寶申、劉振宇、樊延都、史貴祿、何金碧、王藝樺、孫志忠、高亮、馬維平、吳英、李宗松等11位民營企業家先后踴躍發言。劉國中省長在會上承諾,要拿出更多管用、對路、有力的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
12月3日,陜西省省長劉國中主持召開省政府第二十次常務會議,決定對省政府及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涉及優化營商環境等內容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其中廢止114件、修改26件、保留341件。

11月6日,陜西省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賀久長同志帶隊赴西安中興通訊、幸福制藥、京東物流西北公司、西安愛菊糧油、步長制藥、涇渭茯茶、西諾醫療等民營企業實地調研。11月7日下午,又組織召集省內15家民營企業舉行座談,深入了解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聽取相關政策建議。
11月7日,劉迎軍副主任帶領法規處、營商辦、運行調節處等有關處室,在寶雞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宣傳解讀民營經濟發展有關政策,聽取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意見建議。并和企業家們探討研究如何破解融資難融資貴、人才短缺、政策落實不到位等一些阻礙發展的難題。劉迎軍最后表態,“省發改委將對各位企業家反映的問題認真研究,為我省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夯實基礎,促進全省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近日,人民銀行西安分行(以下簡稱人行西安分行)制定下發了《進一步深化金融服務推動陜西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擴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信貸投放、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深化產品與服務創新、完善政策協作體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擴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人行西安分行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放“普惠口徑小微貸款”和單戶授信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的民營企業貸款,并將單戶授信金額為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圍;持續加大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次級債券和混合資本債券發行力度。
有效降低小微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人行西安分行加強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政策考核評估,合理確定運用再貸款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降低融資成本;釋放再貼現結構引導效能,使小微和民營企業享受再貼現票據的貼現利率低于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貼現加權平均利率。
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組織體系。探索符合陜西實際的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人行西安分行在機構人員等資源配置上向小微和民營企業傾斜,下放信貸審批權限。
打造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升級版。改革完善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人行西安分行把銀行業績考核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掛鉤,解決金融機構不敢貸、不愿貸問題;指導在陜金融機構拓寬抵質押品范圍,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股權、倉單、訂單、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和供應鏈融資業務,通過“銀行+工商”“銀行+稅務”“銀行+海關”等形式,加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信用放款力度。


寶雞市新東嶺城市綜合體項目
11月26日,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發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八項措施”,并與西安邁科金屬國際集團、陜西東嶺物資有限責任公司、漢中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陜西西部重工有限公司等32家民營企業簽署《主理行合作協議》。
該行此次出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八項措施”為:擴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積極降低融資成本,每年凈增民營企業貸款30億元以上,對大中型民營企業融資利率不分所有制,按市場經濟原則平等對待,對小微民營企業按照普惠金融實行利率優惠;
堅持分類施策,做好存量融資接續工作,針對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階段性困難,客觀看待,分類施策,不盲目抽貸、斷貸;
綜合運用理財直投、債轉股、資產證券化、股票質押回購以及與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合作方式,幫助民營企業優化財務結構、解決臨時流動性困難,增強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積極承銷和投資民營企業債券,為民營企業發債審批開辟綠色通道,加強與信用增進機構的合作,幫助民營企業更好地利用多樣化債務融資支持工具,完善信貸與債券投資業務統籌聯動機制;
推進并購重組,針對民營企業擴大規模、延伸產業鏈、多元化發展等全周期金融服務需求,通過并購貸款、并購債、并購基金等產品,支持企業發展;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改,為參與國企混改的民營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積極推動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合作發展;
充分發揮工商銀行綜合化、國際化優勢,為民營企業針對性提供“境內+境外、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等綜合化金融服務,助力民營企業“走出去”;
創新優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機制,根據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特點,從品種、期限、方式和流程等入手,全面創新優化融資體系,提高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效率和融資可獲得性,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提質增效等。
11月2日下午,陜西省稅務局召開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議,宣布了《國家稅務總局陜西省稅務局關于成立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領導小組的通知》,解讀了《全省稅務系統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全力推動全省稅收營商環境向好發展。
11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實施進一步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國各地要認真落實和完善政策,促進民營企業減稅降負;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增進民營企業辦稅便利;積極開展精準幫扶,助力民營企業紓困解難;嚴格規范稅收執法,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最后強調要切實加強組織實施,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見效。
陜西省稅務局開展大調研大走訪活動,廣泛聽取民營企業的訴求,深入查找稅收管理服務中的短板,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從民營企業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民營企業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解決民營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以更大力度、更惠政策、更優服務,助力民營企業更快更優發展。
11月15日上午,省稅務局總會計師孫慶華走訪了寶雞東嶺集團,開展助力民企發展調研工作。11月16日上午,該局總經濟師索東亮走訪陜西電纜廠有限公司、中玻(陜西)新技術有限公司。11月19日,該局副局長郭章獻深入銅川民營企業走訪調研,送政策、問需求、優服務,助力民企發展。11月20日,該局黨委委員、紀檢組長王宏偉在安康參加“問需求、查短板、優服務、助發展”民營企業稅收座談會,與15家民營企業負責人親切交流。
在調研中,詳細了解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相關涉稅訴求,對納稅人關心的個稅專項扣除、社保費及非稅收入征收問題進行了答疑解惑。一要不打折扣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要將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減稅降負政策落地放在突出位置,堅決貫徹依法征稅的組織收入原則,對符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民營企業與其他納稅人一律平等對待。二要深入推進稅務“放管服”改革。堅持管要規范且有效,樹立誠信推定、風險監控、信用管理等現代稅收管理理念,轉變稅收征管方式,提高稅收征管效能。三要適時開展幫扶解憂活動,特別要進一步加強與財政、社保、銀行等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完善服務機制,拉長服務鏈條,做優服務保障,解決好企業“成長中的煩惱”。


近日,省檢察院印發了《關于依法保障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從5個方面提出檢察機關保障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條措施,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要依法履行批捕、起訴職責,為民營經濟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妥善辦理各類涉及產權案件,維護企業家的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依法嚴懲侵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破壞市場秩序犯罪;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犯罪,著力營造促進企業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依法打擊破壞水利資源、土地資源、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的刑事犯罪,積極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經濟產業發展。
要準確把握涉及民營經濟案件的法律、政策界限,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個人犯罪與單位犯罪、合法財產與違法所得的界限,防止任意侵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最大限度避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要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堅決維護民營經濟合法權益和司法公正,重點監督刑事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采信證據、適用法律方面有錯誤的案件,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依法提出抗訴。
要加強民事行政檢察監督職能,形成保護民營經濟發展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多元化格局,堅決防止因執法不當影響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要切實改進辦案方式,增強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效果,建立辦理民營經濟案件風險評估預警機制,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3月,《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頒布,陜西成為全國最早開展營商環境立法工作的省份之一。全省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創新做法不斷涌現。省市場監管局率先在全國開展“微信辦照”,微信辦照量占比達到30%,最快30分鐘完成注冊;國家稅務總局陜西省稅務局與23家金融機構簽約“稅銀互動”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西咸新區推出營商環境“電小二”微平臺,運用互聯網為企業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銅川市建立政銀保三方合作模式,由政府、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機構按照1∶2∶7比例分擔中小微企業貸款本金損失,提高企業信用等級和融資能力。


全省政務服務線下“只進一門”和線上“一網通辦”加快實現。省政府向陜西自貿試驗區委托放權259項,向國家級開發區委托放權91項。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鎮(街道辦)和村(社區)服務站點達到1.3萬個。新版省級456項行政許可事項已在“陜西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市級政務服務網于年底與省級平臺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