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蜜蜂華報〉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時新
《蜜蜂華報》于1822年在澳門創刊,它雖然只存在了一年零三個月,但在中國新聞事業史上卻占據了三個“第一”的位置,即: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報紙,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創辦的第一家報紙,澳門有史以來的第一家報紙。但由于該報的傳播對象主要是當地的葡萄牙人,使用的是葡萄牙文,因而,中國學者即使想對它進行研究,但因為語言障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樣,在中國新聞事業史的一些著述中,關于《蜜蜂華報》的記載語焉不詳,且有謬誤。本書作者程曼麗教授用接近一年的時間研習葡萄牙語,悉心閱讀和深入研究《蜜蜂華報》的所有原件,最后成就了這部《〈蜜蜂華報〉研究》。本書共分為五章,詳盡地探討了《蜜蜂華報》創辦的歷史背景和客觀原因,并對《蜜蜂華報》的內容、非新聞類文體、政論文章和各類新聞、傳播手段、歷史作用及其影響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本書挖掘了不少《蜜蜂華報》鮮為人知的史實,廓清了人們對《蜜蜂華報》的一些模糊甚至錯誤認識,可以說,在中國近代新聞事業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由于《蜜蜂華報》存在的時間并不長,而且主要在澳門本地發行,因此有關該報的記載少之又少,正如方漢奇教授所言,研究《蜜蜂華報》的一個難點就是資料匱乏。針對這種情況,作者采取的研究路徑是,首先大量占有澳門歷史、葡萄牙歷史以及歐洲歷史中影響報刊發展的政治、經濟、交通、戰爭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外圍材料,然后再逼近與《蜜蜂華報》有關的論題,在諸多大背景的支撐下對《蜜蜂華報》進行多方位的闡釋。這一特點在探討《蜜蜂華報》創辦過程、傳播渠道和歷史作用等方面清晰可見。比如,在論述《蜜蜂華報》創辦的歷史背景時,先從葡萄牙人定居澳門開始,談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時局,最后說到清代中國的對外政策,其最終落腳點是《蜜蜂華報》的問世。“葡人之抵澳”解釋了《蜜蜂華報》的編者和讀者來源以及澳門與葡萄牙本土密切的政治關系(為葡萄牙本土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引起澳門的立憲派運動進而創辦宣傳喉舌《蜜蜂華報》埋下伏筆);通過對中國時局的介紹提出一個疑問:以清政府的報禁政策之嚴,何以《蜜蜂華報》獨能順利出世?“清代中國的對外政策”一節則對此進行詳盡的剖析,那就是,葡萄牙人對清廷的恭順使之成為清廷心目中的“好夷”,因而得到種種特權,“部分權力的獲取,實際上也就意味著輿論權力的部分獲取”。如此,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直至逼近核心問題。
再如,在論證《蜜蜂華報》創辦的客觀原因時,作者也遵循了這種研究思路。作者首先指出《蜜蜂華報》是在葡萄牙本土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下誕生的;次之論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報刊的密切關系,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為近代報業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而資產階級革命的蓬勃展開又為報業走向成熟創造了不可或缺的社會條件;然后論及葡萄牙的資產階級革命,指出這次革命是在歐美大陸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影響和推動下發生的,并越過大洋,在澳門掀起了波瀾;最后萬流歸宗,把筆墨放在澳門立憲派運動與《蜜蜂華報》的創辦這個關鍵點上。可謂抽絲剝繭,步步深入,脈絡分明。
思維縝密、論述嚴謹的論證特色實際上在作者的研究路徑上已經得到充分的展示,現再舉一例。作者在探討《蜜蜂華報》“作為中國領土上的第一份外報”的影響時,運用對比的研究方法論證葡萄牙在澳門的種種特權(包括新聞出版活動)對其他國家尤其是英國起到了示范效應,即英國認為葡萄牙所擁有的權利自己也同樣必須得到。其論證邏輯是:葡萄牙與中國的特殊關系使英國和法國等國家耿耿于懷,于是英軍武力侵占了澳門,但在清軍的圍困下不戰自潰。英國人窺伺澳門不只是為了保護鴉片貿易,更重要的是想建立一個國中之國,以自由地享受各種權利(包括自由辦報的權利)。于是,對清廷實行思想征服成為英國首要的應對之策,而傳教士馬禮遜等人的辦報計劃在清政府的禁止辦報和禁止傳教的高壓下屢屢受挫。英國為擺脫清政府的束縛,實行殖民統治,終于選擇了武力進攻。而鴉片戰爭后外人創辦的報刊的大量涌現,從反面也印證了這一點。整個論證過程一氣呵成,天衣無縫,令人難以辯駁。作者的論證技巧還表現在,沒有單純地論證《蜜蜂華報》作為一份外報對其他外報的創辦有何影響(這樣既吃力也不討好),而是看到了葡人在華獲取的種種特權實際上隱含著辦報權利,而且它是和其他權利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這些權利勾起了英國等其他國家的貪欲,因而引發了它們對在華各種權利的競相攫取(包括辦報活動)。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在紛繁蕪雜的事物中發現彼此之間的關聯,同時在論證過程中將它們準確、巧妙地對接,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前面說到,關于《蜜蜂華報》的記載非常少,這就為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但本書作者善于通過報紙文本本身的研析,尋找與報紙相關的蛛絲馬跡,把它提煉成有用信息作為自己立論和論證的材料。這是在沒有直接的實證材料的條件所采取的一種辦法,它豐富了我們的研究思路。比如,“《蜜蜂華報》的傳播渠道”一節探討的是該報的版面內容是通過何種途徑獲得的,但要想在其他文獻上找到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困難。作者卻獨具只眼從該報刊登的不少船訊中發現了以澳門為中心的四條海上貿易通道這樣一個事實(即澳門與歐洲大陸、東南亞各國、南美洲國家和中國內地),繼而闡述這些海上航線不僅是物質運載和人員往來的路線,而且信息傳播的路線,并以船訊的內容加以佐證。這種就地取材,從文本出發又回歸媒介本體的研究方法是很值得借鑒的。再如,作者認為《蜜蜂華報》的信息傳播速度是很慢的,理由是經常可以在該報登載的會議記錄中看到“等等看”一類的字眼(關于葡萄牙本土和其他地方的消息只能依賴海船的捎帶)。同樣,作者正是從《蜜蜂華報》的稿約和征訂啟事的字里行間發現了該報是通過郵政渠道和自建渠道兩種方式來完成發行工作的。這樣的例子很多,這里不再贅述。
《蜜蜂華報》是我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報紙,而作者是我國第一位對《蜜蜂華報》展開全面研究的學者,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筆者對本書的最后一章“《蜜蜂華報》的歷史作用及其影響”的個別觀點則持有不同的看法。
按照作者的觀點,早則明宋清初,遲則清代中期至鴉片戰爭前,中國就已經具備了出版近代報刊所需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包括印刷、出版與發行方面的條件),但這只是一種推論,還沒有事實的印證,那么,《蜜蜂華報》的創辦就首先證實了這一點。
這一說法是值得商榷的。筆者認為,在近代報刊出版的物質技術條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印刷技術,諸如出版與發行雖然也屬于此類,但從某個方面講這些因素更多地受制于當時的社會政治條件,如果當局采取嚴密的思想控制手段,報紙要想提供更多信息、定期出版、公開發行根本無從談起。而中國的印刷工藝經過長期的發展到明清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明清邸報和民間報紙的出現就足已證明這一點。如果說這還不夠的話,1815年問世于馬六甲的中文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也是能夠說明問題的。正是由于清政府禁止傳教士在華傳教,米憐不得不遠涉南洋去建立傳教和出版基地,同時還帶去了一個助其辦報的中國印刷工人。因此,在證明當時的中國已具備近代報刊出版的物質技術條件這一點上,1822年創辦的《蜜蜂華報》并不占據領先地位,或者說,在《蜜蜂華報》創辦之前,早有事實證實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近代報刊出版的物質技術條件。
《蜜蜂華報》是一份相比內地報刊(邸報和民間報刊)更加先進的報紙,因此說《蜜蜂華報》開中國近代報業之先河,是沒有疑問的;但如果說《蜜蜂華報》突破了清政府的封建限禁則未免言過其實。我們不能簡單地推斷,澳門屬清廷的領地,清廷實行的是嚴酷的封建統治,那么,《蜜蜂華報》的出版則是“對封建輿論的突破與挑戰”。實質上,《蜜蜂華報》還沒有這么大的力量,也沒有這樣的意圖。
首先必須厘清澳門與清廷之間的關系。澳門是葡萄牙人通過欺瞞和賄賂手段在中國取得的居留地。由于葡萄牙人對清廷表現恭敬和順從,且對清廷有所襄助,也由于清廷疆域意識和主權意識淡薄,對澳門的管轄很是松懈,并沒有在當地派駐行政管理機構。而葡萄牙人卻在此建立了自己的自治政權,組成了自己的議事機構,擁有較高的自主權,澳門事實上成為了一塊“準殖民地”。這清楚地表明,清廷的統治權力并沒有真正延伸到澳門,澳門不過是其名義上的管轄地罷了。在這種情況下,偏于一隅的澳門與清廷的關系是疏遠的和隔膜的。那么,《蜜蜂華報》的創辦就談不上突破清政府的封建限禁了,它本身就在限禁之外,此其一。其二,《蜜蜂華報》向來對清廷抱以尊崇的態度,再加上其傳播對象主要是在澳的葡萄牙人,所使用的又是葡萄牙語,其刊載的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信息也不可能輻射到內地,所以,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客觀上,《蜜蜂華報》都不會對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形成任何突破,更不用說挑戰了。可以想見,以清廷的報禁之嚴,只要《蜜蜂華報》稍有越矩,必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