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眾不同、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資源對于文化產業有重要影響及作用,旅游和文化兩種產業關系相輔相成。河南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和核心,本文聯系河南民俗文化的資源優勢,闡述了其在推動河南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河南民俗文化;民俗旅游資源;河南文化產業;影響與作用
一、河南民俗旅游資源概述
民俗旅游資源根據其存在形態和表現形式分為物質民俗、社會民俗和精神民俗。
(一)物質民俗旅游資源,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民俗服飾、民俗飲食。例如鄭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保留在這塊土地上的商城遺址,與古羅馬的競技場和巴比倫的通天塔相比,意義不相上下;還有鞏義——杜甫家鄉的天井式窯院;開封的小吃夜市;洛陽的水席。
(二)社會民俗旅游資源,主要包括村落民俗、禮儀民俗和歲時節日民俗。例如朱仙鎮的木板年畫;洛陽的牡丹花會;開封的菊花花會;少林、太極等。
(三)精神民俗旅游資源,包括信仰祭祀民俗、民間藝術民俗、民間游戲娛樂民俗等。例如二月二祭龍王、三月三黃帝祭祖、浚縣正月的古廟會、淮陽太昊陵祭祖廟會、寶豐縣的馬街書會;春節期間的耍社火;豫西的剪紙、豫北的女紅、豫南正月十五點燈盞等等。
二、河南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
(一)資源特點
(1)傳承性強。深受中原文化熏淘的河南民俗自其產生后,為人們所承襲,具有相當的穩固性,許多民俗事象不因改朝換代或社會變革而立即中止,其間沒有受到外來民俗文化的強烈沖擊和替代。
(2)內容豐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說過,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半在河南。?中原民俗文化在長期生產生活歷史中形成許多習俗,并優化傳承,集中體現在飲食、服飾、日常起居、生產活動、禮儀、信仰、節令、集會等各個方面。
(3)影響廣泛。?河南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和核心,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歲時風俗,如春節祭灶、守歲、吃餃子、拜年,正月十五鬧元宵,三月祭祖掃墓,五月端午節插艾葉,七月七觀星,八月中秋賞月,九月重陽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河南,并通行全國。
(二)開發現狀
在河南,民俗文化資源豐厚,薄薄的一卷《清明上河圖》,被全世界視為瑰寶,根源在于其承載的厚重文化以及蕩漾在其間的風土人情。
“上自三皇五帝,下至三教九流,無所不包。”一位民俗專家這樣描述河南民俗資源的博大精深。據調查顯示,洛陽河洛大鼓、寶豐馬街書會等歷代傳承的民俗已被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或民族民間保護工程;古意盎然的淮陽太昊陵廟會、浚縣正月廟會等在全國都具有較為廣泛的影響力。
三、河南民俗旅游資源對文化產業的影響
(一)河南民俗旅游是提升河南文化產業的良好手段
中原民俗文化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和核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是河南民俗旅游的立身之本。在目前大多數民俗旅游景點日益走向庸俗化、企業化的時候,挖掘、突出河南旅游的文化內涵是提升文化產業的良好手段。
(二)民俗旅游品牌有利于樹立文化產業形象
獨特性是民俗旅游資源的重要特征,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賣點,不致被替代。民俗文化能突出河南的“地域特色”,吸引眾多游客,滿足他們的“求奇、求異、求樂、求和”的心理要求。例如開封的清明上河園,實景再現了宋代畫家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游客進入園區就進入了宋代都城“汴梁”,展現出清明時節宋都繁華的民間景象;還有《大宋東京夢華》的實景演出,有七百多演員參與、運用大量的科技元素制造夢幻般的意境,把人們的思緒拉回千年前繁華的大宋帝國,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三)民俗文化是文化產業的重要載體
政府有關部門打破地區之間的旅游壁壘及部門、行業、所有制相分割的文化資源管理體制,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深度挖掘合河南民俗文化,避免盲目開發、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現象,同時加強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工作,因為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保護、發展民俗文化,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必要措施。
四、整合民俗旅游資源,使河南的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一)以河南的民俗文化資源為依托,以大旅游觀為指導,橫向整合各地民俗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河南的文化產業。
祖根文化游。聯合淮陽太昊陵,新鄭軒轅故里和安陽內黃二帝陵,建設祖根文化旅游區,形成常年活動的文化載體,策劃大型文化活動,使祖根文化活動與節事旅游活動相結合。
武術文化游。聯合登封少林和焦作溫縣打造“武術文化之都”的形象,繼續辦好少林國際武術節、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提升中原武術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針對不同的市場,開展時間長短不等的武文化健身游;建設武術博物館或武術文化苑,集中展示河南歷史上各門派武術源流和特色。
中原廟會文化游。河南各縣每年的廟會數量少者百余,多者盈千。無論從規模或從數量上看,這在全國都是非常驚人的。
(二)河南的民俗旅游資源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是中原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只有發揮民俗旅游資源的優勢,借助一些知名的民俗節事向國內外推廣、宣傳,擴大河南民俗旅游的知名度,借此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晶,韓雪.略論河南民俗文化旅游開發策略[J].?焦作大學報,2007,24.
作者簡介:
李會寧,1982年8月,女,漢族,河南省安陽,本科,山西財經大學,河南省工業科技學校,講師,旅游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