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梅
摘要: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品質。學生的學習和情感時分不開的,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著力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情感,善于用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來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啟發性的語言是學生學習數學最好的手段,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為今后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技巧
初中數學知識難度增加了,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數學蘊藏的抽象美。數學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數學,就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雙向活動。教師要善待學生,對學生賦予一定的情感,還要讓學生努力的學習,用豐富的態勢語和鼓勵性的語言來影響學生的活動,激勵學生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克服數學學習困難的決心。
一、語言的生動、幽默,能貼近生活?
教師的語言是學生數學學習活動中最好的調節劑。教師通過語言能夠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提供支撐點。教師的語言還是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學生可以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反饋信息,還要從教師啟發性的語言中獲得數學信息。作為信息反饋的主要手段,教師一定要保證語言的精煉,做到語言準確,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鼓勵性。教師的語言還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的導火索,是激起學生數學學習情感,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準備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凝練和有趣。比如在講乘方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假如有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折50次后有多高呢?由于學生沒有認識到50次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數字,所以他們一開始覺得對折50次并沒有多高,覺得自己能夠做到,但是通過教師的啟發性語言和學生的多次討論和實踐,會讓學生對乘方這一概念另眼相待,從而也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很大的興趣。如對函數y=5x-1和y=5t-1是否表示同一函數時,回答是同一函數,它們就好像同一個人穿了兩件不同的衣服,賦予給函數的符號好似人穿的衣服,它的實質好比這個人本身,這樣的比方就使這個抽象的問題生動通俗多了,學生即在輕松、自然、和諧的狀態下獲得了知識,又在愉快高漲的氛圍中進行了學習。
二、設置懸念?
教師的教學方法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引導和啟發教師精心的設置懸念,能夠有目的地激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不斷的提高,直到到達未知的彼岸。一名成功的數學教師,一定要善于設疑、激疑,這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藝術。設置疑問要有目的和針對性,同時還具有啟發性和連貫性。設置疑問時,一定要在知識的關鍵處問,在學生思維的轉折點上,圍繞教材的中心來設置問題。通過問題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上產生一些不平衡。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設置疑問,可以在新課開始時,注意創設一定的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疑問盡量的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舊知識聯系起來。設置疑問,還可以在學生理解新知識,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弄懂概念,推導法則、公式,掌握解題的方法,這時設疑要絲絲入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思考,最后揭示問題的本質,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生長點。教師釋疑是指教師通過巧設疑難,造成懸念,激起疑問,引導學生按著教師的提示(導向)去思考,獲取結論的教學方式;學生自釋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地質疑問難,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獲取結論的教學方式。設疑、釋疑是教學的方式和手段,目的是使學生學到知識,獲得發展。學生正是在這樣不斷的設疑、釋疑中,實現教育目標,引導著自己的理性情感的發展。
在中考數學復習公開課的比賽中,我選擇了“概率”問題的復習課,由于對上課的學生情況不熟,為了給學生在知識上形成鮮明的印象,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中國人在春節中,長輩都會給未成年的晚輩發壓歲錢,我家為了增添節日氣氛,給小朋友們設置了一個游戲,規則是從一副撲克中抽一張牌(大、小王不要),若抽到A,則給壓歲錢10元,抽到2點,給壓歲錢20元,以此類推,問題是(1)如果只抽一次,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有多大?(2)如果先抽一次,將牌放回后,再抽一次,兩次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3)如果先抽一次,不放回,再抽一次,兩次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4)如果同時抽兩張牌,兩張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5)如果先抽一次,放回后,再抽一次,放回后,再抽一次,三次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設置5個問題,代表5種不同類型的概率問題,問題一出來,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因為基礎問題,無法完成,在我的耐心指導下,解答能力都有明顯提高。課后,學生一致反映,教學過程輕松,教學內容系統性強。
三、關心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個體的個性,習慣,思維能力?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尊重學生,并且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性,由于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不同,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學生養成的良好習慣也會有很大的區別,這就造成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的數學靈敏度好,能夠很快的接受新知,進行數學學習知識的遷移。而有些學生卻容易出現一些盲點,對數學知識不敏感,在頭腦中不容易建立起感性認知。教育教學不能用一個模式,學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身的個性,習慣,思維。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單獨與學生交流學習,探討生活中的問題,若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根本無法獲得學生的信任,所以,只有換角度思考,再加以真誠,才能在交流中占主導。有了情感的基礎,在教育教學中,讓我感到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王銀翠.?新課改視野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7):76-76.
[2]?高亞如.?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