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 要】歌劇《黨的女兒》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濃郁的民族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緒開創了中國民族歌劇的新格局,被稱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生死和黨心相連》作為其優秀選段,充分展現了歌劇《黨的女兒》在藝術領域的追求和造詣。
【關鍵詞】歌劇;藝術特色;戲曲元素;聲樂表現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063-01
依托于小說《黨費》和電影《黨的女兒》而改編創作的歌劇《黨的女兒》,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濃郁的民族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緒開創了中國民族歌劇的新格局,被稱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生死和黨心相連》作為該劇經典唱段,其唱藝術特色和表演特點,對我們拓展自身演唱風格有著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生死和黨心相連》的創作背景
歌劇《黨的女兒》主要講述了1935年,籠罩在白色恐怖陰影下的江西蘇區杜鵑坡,女共產黨員田玉梅在老支書的掩護下從刑場死里逃生,為了保護游擊隊交通員小程而再次被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玉梅不為所動,懷著對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帶著女兒娟妹子一起慷慨就義,她那不朽的精神化作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永遠盛開。
《生死和黨心相連》選自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第四場,講述了共產黨員桂英在發現自己的丈夫馬家輝是叛徒之后萬念俱灰,準備以死謝罪,正好被前來探視的玉梅發現,這首歌就是玉梅面對萬念俱灰的桂英,為了讓她有活下去的信心所唱的一段詠嘆調,該唱段充分展現了一個對革命充滿熱情,在血與火的錘煉中走出來的革命者形象。
二、《生死和黨心相連》的藝術特色
(一)南北音樂風格的融合。《黨的女兒》故事發生在江西。音樂創作者們根據故事發生的地點、主人公的形象以及表演者的特點,既吸收了贛南蘇區的民間音樂特點,又兼顧北方民族剛勁有力、粗獷雄渾的演唱風格;既增強了唱段的跳躍性和音樂性,又強調了感情的大幅度對比。唱段《生死和黨心相連》由五段音樂構成,其速度、板式的布局是:自由速度—上板—放慢—快板—放慢;其感情基調是:憤慨(對眼前景象以及革命戰友輕生欲念的痛恨憐惜)—深情回望(對曾經一起走過的革命旅途的深情回望)—激昂(發自肺腑的討還血債的決心和堅定革命勝利的信心)。南方音樂在柔情部分的大量應用、北方音樂在感情激昂時的大量運用,以及兩者在整個唱段的合理搭配,使得整段音樂既層次鮮明又整齊劃一。
(二)戲曲元素的合理運用。歌劇自從傳入我國,一直受到中國本土文化的深刻影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戲曲元素對歌劇的影響。《生死和黨心相連》唱詞上許多上下句遵循了戲曲唱詞音調及押韻的規律,譬如“來來來黨證交還你的手,你把它好好貼身邊”,第一句是仄聲,第二句是平聲;而“我和你從小一起打豬草”這一句的押韻就屬于遙條轍。戲曲唱詞的句法選擇上多采用上下句式,即前后對應的兩句采用三句逗式,字數上基本整齊劃一,節拍和諧,體式統一。例如選段“我和你從小一起……把崗站”這段唱詞基本上是每句三逗,前后對應的各句在字數和節奏上基本保持了一致。
(三)中西融合的“民族美聲唱法”。《生死和黨心相連》整個唱段感情起伏大,從剛開始的憤慨到中間對革命戰友的深情,以及最后激昂的斗志,其感情的劇烈變化要求演唱方式由剛開始的字字千金到中間變為竊竊私語、如泣如訴的演唱,在最后部分則強化為激情澎湃的高歌。彭麗媛在演唱《生死和黨心相連》時大膽融合了中國的民族唱法和西方美聲唱法,改變了以往民族歌劇中單一的演唱風格,將假聲、真聲和混聲三種歌唱聲音融合在一起,巧妙地將自己的聲樂技巧與舞臺表演藝術結合起來,既塑造了鮮明的英雄人物形象,也賦予舞臺演唱極強的聽覺刺激。
三、《生死和黨心相連》的聲樂表現
《生死和黨心相連》作為經典民族歌劇中的優秀唱段,該唱段中有很多字拖腔很長,比如“天”“起”“字”“黨”“山”等。為了突出主人公田玉梅的英雄形象,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唱中既要保留傳統民族唱法中字正腔圓、親切委婉的咬字特點,又要吸收美聲唱法中圓潤、豐滿、帶有金屬色彩的發聲要求來增強演唱的藝術表現力,根據劇情的需要和自身的演唱技巧,咬住關鍵字以后輕輕地處理拖腔,使觀眾聽起來流暢自然又不失婉轉靈活,從而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這是一段感情變化十分明顯的唱段,從剛開始的悲憤,到中間對革命戰友的深情厚誼,再到最后的激昂澎湃,如果演唱者不能切身去把握田玉梅這一復雜多變的心理情緒,就算擁有再出眾的演唱技巧也不能很好地感染觀眾。
四、結語
作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黨的女兒》在我國歌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死和黨心相連》作為其優秀唱段,充分展現了歌劇《黨的女兒》在藝術領域方面的追求和造詣,它成功地告訴我們,傳統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啟示著藝術工作者要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與時代脈搏結合起來,創造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藝術作品,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大鵬.當代民族歌劇的重大收獲——評歌劇《黨的女兒》[J].中國戲劇,1992(01).
[2]孫俊鈺.大型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唱段《生死和黨心相連》演唱分析[J].藝術論壇,2010,(2):98-99.
[3]謝倫燦.論歌唱表演藝術的統一性原則[J].懷化學院學報,2004,(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