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菊(遼寧鐵嶺市昌圖縣第五初級中學)
所謂主動提問能力指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出相關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對于初中生而言,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倘若能夠擁有主動提問能力,針對自身的疑問向教師提出問題,則意味著學生正在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這種主動提問能力,是學生形成自主性學習思維的表現。初中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首先,主動提問能力是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點的關鍵,教師倘若能夠成功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則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初中生在擁有了主動提問能力之后,意味著能夠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有效互動,這對構建師生互動式、活躍性的課堂非常有利,同時有助于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氣氛,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再者,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是落實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重要體現,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主動承擔起這項職責,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趣味性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對教師而言,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就需要注重對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具體而言,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借助趣味性教學法,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內容,從而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進而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主動提問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采取趣味性教學法,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產生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情況以及多彩的立體圖形世界,借助多樣化的視頻畫面,引導學生對立體圖形知識點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由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點撥,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思維,進而向教師提出相關問題,以加深對課堂知識點的印象,實現高效學習。
提問式教學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提問式教學策略,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之間有效互動非常有利。同時,在提問式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思維被有效調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成功內化知識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數學素養。為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提問式教學策略的運用。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雞兔同籠)”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有幾只?”在提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同時在該問題解決之后,引導學生提出類似的問題,以收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過程。
總而言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合理把握,提升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長,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