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賜 (甘肅平涼市莊浪縣實驗小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也不例外。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基于互聯網的教育形式正顯現出它的獨特性和無可替代的優勢。
同樣,基于互聯網,也加強了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聯系,給學校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新形勢下,我們要積極探究新的家訪形式,以便在大的社會互聯網背景下采用一切可運用的方式,利用任何可運用的平臺為我們的家訪工作服務,從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家校共育,實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在以“互聯網+”為背景的教育環境下,校領導牽頭,在傳統家訪中進行創新,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走出了一條富有創意又切合實際的新路子。只有家校真正聯起手來,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幾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共享,這是互聯網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查閱共享資料,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之間的溝通也更加簡單便捷,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溝通軟件,典型的如QQ、微信、微博等,這些都是互聯網上可以讓人們隨時進行交流的工具,促進了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基于以上特點,可以發現,“互聯網+”為老師的家訪工作提供了如此多的便利,作為網絡時代的老師必須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樹立新的育人管理觀,讓家訪工作常態化,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
家訪是一門教育方面的學問。過去,家訪只是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負責到學生家里了解最基本的情況,跟家長說說學校最基本的工作,再就是讓家長簽訂這樣或那樣的協議,好劃分清彼此的責任。其他老師跟家訪基本扯不上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教育壓力的增大,上至領導,下至每一位老師,都應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而這項偉大工程的竣工,卻不是老師單方面能夠實現的,必須發動廣大家長的力量。因此,學校要建立全員育人機制,在家訪活動中,校長、科室主任、班主任及所有任課老師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做到所有教師都要參與家訪活動,對全體學生家訪到位,特別是單親家庭學生、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學生應作為經常性家訪的對象。只有通過全員家訪,我們所有教師才能了解學生在家生活與學習的第一手材料,從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實現科學管理學生、正確引導學校的辦學。
要想使家訪工作取得一定的實效,教師必須摒棄之前的家訪形式。傳統的家訪活動中,教師都是把錯誤留給學生,把責任推給家長,把怨氣發給家長,家訪的目的就是批評和說教。可是隨著法治社會的日益成熟,家長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盡管知道自己家的孩子不及“別人家的孩子”,可是老師要是稍微言語過激的話,一個電話就直接打到了教育局或政府,說是老師怎么辱罵孩子等,導致教師在工作中如履薄冰。所以我們當前的家訪工作必須講究藝術技巧,由過去的“指責說教式的家訪”轉向“以鼓勵為主的家訪”。從各個維度去談論學生的閃光點,以此打開家訪的局面。即便是談論孩子的問題,也要選用合適的方式使家長能夠正視孩子的問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家長明白一旦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機,就難以糾正孩子錯誤的思想和舉止。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家長樂于接受老師的建議,對孩子的行為采取一定的作為,輔助老師的工作。思想家盧梭曾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若有一天,你懂得了“四兩撥千斤”,懂得了潤物細無聲,懂得了因勢誘導,懂得了共情與尊重,教育對你我來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總之,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學校責任重大。因此,只有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快樂、陽光,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實效,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