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祺(曲靖市文化館)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的總和。它不僅涵蓋了人類社會從無到有的全部歷史,更是人類社會全部外在與內在的整體。文化館的存在就是以平臺形式,使文化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所耗費的人力與物力成本都降為最低,成為不同文化之間的一個橋梁,不同文化從業者之前的一個橋梁。Web2.0時代的全面興起,隨之而來的是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新媒體以其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社群化等眾多顯著的特點,正幾乎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文化館最大化自身職能,將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新媒體的高效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文化館運用各種文藝表現形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活動。向大眾傳播文藝活動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專業性,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搜集、整理、保護傳統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工作方面,文化館絕對是最主要的一支力量。文化館也一直致力于開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相關傳承人的傳習活動。文化館在文藝理論方面也時刻發揮著自己的職能。不僅開展文藝節目創作,音樂、歌舞、美術、戲曲、話劇,同時也同群眾一起開展文化工作理論研究,發表刊物、論文、書籍等等。
文化館向大眾免費開放,并有專業文化藝術類老師免費開班授課,有文化、藝術追求的無論是小朋友、成年人還是老年人,都可以報名上課。一來為愛好者提供提升自身修養的渠道,二來文化藝術類的普及對大眾的綜合素質提升是很重要的。
文化館的職能中,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幾乎可以排在第一位的,這說明文化館的基因中就含有了普遍性。文化館體系下的活動種類繁多,無論是美術攝影、音樂歌舞、書法作品、戲曲、非遺展覽等等,基本可以滿足各個不同維度層次的精神文明需求。精神生活的滿足才能保證物質富足后的人們不會走向極端,從而社會也會更加穩定。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文化館可提供各種各樣的活動方式,提高群眾的審美水平,增加群眾基礎文化知識。
文化館各種群文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為群眾做了很多文化普及工作,填補了群眾在一定文化領域的理論知識空白,群眾的文化水平自然而然會有所提高。小部分群眾的文化水平提高可能沒有本質影響,但是全國數量如此巨大的文化館體系,覆蓋了無數群眾,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社會、國家的整體文化水平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文化館在公共文化體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文化館在體現職能的同時,也在某些方面有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們各方面生活水平的逐漸高升,也使大眾的審美在不斷升高。質量相對一般的文藝作品也將因其無法滿足大眾的精神訴求,逐步被淘汰。文化館體系內的作品精品相對較少,導致對大眾的吸引力會呈下滑趨勢。關注度弱會導致文旅部門在文化館的文藝作品創作投入上進一步減少,降低運營成本,這樣將惡性循環,使文化館的職能價值降低,不利于文化館的發展,也不利于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
文化館最主要的職能就是為大眾提供文化相關的各種服務,工作人員要非常明確單位的屬性,才能使文化館將其職能最大化。部分文化館工作人員相對難以平衡專業與服務兩個不同維度的精力投入,潛心鉆研文藝,在服務水平、活動組織等各方面能力不強,且服務水準較低。從這些方面,文化館工作人員要提高對工作屬性的認知,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平衡,提高服務水準,讓文化館的服務屬性最大化,以較高的水準服務更多大眾。
文化館的傳統傳播渠道僅限官方網站,幾乎處于web1.0的狀態。每天都關注官網的人相對有限,所以傳播范圍有限,并且人群相對固定,沒有真正的起到覆蓋全城大眾的作用。且一般文化館官方網站只有通知信息的功能,大眾并沒有暢通、方便的反饋渠道,就沒有辦法將意見反饋形成數據統計,提高自身服務能力。
新媒體,目前還沒有一個絕對準確的概念,新與舊都是相對而言。現在看來,已經是“舊媒體”的報紙,在16世紀時萌芽初發,是絕對的新媒體;100年前,廣播是新媒體;80年前,電視也是新媒體。隨著科技的進步及時間的推移,新媒體自然也會衍生出更新的媒體形態。關于新媒體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筆者覺得相對準確的定義是: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1.更快、更新、更豐富
在新媒體時代來臨之前,我們主要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渠道獲得信息,但是由于各種環節的限制,受眾第一時間了解到的“新聞”,實際上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互聯網及智能手機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全新的信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傳播給互聯網用戶。
2.互動性更強
新媒體另外一大特點是受眾與作者之前的互動性更強。Web1.0時代,無論是紙媒、電視、門戶網站,幾乎都是由作者一方掌握話語權,受眾并沒有很好地反饋渠道。隨著新媒體例如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媒體平臺出現,互動性越來越受追捧。評論區里成千上萬個觀點的碰撞,帶來的價值反而可能遠遠高于原作者的內容本身的價值。不僅能讓受眾體現存在感,受眾也會在思想碰撞之間不斷地成長,形成更加完整的價值觀,學習到新的觀點,也讓自己更加包容。
3.碎片化、可選擇性更強
新媒體的流行開來一大部分是因其迎合受眾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快的現代生活節奏,人們很難拿出整塊時間用來休閑娛樂,越來越呈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恰好能滿足人們在時間維度碎片化的需求,人們在選擇新媒體展現出的內容時往往根據自身愛好搜索內容,因其海量的媒體內容,帶給受眾更強的選擇性刺激。
1.內容數字化
將文化館的影像、文字資料向各大內容平臺上傳,開放給大眾,例如很多戲曲目前在線上視頻平臺并沒有完整的影像資料,要么不完整,要么質量不高。文化館的資料將形成完美的補充,為該文藝類型的愛好者提供非常好的相關資源。當下如火如荼的數字文化館就是非常好的媒介平臺,讓受眾能快速通過平臺找到自己想了解感興趣的資料。
但是數字文化館的普及率并不是特別高,可以通過現有的一些其他平臺來進行共享視頻資料及文獻、圖片資料等。
2.傳播方式的多樣性
現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自媒體平臺,都可以作為文化館提供服務渠道選擇。
(1)微博
微博用戶數4.31億人,日活躍用戶數9000余萬。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截止2018年底,政務微博的閱讀量達3890億人次。政務微博未來發展計劃重點培養一批優質賬號,同時宣布每年將投入10億資源,用于提升政務微博的運營效果和影響力。自第一個政務微博開通9年來,實現了從發布到問政再到行政的“三級跳”。在繼續承擔政務信息公開職能的同時,政務微博的問政和行政能力不斷提升。文化館類微博博主共計500余個。
以北京市東城區文化館為例,粉絲數共計17587個,微博2357條。微博內容多以活動宣傳、活動成果展示、講座視頻、非遺視頻、畫展、攝影展、京劇視頻等等,內容種類豐富,且與粉絲(受眾群體)互動頻繁,形成很好的溝通渠道,文化館可以第一時間接收到受眾群體的意見與建議,可以及時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2)微信公眾號
微信全球月活躍用戶超10.8億,全國政務微信公眾號已超過10萬,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選擇微信公眾平臺的企業號和大眾進行交流。公眾平臺企業號對政務部門的意義,主要在于幫助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建立與公務員、合作商及內部網站、App等系統之間的連接,并能有效地簡化管理流程、提高辦公協同效率、提升對百姓的服務水準及對下屬的管理能力。
文化館類微信公眾號共計近千個。以深圳市文化館為例,公眾號內與文化館的網站打通,可以直接在公眾號內訪問“文化進萬家”“數字文化館”等板塊;還有相關活動信息、文化館授課信息、演出票務信息等等;以及非常重要的問卷調查頁面。深圳市文化館的公眾號,每篇內容都有超過800人次的閱讀量,按微信官方頭條閱讀率3.9%來推算,深圳市文化館的粉絲數超過20000人。可見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及傳播覆蓋率。
(3)抖音短視頻
抖音,是一個急速躥升的、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平臺。用戶可以通過該軟件選擇音樂拍攝短視頻,對視頻進行剪輯分享到平臺。抖音短短3年的時間就在全球范圍內聚集了7億以上用戶,月活躍用戶超過5億。國內政務抖音號超過3000家。政務抖音號以幽默的視頻內容吸引了大批粉絲,一改政府嚴肅形象,視頻內容不以單調說教的形式展現,幽默又不失內涵與端莊,讓受眾極易接受,快速走紅。
文化館類的抖音號近100個,以張家港市文化館抖音號為例,共計粉絲23000余人,獲贊31000余個。視頻內容多以文化活動、惠民演出、公益培訓、非遺視頻為主。通過巧妙的視頻剪輯手段,將一場活動的精華內容分幾段短視頻內容展現給受眾,讓受眾群體在碎片化的時間內迅速了解文化館的活動、演出、賽事水平及該場活動的精華片段,給受眾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將吸引力最大化。
微信、微博及抖音的龐大用戶基礎給各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當然文化館也定會從中受益。互聯網+文化館也必定將是文化館未來在群眾文化體系中的突破點。之前文化館都在潛心的創作文藝作品、舉辦文藝演出、教授文藝課程,之后文化館可以培養一部分專業自媒體運營人才,將文化具有非常深厚底蘊的資源作品、授課能力、節目編排能力最大化的展現給大眾。通過專業人員的精耕細作將會網羅一大批熱衷文化的粉絲,不論是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熱愛美術、攝影、音樂等等,與受眾的耐心溝通、共同進步,將會進一步完善文化館的服務體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