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
重慶市信息通信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
據《2017微信數據報告》統計,2017年微信日登錄用戶達到9.02億,日發送消息次數380億, 朋友圈日發表視頻次數6800萬, 公眾號月活躍賬號數350萬, 月活躍粉絲數7.97億。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 與人們日常生活關聯越來越緊密, 影響越來越大。
大數據在IT術語中是指巨量數據集合,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 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2016年國家發改委提出要開展100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認為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 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 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智慧城市是最具創造力的城市形態, 已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主流選擇。
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構成要素中,大數據是最為關鍵的核心要素。隨著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 各行各業對網絡化、智能化、數據化的要求越來越高, 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 大數據應運而生, 運用大數據可以為各個領域、各行各業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實現城市管理從“經驗治理”向“智能治理”過渡。
大數據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治理方法,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關鍵性支撐作用。首先, 大數據是社會科學新方法, 為城市規劃管理、企業戰略發展提供決策支持、政策評估、風險預判等;其次,大數據是科學研究的新范式, 大數據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成為前沿研究的突破口;再次, 大數據是社會進步的新引擎, 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將驅動經濟社會智能化轉型, 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最后, 大數據是高新科技的新領域, 近年來, 全球主要國家均掀起了以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
大數據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缺一不可。從城市產業經濟發展,到城市治理與政務管理, 再到城市規劃布局, 最后到老百姓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智慧化”支撐。如在城市交通運行管理上, 運用大數據可實現實時監測道路車輛運行信息, 緩解交通擁堵, 提高應急響應速度, 實現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在城市規劃中, 收集匯總城市自然地理、經濟發展、社會文化等信息, 挖掘數據之間的關聯性, 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在輿情監控上, 建立關鍵詞詞庫和關聯詞匯智能分析, 全面掌握社情民意, 有效提高輿情監控的及時性和突發公共事件響應速度, 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城市安防監控中, 通過建設以大數據為中心的智能安防系統,可顯著提高城市應急響應能力, 強化安全防范能力。

西安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采用智能巡檢機器人測試巡檢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西北中心
新型智慧城市強調數據開放共享, 打破以往城市建設中部門信息、行業數據之間的數據壁壘, 連通各行各業各類數據孤島, 實現城市大數據的廣泛采集、共享, 打造城市整體大數據運營平臺。只有實現高價值數據的開放共享, 打破部門之間數據的壁壘, 解決各類信息不對稱、不暢通等問題, 才能真正實現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目標, 達到產業提升、惠民利民、科學治理、安全可控等目標。
一是完善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應用機制。加強城市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統籌管理, 有效破除信息孤島, 安全有序推進城市結構化、非結構化政務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和應用。全面梳理不同部門數據共享需求和可供數據資源, 建立政務數據資源目錄體系, 實現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的集中存儲和統一管理, 形成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數據資源池, 為輔助決策、統計分析、業務管理等提供大數據支撐。制定有關技術規范和管理標準, 建立質量控制、數據交換、開放共享等方面的監督評估機制。
二是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 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加快建設政府統一數據開放平臺, 逐步實現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有序開放, 提升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標準化程度, 形成政府和社會良好互動的大數據采集形成機制。
三是保障信息安全。加強大數據智能化環境中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保障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軍工科研生產等信息安全。加強大數據智能化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研究和基于大數據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 明確安全邊界,做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