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建設制度創新案例
案例1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國際港務區功能區
“忘帶身份證怎么證明我是我?”相信很多人辦事都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擾。
微警認證,是以法定證件“居民二代身份證”為信任根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該平臺通過手機對身份證件進行識別聯網驗證的同時,運用活體人像比對技術實現“認證同一性”校驗,認證范圍覆蓋全國14億人口,認證過程不會傳輸公民隱私資料。
現階段微警認證數據庫已納入了“五省區六市”即:廣東省、浙江省、陜西省、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武漢市、廈門市、河南永城、河南鞏義、河南開封、河南鶴壁,數據庫內人員可直接下載“微警認證APP”或通過“網證CTID”微信小程序辦理微信身份證。未納入數據庫人員需持身份證到可信終端設備認證開通。

2018年3月,西安國際港務區引進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認證體系(CTI D)”,在西安國際港務區政務服務中心引入“微警認證”人臉識別現場認證技術,通過西安國際港務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在陜西首創刷臉辦理稅務登記、稅務變更等政務服務事項,輕松證明“我是我”。具體操作如下:
1.窗口工作人員通過西安國際港務區政務服務管理系統發起認證請求;
2.辦事人員使用網證CDIT小程序掃碼進行認證;
3.在手機端完成認證后會收到認證結果;
4.窗口工作人員同時從政務服務管理系統獲取到認證結果;
5.比對成功,完成認證。
微警認證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速度快;二是安全性高。速度究竟有多快?快達幾秒即可完成認證。安全性高主要體現在可防身份冒用,國際港務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刷臉認證服務平臺直接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制證數據庫連接,信息非常安全可靠,即使辦事人員的手機不慎丟失,也無法通過手機“刷臉”冒用身份信息。
微警認證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驗證實體身份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核查過程中,公民的隱私權得到保護。而且微警認證的安全性可高達99.9999%。對于身份證比對核實來說,人眼識別比對的誤判率最高可達15%,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系統的識別比對誤判率僅為百萬分之一,人臉的正常老化、毛發眼鏡遮擋等問題都能被人工智能系統正確判別,更加能確保“我是我”,因此現在不少機場、安檢、海關都陸續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

目前,國際港務區政務服務中心“微警認證”技術主要應用于辦理稅務登記、稅務變更等相關稅務業務,后又新增包含工商登記、變更、注銷、查檔和公積金辦理等共計37個業務中。數據庫包含的“五省區六市”人員可隨時到大廳辦理此37個業務,直接“刷臉”即可,無需任何身份證明。辦事模式的改變主要體現在:申請人無需再攜帶居民身份證原件辦理業務,只需要使用微警認證APP或者微信“網證CTID”小程序刷一下臉就可以完成認證。通過“微警認證”的改革推動電子身份證的利用復用,替代原來紙質身份證明材料,應用至今,國際港務區政務服務中心日均認證50次。
國際港務區應用“微警認證”技術,實現線上線下身份認證統一,有效解決了三個線上難題:“我就是我”、“我在辦”、“我還活著”。“微警認證”可用于線上、線下政務服務等眾多要求實名制的應用場景。有了“微警認證”后,在國際港務區辦事“不要你證明你就是你,是你在辦”!
國際港務區下一步將積極深化“微警認證”的辦理事項范圍,在梳理的管委會業務審批事項中逐項確認,確保不遺漏一項,使得“微警認證”真正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群眾,并探索與入駐的商業銀行合作,爭取將“微警認證”應用于銀行業務辦理過程中,發揮好“店小二”的創新精神,最大限度的簡化居民和企業的辦事流程,做人民滿意的“店小二”,持續提升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