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智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五窯小學)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對學生當下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還會對學生終身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與我國社會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需要相適應。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注重知識體系前后相繼的邏輯性,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
嚴格地說,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習目標應該由學生自己來制定,但是,學習內容較多時,只有教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需要學習些什么、掌握什么,這樣學生才能在有的放矢的狀態下開展高效的自主學習,進而提升自學的效果和能力。
學生自學教材內容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和環節。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引導,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使用不同引導方法。如果內容較多,可以引導學生采取課前自學和課堂自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教學前期,學生還沒有掌握自學的方法,此時教師就要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而當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完全自主進行自學。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這種自主學習方式符合齊莫曼的自主學習框架中“如何學”“跟誰一起學”的問題。這種學習方法主要討論的是自學檢測題的正確解答,小組成員之間就如何正確解答題目、是否正確解答了題目進行集體討論和相互交流,在討論過程中真正掌握所學內容。
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主要就是針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學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統一答疑。教師在對班級進行集體答疑時要注意幾點:一是答疑不能夠面面俱到,要給學生留出發揮的空間;二是教師的答疑不能局限于題目表象,要深入題目本質,看題目屬于概念性還是邏輯性的,在此基礎上采取不同的講解方式,輔之以類似題目進行練習,讓學生真正掌握題目知識。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已經有較大的提升,但是對于其中一些知識點,掌握顯然還不夠透徹和深刻。因此,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鞏固訓練,出一些與基礎知識相關的變式題目,讓學生在這些題目的練習中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概括。
學生總結是知識學習系統化的基本途徑,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的總結應該要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對學生的總結做必要的補充。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評價基本上是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唯一方式,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下,要求學習評價的主體多元化,不僅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還要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甚至是開展師生互評,還要拓展家長評價,讓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能夠接受來自多元主體的評價,尤其突出學生獲得不同評價主體的點評,進而實現對學生學習的全面評價。
改變傳統教學下單一的評價方式,采取多樣化方式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綜合運用隨機口頭評價、網上作品展示區、隨堂記錄卡、實踐操作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學生感受不同評價方式給自己學習帶來的多樣化結論。
評價內容不僅要體現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還要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學習效果。評價的內容選擇中要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對三維目標的評價要始終貫穿評價的始終。
教師要從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入手,按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這一目標探索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評價方法,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教學環境,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