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白維
【摘 要】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的綜合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公眾開始關注個人的精神文化享受。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漢代歌舞等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涉及的內容和形式越來越豐富。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立足于漢代歌舞的發展歷史背景,對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思想文化內涵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為推動舞蹈藝術表現形式的豐富和多元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漢代歌舞;思想文化;內涵探析
中圖分類號:J722.4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104-01
一、引言
漢代舞蹈在長期發展和實踐的過程中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種舞蹈表現形式誕生于我國的漢代,作為我國傳統舞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歌舞對后代的舞蹈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龍飛鳳舞和飛天是整個漢代歌舞之中的重要思想文化內涵,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要著眼于這兩大內容和形式進行相應的分析。
二、漢代歌舞
在對漢代歌舞進行分析和實踐研究之前,必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站在歷史的角度分析漢代民族的生命價值以及發展進程。漢代人的生命價值觀十分關注自我意識的體現,漢代歌舞也在這樣的社會意識形態之下實現了快速的發展,整個漢代歌舞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多元,同時對人們的思想行為以及生活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
三、飛天的理想
飛天理想是漢代歌舞之中的重要藝術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古人對上天有著許多的向往和疑惑,這一點在各類名家著作之中有很多呈現。通過對漢代歌舞的分析和研究,不難發現這種藝術表現形式非常的輕盈和飄逸,嚴格按照這一審美特征來體現漢代人對未知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具體包括飛翔的能力,神話傳說之中的神仙等。從視覺呈現效果來看,袖舞的表現力更強,視覺沖擊力較大,這種舞蹈形式源自于對上天的崇拜和敬畏。我國著名的藝術家宗白華先生就曾提出,漢代是我國舞蹈、音樂和各類藝術技藝繁榮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藝術表現形式帶有極為明顯的“飛舞”特征,這一點在雕刻和繪畫中有著重要呈現。雷紋、云彩和翻云覆雨的龍是非常常見的繪畫元素,雕刻作品中所涉及的動物圖案往往有一雙翅膀,這種藝術創作形式將漢代民眾的飛天理想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對漢畫磚進行分析和研究時,可以看出該時期的長袖舞表現形式,長袖舞是漢代最典型的舞蹈,該舞蹈節奏很強、韻律流動,突破了傳統舞蹈形式的單一性和機械性,有一種云飛流瀑的感覺,展示了漢代民眾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正是這種極高的精神文化追求使得漢代歌舞非常的飄逸和輕盈,從審美藝術的角度來分析,漢代人所向往的精神世界以追求和探索未知世界為主,包括超能力和探索創造能力、飛翔的能力以及各種神話傳說中神仙擁有的能力。比如在徐州建鼓舞漢畫像石上,中科院看出鳥和龍這兩種善于飛翔的動物,這一點也代表著漢代民眾對飛天的理想和向往。
四、龍飛鳳舞的天地觀念
很早之前,我國的古代民眾就表現出個人對上天的敬畏和敬仰,在各種藝術創作中將飛升的理想融入其中。龍鳳在舞蹈藝術形象呈現中運用得最為頻繁,創作者通過龍和鳳來體現自己的價值追求和對圖騰的崇拜,學術界在對舞蹈的歷史發展過程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提出,龍鳳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淵源及內涵,體現著創作者對大自然和上天的敬畏及崇拜。我國民眾對上天的敬畏之情貫穿古今,漢代歌舞中的袖舞以龍鳳騰圖為重要的表現形式,鳳圖代表著陰柔的氣質,這一點對體現袖舞的創作意向和形態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對各種漢代歌舞形式進行分析和研究時不難發現,袖舞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藝術魅力和創作特色。
在長袖舞中,不管是外部表現形式還是內部構造都以龍鳳騰圖為參照,舞者身穿長袖舞衣,身姿曼妙修長,腰如束素,俊秀靈動,長發飛揚,跟隨音樂節奏舞動,如流波蕩漾,如浮云變幻,給人一種飄飄欲仙、心曠神怡的感覺。在對長袖舞進行分析時可以看出,這種漢代歌舞的“動態”特征非常明顯,屬于一種“游”的審美心態,在新時代背景下,“游”代表一種運動方式,有一種飄逸、通透、靈動、暢達的感覺,關注時間和空間的延伸,避免空間地理位置的絕對性。學者也曾提出,漢代歌舞尤其是長袖舞主要以“龍鳳交翔”為主題,呈現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和價值,這一點也是漢代藝術的重要體現和延伸。在藝術創作和審美的過程中,不管是“龍”還是“鳳”,都能代表民眾對“升天”的追求及向往,屬于一種“活性”形象,帶有極強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反映著漢代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這種獨特的審美和藝術創作形式能夠體現圓潤、彎曲的形態特征,展現漢代民眾的審美歸宿。
五、結語
漢代歌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呈現,代表著漢代繁榮的文化發展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國需要將政治、經濟及文化建設相結合,利用優秀文化的思想內涵為經濟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并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源泉。在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各界需要主動參與其中,抓住漢代歌舞及其他舞蹈表現形式的思想文化內涵,豐富我國的文化內涵和外延,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綜合軟實力。
參考文獻:
[1]王元翠.漢代舞蹈的思想文化內涵探析[J].北方音樂,2017,(37):238.
[2]李玉煜.漢代舞蹈和魏晉南北朝舞蹈的思想內蘊以及藝術風格[J].音樂大觀,2014,(12).
[3]畢莊.漢代舞蹈思想與舞蹈美的特征研究[J].音樂時空,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