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佳 (江蘇連云港市東??h張灣中心小學)
語言建構和應用的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學生通過主動積累、梳理和整合的方法,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升語感,掌握語用方法,更好地在各種語境中運用語言文字展開交流的能力。小學語文課文一般都比較簡短,而且課本往往圖文并茂,所以在教材中有不少值得利用的留白之處。小學生想象力豐富,若能鼓勵學生圍繞留白處展開想象,則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語用活動中,促使學生提升語感。
在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圍繞留白處展開補白活動,嘗試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會怎樣思考,故事情節如何發展,然后嘗試補全文本細節,進而展開語用訓練。
如二年級下冊第20課《蜘蛛開店》說到蜘蛛面對蜈蚣的時候,嚇壞了,但是卻并沒有說蜘蛛是否幫助蜈蚣織襪子。圍繞這個情節上的留白點,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思考:“蜘蛛前幾次開店為何都以失敗而告終,你覺得蜘蛛是否會接受教訓,成功地開業呢?嘗試展開想象,補充情節,說說故事會怎樣發展?!边@激起了學生情感的漣漪,促使學生展開想象。有學生認識到這個故事說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不能因為遇到一點困擾就改變方向,于是在補白中嘗試創作:“蜘蛛想起了自己前幾次開店失敗的經歷,于是決定堅持不懈,不管要織多少只襪子,決不能放棄。結果蜈蚣看到了自己的新襪子,很高興,將很多好朋友都介紹來了,蜘蛛的店興隆了起來?!边@樣不僅補白了情節,而且還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在嘗試補白情節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理解了文章的情節發展情況,另一方面也更好地關注文章中的生字生詞,并思考怎樣合理運用自己掌握的字詞展開表述。這樣學生就能拓展思維,積累更多的語感,提升語用能力。
標點符號在文章的意思表達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常展現了人物的情感。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標點,然后嘗試補白,說說這些標點符號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能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
如三年級上冊第21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運用了不少感嘆號,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思考:“文章中為何會有這么多感嘆號呢?你覺得在感嘆號中隱藏了怎樣的意味呢?”有的學生認為:“因為老屋已經很老了,它覺得自己這輩子已經夠了,此時它懷著壯烈的心情告別大家。但是,當老屋知道小動物們需要自己的時候,便勇敢地堅持下來。”通過分析文章的標點符號,學生從老屋身上感受到了偉大的力量,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不同的標點符號展現了不同的隱藏語義,標點符號要合理運用。學生在嘗試表達的時候也會借助標點符號久而久之,學生的語用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文章的插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圍繞圖片來表達,表達的內容可以和課文有關,也可以涉及和圖片有關的其他方面,拓展學生想象空間,更好地展開思維訓練。
如二年級上冊第21課《雪孩子》,給學生展現雪景的圖片,然后鼓勵學生圍繞這張圖片和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當小兔子和雪孩子在雪地里玩耍的時候,它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圖片中潔白的雪景能給人怎樣的感受呢,嘗試圍繞其展開寫作吧?!贝送膺€可鼓勵學生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展開聯想:“看到這樣的雪景,你是否也想去雪地里玩耍呢?想象一下你和小伙伴們打雪仗、堆雪人的情景吧,然后將其寫下來。”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雪地里留下了一排排痕跡,我和小伙伴們在這潔白的地毯上快樂地滑著雪。”學生在補白中聯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結合圖片的內容描繪了自己在雪中玩耍的場面。
在補白的過程中,學生要思考圖片展現了什么內容,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情感。學生的語感逐步積累起來,語用能力也隨之得到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要促使學生更好地構筑“語用”的方塘,則要給學生源源不斷地輸送有助于展開語言訓練的“源頭活水”,進而激蕩起學生的語感“漣漪”。若能充分利用文章情節、標點、插圖等留白處,則能鼓勵學生參與到各種類型的語用訓練中,促使學生提升語言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