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國錄(甘肅武威市天祝縣第二中學)
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往往缺少系統的家庭教育,父母無暇教育子女,孩子的家庭教育經常由祖輩代管,這種隔代教育存在教育無力和過分寵愛的弊端,這也導致很多學生缺少規則和紀律意識,做事常常我行我素。
一些進城務工人員覺得自己對孩子在感情上有所虧欠,所以就在物質上進行補償,時間一長,孩子覺得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物質享受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因此他們在情感上比較自私,對人對事漠不關心。
因為學生的隨遷性強,家長不能為這些孩子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而社會和學校也不能為學生提供循序漸進的系統的養成教育。
很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習習慣不理想,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不科學,自主性較差,學習效率低。
部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心理和性格上還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如學習方面焦慮、畏難;自我認識方面的自卑、膽小、敏感;人際交往方面的孤僻、壓抑、敵對等。
1.負面文化的影響。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由于各方面的教育和監管力度不夠,所以他們更容易被社會負面文化所浸染,諸如網絡、不良書刊等不良導向更會對這些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不良影響。
2.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生活環境的不理想使很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對于物質條件的感知更加敏感。在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下,他們更容易滋生好逸惡勞的思想;面對物欲的誘惑,他們更容易產生知行錯位的現象。
1.學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學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很少考慮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特殊性,在考核中缺乏分級分層的要求,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反而產生了低落的情緒。在制度執行方面,學校應該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更新管理制度,提高學校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班級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很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家庭生活、生存環境和個人心理方面都有著特殊性,但一些班主任在這些學生入校時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入了解,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對癥下藥。很多家長與班主任的聯系溝通較少,這也使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盲目性。
1.生活環境不理想。進城務工人員因為自身流動性大,所以他們的居住環境一般都不是很好,也就無法為子女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最基本的學習資料都舍不得花錢,更談不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家長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家庭教育貫穿學生成長始終,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但有些進城務工人員自身言談舉止不文明,行為習慣不好。父母的自身素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父母的不良行為習慣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3.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一些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容易自我滿足,眼光不夠長遠,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往往不高,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也懶于及時教育糾正。還有一部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將教育子女的希望寄托于學校,自己很少過問子女的學習和平時表現。更多的則是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大多無暇顧及孩子的養成教育,而且由于自身文化素養問題,他們也無法對孩子展開有效的教育,因此他們便將教育孩子的厚望寄托于學校和教師。在班級工作中,教師要針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特點,關注他們的個性差異,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