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7年7月,王小姐進入了浙江寧波某飲品店工作,擔任店長職務,但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王小姐一直盡責工作,公司對她的表現也還滿意。今年6月的一天,王小姐發現自己懷孕了。7月初的一天22點23分,公司負責人在工作微信群里發言說,要求10分鐘內上報當月營業額,不發就辭退。由于當時時間較晚,而且不屬于上班時間,王小姐已經入睡,所以未及時回復。于是,10分鐘過后,這位負責人在微信工作群通知王小姐,“你已被辭退了”。7月下旬,王小姐來到寧波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尋求幫助。在律師的幫助下,王小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單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等。在律師的幫助下,王小姐拿到了18000元的賠償金。而這一天距離王小姐被辭退,只有15天時間。
[評析]王小姐所在的用人單位存在兩個違法之處:一是沒有及時與王小姐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二是在王小姐懷孕期間以其未及時匯報工作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也就是說,即使女職工處于孕期、產期、哺乳期,如果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與該女職工的勞動合同。但本案中,王小姐僅僅因為在非工作時間未及時匯報業績就被辭退,顯然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
[案情]2012年8月23日,張全與燕子登記結婚,2013年7月17日燕子生下女兒妮妮。2015年4月30日,因感情不和,兩人協議離婚,約定妮妮由燕子撫養,張全每月支付撫養費500元。離婚后,張全分20個月,共計給付女兒撫養費10000元,并為妮妮購買了商業保險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等。但這一切,卻在2017年2月16日被一紙《親子鑒定》打破。重慶市某鑒定中心對張全和妮妮作出如下鑒定意見:依據現有資料和DNA分析結果,排除張全為妮妮的生物學父親。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燕子在婚后違反夫妻應相互忠實的原則,所生女兒非張全親生,給張全帶來了較大精神傷害,支持張全要求燕子支付精神撫慰金的訴訟請求。法院酌情認定精神賠償20000元,并判決燕子返還張全給付的撫養費等。燕子不服,向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燕子無法提交充分證據證明張全是“知情”的。故原判判決燕子賠償張全精神撫慰金20000元并無不當。二審法院對燕子應返還的撫養費進行了調整,其余維持原判。
[評析]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之間相互負有忠實義務。其中,夫妻忠實義務包括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不得有婚外性行為。具體到本案中,燕子采用隱瞞、欺騙手段使張全相信妮妮為親生女兒,并撫養多年。燕子的行為不僅侵害了無法定撫養義務人的財產權利,同時也使張全遭受精神痛苦、名譽受損、人格評價降低。參照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燕子作為過錯方,給無過錯方張全造成嚴重精神損害,且侵犯其人格尊嚴權,張全可以要求燕子賠償其精神損害撫慰金。無過錯方一方對子女已履行撫養義務的,過錯方應對其損失進行賠償,對已經支付的撫養費應予返還。但在司法實踐中,對婚姻存續期間所履行的撫養義務無法通過充足明確的證據以具體金錢來衡量。法院可依據當地一般生活消費水平酌情認定。
點評:蕾蕾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