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沖
【摘 要】我國的皮影藝術最早出現在漢朝,在明朝被廣泛傳播,這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民間藝術類型。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環縣道情皮影,這種皮影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民俗性,其在當前的藝術作品中有著十分特殊的特點與藝術風格。本文就皮影制作材料、民間信仰以及教化功能等相關方面,對環縣道情皮影戲的民俗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環縣;道情皮影戲;民俗學
中圖分類號:J82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022-01
環縣道情皮影主要是對民俗活動進行表演,從制作一直到演出,都具有十分明顯的民俗文化特點。不管是在制作材料還是在呈現的故事情節上,其中的民俗風格都十分明顯,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著民俗和信仰的內容。對于這種民間藝術而言,其存在的意義不只是藝術自身,而是一種特有的精神和氣質,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能夠充分體現出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功能與風格,以此為基礎進行民俗文化的研究。
一、皮影制作材料的民俗
縱觀我國各個地區皮影發展情況,可以知道的是各個地區制作皮影材料有牛皮、羊皮和驢皮等,而環縣皮影所使用的是牛皮,這和當地的農業有很大關聯。我國農業產業十分發達,所以農耕文化十分深厚,環縣地區也是如此。在艱苦的生產環境中,當地人民的勤勞簡樸等品質在皮影制作上充分體現出來。我國古代的祭祀主要是用豬、羊、牛,被稱為“三牲”,在這三種牲口中牛是層級最高的祭品,用牛做祭品體現了人們對神靈的尊敬和崇拜。所以,環縣皮影制作中使用牛皮材料,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祭祀文化十分統一,而祭祀文化也是我國民俗中特有的一部分,表達了人們對神靈的一種敬仰[1]。
二、皮影戲的民間信仰
環縣地處甘肅省,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生活條件也比較艱苦,當地的降水很少,常年都處于干旱狀態中。環縣的主要產業就是農業,人們在面臨自然災害時,總是把抵抗災害的力量和愿望寄托于神靈。遇到災害,希望神靈顯靈,讓民眾受到庇佑,民間有多種迎神與祭祀儀式。環縣人基本上是漢族人,當地民眾的宗教信仰主要是道教,在喪葬祭祀中使用“陰陽”,其中道教的神靈主要有太上老君、雷神以及土地神等等。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環縣民眾道教信仰促進了皮影戲的穩定發展,為其內容和風格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素材。皮影戲演唱體現出當地人民在困難生產環境中的精神追求之外,還寄寓了民眾祈求神靈保佑一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的心愿,這種質樸的求神庇佑降福的心理充分體現在皮影戲中。在環縣皮影戲演唱中,唱神戲是關鍵環節。即便是在非敬神的表演中,都需要在正戲演出之前燒香,以此來迎接尊神。其中主要是先唱一段戲,內容主要為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在正戲結束之后,再唱一段戲,以此表達人們對神靈的祈愿[2]。
而在遇到一些災禍或是疾病時,人們會認為觸犯了神靈才會降禍,所以要在神靈前面說出祈愿,接著再唱專門的還愿戲,以此來對祭神進行還愿。當孩子生病或哭鬧時,讓陰陽先生解出沖煞,大人會帶著小孩在戲臺下面“鉆關”,希望關老爺可以保佑孩子。由此可見,環縣皮影戲的神戲體現了當地人對神靈的崇拜和尊敬,其中滲透了十分質樸和濃厚的民間信仰,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格。
三、皮影戲的教化功能
環縣皮影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有神話、歷史和忠孝等相關的故事等。不管是怎樣的劇本和怎樣的內容,演唱一直都是在娛樂中進行教育,有著無形的教化功能。當人們伴隨著演唱者的唱腔、表演以及呈現的故事情節,在娛樂的同時心靈上也受到了洗滌。皮影戲中很多質樸的真實故事,比如有體現尊老愛幼、勤勞節儉等宣揚美德的故事,都能夠逐漸感染民眾,讓人們在生活中以此為榜樣。比如《禿子尿床》等喜劇,此類故事趣味性很強,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民眾在辛苦的勞作之余,觀看滑稽的皮影喜劇,在搞笑的劇情中釋放壓力,從而內心獲得愉悅的享受,并且也受到了啟迪和教育。還有一些神鬼劇,這些劇的主要內容是崇尚信仰,分辨善惡。環縣皮影有很多深化故事,比如《天官賜福》《孝賢圖》等等。這些故事不但呈現出當地人極為濃厚的原鬼神信仰,并且也教化、感染了民眾。通過神鬼的威懾力,規范民眾行為,讓人們可以在生活中學會分辨善惡、賢孝。比如《游地獄》中的地獄場景,每層都和人間的惡性相對應,通過這種方式來警示世人不能做壞事。很多故事情節都可以反映出民間的現實行為,從而讓民眾進行聯想,最終起到教化功能[3]。
四、結束語
環縣道情皮影本身就是民間藝術,所以其中的民俗性十分濃厚。在現代的語境環境下,在皮影制作中分析民俗,比如牛皮中的祭祀風俗還有民間信仰的風俗,以及皮影戲的教化功能。環縣道情皮影因為人文歷史和地理環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其具備了一定的藝術風格,成了體現民間傳統、文化和故事的藝術。
參考文獻:
[1]何娟娟. 談環縣道情皮影的特點、影響及其蘊涵的地方民俗文化[J]. 語文學刊, 2014(23):96-97.
[2]劉淑娟. 環縣道情皮影的藝術特色研究[J]. 裝飾, 2014(1):110-111.
[3]吳存軍. 環縣道情皮影藝術的民俗文化特色[J]. 文學教育(下), 2014(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