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英 (甘肅永昌縣第五中學)
對于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學習上的過渡至關重要。如果過渡不好,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就會倍感壓力,難以適應。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在小學六年級做好初小銜接工作。
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了解和把握彼此之間的差異,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適應語文學習至關重要。在教學的難度和學習時間的分配上,初中語文教學明顯比小學語文教學要難。例如,在閱讀上,要求學生按體閱讀,并對文學作品進行初步鑒賞,技能要求更高;在寫作教學上能寫好記敘文,開始學寫議論文。無論是語文閱讀,還是寫作,各方面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在教學風格和教學技巧的把握上,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細致而耐心,溫柔而周到,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而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疏密有間,情感豐富多樣,教導方法各異,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教學方法和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上,小學語文教學更需要教師去夯實學生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對基本技能的要求相對低,而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學法指導、學生自學、綜合應用等方面的關注度高,已經從簡單詞語的學習上升到篇章結構的鑒賞、從基礎語文知識上升到語文理論的學習,跨度大,學習面廣,深度逐漸顯現,學生學習習慣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力更大。正因為如此,如果在小學六年級忽略了初小銜接式教學,學生就會感到茫然無措;如果重視了彼此間的差異,在對接初中語文教學時能夠求同存異,進行初小銜接的教學活動,那么,就能在小學六年級畢業時順利解決初小銜接問題,讓學生升入初中后短時間內適應初中教學,不至于因為缺乏教師的教導和督促而讓成績一落千丈。鑒于此,就需要我們在了解小學與初中教學差異的基礎上找到初小銜接的辦法。
1.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需要我們利用充足的學習時間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除小學階段必須完成的一些學習目標外,可以進一步擴大學習內容,加大學習難度。有序規劃或安排語文學科的復習階段,高效設計語文學科的教學環節,在系統歸納梳理小學階段拼音、字詞、句段等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規律性知識的梳理與探究,強化訓練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有意識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知識運用水平。例如,通過小學六年級語文復習中的分文體教學,適當拓展學習內容,接觸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的一些體裁,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為初中語文教學打好基礎。再如,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以備初中學習之用。
2.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語文教學需要教師進一步把握好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通過已學知識和習得的基本方法解決學習中的疑難。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查字典解決閱讀中遇到的生字詞;通過自主查閱資料解決難以理解的句子和在文章理解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課文,合作理解課文,在探究性學習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把課堂所學運用到自主閱讀中,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這都需要教師對一些關鍵性問題適當加以引導,例如一些難度較大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的分析與理解等。
要適應初中語文學習,在小學階段就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課前,要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在課堂學習中,要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環節,適時檢查、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或通過針對性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或通過客觀的表揚和鼓勵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在課后,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自主復習習慣。同時,要給予每個學生均等的學習機會,養成人人動手、動腦的習慣。這樣既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又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培養了學生自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